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哲
今年是國產電視劇發(fā)展60周年。走過一甲子,越來越多的幕后工種受到關注,每一項都有人深耕于此,有力推動了中國電視劇在新時代煥發(fā)新氣象。盡管如此,國產電視劇工業(yè)化體系建設仍處于初級階段,這也體現(xiàn)在后期剪輯上。
國產電視劇盡管誕生自一部直播小戲,但剪輯卻是從電影中借鑒發(fā)展而來的,畢竟中國電影誕生于1905年,國產電視劇誕生于1958年。二者盡管在剪輯理念和節(jié)奏上有區(qū)隔,但相同的是,繼編劇、導演之后,剪輯是對作品的三度創(chuàng)作,而且有效促進了影視場景復雜化,增強了視覺沖擊力,已經成為影視這一視聽綜合藝術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剪輯不可見,剪輯師也不可見,這成為業(yè)界被隱藏的最大秘密。這個秘密在國產劇60年發(fā)展歷程中依靠技術和資本的力量一點點被揭開。作為電視劇后期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剪輯借助科技的力量,在作業(yè)方式、工具及創(chuàng)作理念上實現(xiàn)了較大飛躍;但與此同時,影視產業(yè)粗放式增長也深刻影響到剪輯,令剪輯師承受著來自各方的重壓。直到今天,剪輯不但沒有得到劇組重視,也沒能贏得觀眾關注,更沒有獲得資本青睞??梢哉f,剪輯工種在尷尬與壓抑中頑強成長。
金曄在影視圈摸爬滾打已有20年時間,從文學統(tǒng)籌崗位跨界到剪輯也有15個年頭。他先后剪輯過《售樓小姐》《金婚風雨情》《甄嬛傳》《羋月傳》等二十余部作品,憑借扎實的專業(yè)素養(yǎng)在圈內外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對于剪輯在這60年中的變化,金曄認為:“技術的更新非常迅猛,像摩爾定律一樣,呈幾何式增長,倒逼創(chuàng)作上的變化?!?/p>
《甄嬛傳》劇照
對于剪輯工具的變遷,中國電影剪輯學會會長、中國一級剪輯師、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剪輯專業(yè)教授周新霞的體會更為深刻。從電影入行的周新霞如今已有四十多年剪輯經驗,很多“現(xiàn)象級”電視劇如《雷雨》《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潛伏》《中國地》《借槍》《獵場》等都出自她之手。
20世紀80年代初,周新霞開始接觸剪輯,那時她使用的是手搖式剪輯設備,“在分清楚膠片光面藥面的同時,必須用手搖出一秒24格的速度,還要一格格看明白動作的起點和落點,還得把一個反落1000米的膠片卷成卷……師父拿下來的片頭片尾要收好了,拿下來的一場場戲要收好了,什么時候用就得立刻拿出來。別看現(xiàn)在說起來很簡單,當時做的時候,那可是一個巨大的工作量?!?/p>
今天的剪輯工具已比周新霞的師父那一代進步很多。據(jù)周新霞介紹,她原所在單位北京電影制片廠后來引進了德國技術的“斯旦貝克”電動剪輯機,那種設備可以很平穩(wěn)地錄出一秒24格,畫框也比原來大了很多,令操作更為便捷。兩三年以后,計算機問世了,周新霞成為第一個用計算機剪電影的人。
