翁勇明
在作文教學中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主體意識和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把不愿寫作文的被動心理變?yōu)橹鲃有睦恚魑牟拍軇?chuàng)出新意來,整體教學質量才能提高。
一、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在真實中說真實話
作文的過程,是學生將自己對事物感受的理解,認識用文字表達出來的過程,是學生心理活動的過程。這個過程,必須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才能完成,別人是不能代替的。長期以來,作文教學大多是課堂上定題目、定范圍,且大多是老套的、遠離學生實際生活的,使學生在這個老套的、陌生的話題里挪不動手腳。葉圣陶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許多學生害怕作文,主要是因為生活單調,缺少題材。因此,教師務必使寫作內容貼近生活,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情可抒;讓學生走出圍墻,走入生活,用自己的筆把生活寫活。那么,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欲望和創(chuàng)造力呢?
1. 觀察引導。觀察能力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一種基本能力,是提高表達能力的基礎,通過觀察,使學生獲得寫作材料,便可解決“無話可寫”的問題。例如,要寫一篇記敘文,可先讓學生參加觀察某項實踐活動,讓學生眼看、腦想、手記,回來再寫。教師注意指導要求學生觀察做到細致、有序、突出重點,運用多種感官以及邊觀察邊聯(lián)想,找出新意。再比如,組織學生在參加某項活動后寫記敘文,一路所見所聞的材料,哪些材料和要表現(xiàn)的主題相關等。通過這樣的提示,學生要帶著問題去觀察、思考、探索,通過觀察以后,便會產生自己要說的東西,為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形成提供了有效的途徑。
2. 形式多樣。除了課堂作文輔導訓練形式之外,應對學生進行口頭作文訓練。我常常采用的形式是課前5分鐘讓學生進行演講或描述,在每一次課即將結束時,先出一個題目,要求兩個以上的學生針對這些題目展開聯(lián)想,第二次課前上講臺對全班同學進行演講或描述。題目諸如“文具盒”“一幅畫”“蘋果”等。等學生描述完后,其他同學進行評價,教師小結。作文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先觀察,再討論,最后動筆寫作,既達到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相互交流的目的,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在演講或描述中發(fā)揮了主體性的作用,參與評判的學生也體現(xiàn)了主體參與的精神,讓學生在樂中學,自然寫出的東西真實,有些學生寫出的東西是你預想不到的,這就是作文的創(chuàng)新。
3. 心理的釋放,培養(yǎng)寫作的興趣。學生怕寫作文原因之一是可能對作文失去興趣,不少人認為目前學生怕寫作文的原因在于老師布置一系列的命題作文,這種說法是片面的。我認為命題作文是必不可少的一個訓練過程,但必須與學生自由作文相結合。孩子天性好奇,喜歡稀奇古怪的東西,而開始學作文,老師就布置這樣那樣的命題作文,使他們提不起興趣,而作文應該是件開心事,可以更自由些,讓孩子們心理釋放,精神飛翔,從而創(chuàng)造出更多新穎的作文。
二、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積累優(yōu)美詞匯,勤于練筆
讓學生在課余時間收集詞語、好句、好段落。收集的方式很多,例如報紙、課外閱讀、報刊、電視廣告等。把一周收集的好詞佳句寫在本子上,同學之間交流。定期選出“最精彩的收集本”,在班中公示一周,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也就很樂意去收集。這一過程漸漸訓練了學生自覺積累詞語和關注生活的習慣。積少成多,一些有價值的東西慢慢地融入了學生的腦海里。
結合單元教學,讓學生多寫,多練習。例如寫《未來的筆》,老師指導學生寫未來的筆,可以讓學生延伸寫未來的教室或衣服等。讓學生對自己寫的作文進行修改、仿寫,看見自己的作文變化了,可以激發(fā)他們的寫作熱情。成功感激發(fā)他們寫作的熱情,從而愛上寫作文。
三、給學生一個舞臺,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
利用學生的成功感來調動他們的寫作興趣和主動性,結合單元教學,多讓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把學生每單元寫的好的作文在班上交流,甚至可以放在班級家長群,讓他們的父母來感受孩子的成長。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和興趣,也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F(xiàn)在很多學生都喜歡展示自己。我相信利用好學生這種上進的心理加以正確引導,會大大提高他們對寫好作文的興趣。因為只要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寫的作文得到別人的肯定,定會努力做得更好。對學生的作文,教師可以多方面正確地、客觀地去評價,只要合乎基本要求的,都要加以鼓勵、表揚,給予充分的肯定,并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打破束縛思想的框架,講出自己要講的話,寫出來的文章才有個性,也才能創(chuàng)出新意。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