“那個時候很緊張?!敝苄孪加洃洩q新,“那時一塊硬盤的容量是80G,一個電影需要用8塊硬盤,可是電腦上只能裝4塊,所以我們只能把一個電影分成兩半,先在上面裝4塊,剪到畫面結束關機,帶上白手套把這4塊硬盤像‘請神’一樣‘請’下來,再把那4塊‘請’進去,然后再開機剪下面的。現(xiàn)在80G也就是一個U盤的容量,8T的硬盤都有了,數(shù)碼設備容量擴增一下子讓我感覺到了科技的進步?!?/p>
金曄依舊懷念使用膠片的日子。“那個時候真的是剪接,拿著剪刀剪,拿著透明膠黏接在一起。膠片在手里面的感覺真的很好?!彼睦锊幻庥行┦?,“現(xiàn)在有了電腦,是很方便快捷,但是少了膠片在手里面摩擦的韻味和質感?!?/p>
不過他也認為,技術變得越來越成熟,可以讓包括剪輯在內的主創(chuàng)團隊把更多精力放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梢哉f,技術的發(fā)展也改變了剪輯師的工作模式。2000年之前,剪輯師基本上是單兵作戰(zhàn);但隨著數(shù)字時代的到來,拍攝素材大量累積,剪輯形成了團隊作戰(zhàn)模式,專門設立DIT(數(shù)字影像工程師)團隊進行素材管理,剪輯分工愈加精細。
不僅是工具,剪輯理念也有變化。周新霞的師父那一代對于時間、空間、動作的膠片剪輯點要求特別嚴;到了20世紀90年代,國內影視圈興起無技巧剪接,講求畫面淡出淡入;后來就不要技巧了,直接切換;跳切的出現(xiàn)給全球影視制作業(yè)帶來不一樣的敘事方式,不過我國在21世紀初才被國內剪輯師廣泛運用到制作當中;而立體敘事的興起,再次讓國內剪輯師接受了國際剪輯觀念的洗禮……
與此同時,發(fā)生改變的還有剪輯與前期的關系。作為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鄭漢民從事剪輯工作已有15年時間,先后參與《國家審計》《斷刺》《夜奔》《戰(zhàn)士》《前任攻略2》《寬恕》等四十余部影視作品的剪輯工作。
在他看來,國內影視劇的后期與前期日益緊密,在流程上歷經三個階段的變化。第一階段是前期與后期完全分開,剪輯師等拍攝完畢之后拿到全部素材才開始作業(yè),而且是在導演的指揮下進行;第二階段是后期適當前置,剪輯師提前進組,邊拍邊剪,以便補拍鏡頭;第三階段是后期前置,即剪輯師在開機之前提前進組,一起研讀、討論劇本,找出劇本的問題。剪輯師從剪輯角度給出意見,甚至很多時候還和攝影師一起參與設計鏡頭。
對此,金曄頗有感觸,在他看來,優(yōu)秀的剪輯師作為一個旁觀者,可以把直觀感受告訴導演,為導演拾遺補缺,為他提供一個比較清醒的參考意見。
3D、VR等視覺效果新技術的興起,讓剪輯與前期更加緊密地捆綁在一起。“有前瞻意識的剪輯師會提前投入精力了解這些新技術,這是大家協(xié)同作戰(zhàn)的一個過程?!苯饡现赋?,“與網友互動的影視項目也給影視劇剪輯帶來了一些新變化?!?/p>
可以說,圍繞后期與前期關系的變化,剪輯師完成了從操作員到創(chuàng)作者身份的轉變,但這種轉變與參與程度的深淺卻取決于制作人、導演對剪輯的重視程度。
影視行業(yè)與資本高度融合,成為中國文娛產業(yè)發(fā)展中的新特點。作為其中重要的一環(huán),剪輯自然不能避開其影響。不過對于優(yōu)秀剪輯師以及剪輯工種而言,資本的親和性顯然是不一樣的。
周新霞說:“我挺感謝資本介入的?!痹谒壑校^去是廠長制,后來是導演中心制,剪輯師與導演共同從事的項目根本分不出來到底是誰的貢獻。“看不見的剪輯才是好剪輯,觀眾都以為是導演在剪片子,沒有人知道剪輯師?!敝苄孪贾赋?,“資本介入后,那些制片人突然覺得剪輯很重要,他們必須找到真正給他們解決問題的人?!?/p>
其實,大部分問題也還是由資本引起的。資本的涌入帶動了影視行業(yè)粗放式增長,導演、演員、拍攝、特效等問題一并壓到后期剪輯來解決,這種情況在這些年越演越烈。金曄就補過這樣的漏洞。有一部劇的拍攝和剪輯出了問題,他被請去補救。在看了劇本和素材以后,他重新作了結構調整,換了一種講故事的方式,避免了之前凌亂無序的敘事方式,從而可以讓觀眾產生較強的代入感。
“剪輯師像什么?像炒菜的師傅。拍攝的素材是各種各樣的食材,如何炒在一起,師傅挑選、搭配以及把握火候的功力很重要。有時候食材挺好,有時候食材不新鮮,有時候師傅不那么用心或者專業(yè)度不夠,把菜炒糊了……那么我們再重新仔細挑選或者用別的方式,如把清燉改成辣炒或者爆炒,加一點調料處理一下,讓這盤菜得以面世?!辈贿^金曄也承認“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前期拍攝已經完成,劇組解散了,但缺關鍵鏡頭,剪輯師也無力回天。”
除了這種較為糟糕的情況,價值觀取向也是剪輯師決定是否挽救影視劇項目的重要衡量因素之一。被譽為“剪輯醫(yī)生”的周新霞就常遭遇一些棘手情況?!叭ツ暧幸徊縿碚椅?,我沒接。盡管我也能剪,而且一定比現(xiàn)在好看,不過救了也沒用,因為里面的價值觀和呈現(xiàn)出來的審美取向低劣,沒有挽救的意義。”她認為電視劇雖然是商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文化屬性,“這個屬性不能太差。我不是所有項目都修?!?/p>
“今年修的就很有意思?!敝苄孪荚诜治鰟”竞蟀l(fā)現(xiàn),劇中原主人公傳達的內容沒有太大文化價值,而配角傳達的內容更有意思,所以她就把配角變成主角,把主角弱化,用配角來引領故事發(fā)展。
“通常大家都以為只要把導演拍攝的鏡頭按照劇本情節(jié)編起來就算完成了,那僅僅是最基礎的工作?!敝苄孪颊勂饘糨嫷慕缍ǎ凹糨嬍羌糨嫀熢趯”炯叭宋镪P系認知、對人文認知基礎上的再創(chuàng)造。剪輯師必須要有眼力挖掘出有分量、有價值的東西,讓它閃光,戲才算是出來了。”
憑借這樣的眼界和高度,六十多歲的周新霞手里的項目源源不斷,從今年春節(jié)到現(xiàn)在,她已經完成了一部50集電視劇、一部動畫電影和一部電影的剪輯,之后還有電影和電視劇等待她再創(chuàng)作?!拔姨貏e想有休息的時間!”周新霞的工作狀態(tài)印證了金曄的看法:“現(xiàn)在國產劇產量很大,人才稀缺,大家都在搶?!?/p>
盡管業(yè)界和劇組已經慢慢認識到優(yōu)秀剪輯師的重要性,“金雞獎”在取消最佳剪輯獎14年后再恢復也讓許多剪輯師重拾對這個工種信心,但鄭漢民認為:“還是不夠徹底,沒有到達它應有的位置?!?/p>
在鄭漢民看來,這是多種因素造成的。首先,導演應該放手讓剪輯師去剪,肯舍棄那些對影視呈現(xiàn)沒用的鏡頭,而往往那些應剪掉的鏡頭拍攝不易或花費較大,被他們保留了下來,傷害了最終的呈現(xiàn)效果;其次,特效的發(fā)展使業(yè)界過高估計了后期剪輯的魔力,劇組往往把前期拍好的素材直接扔給后期,讓其限期完成,剪輯師不僅成為救火隊員,還要瘋狂加班,實在虐人;再次,剪輯師的地位比以前好一些,但和其他工種如編劇、攝影、美術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不少剪輯師呼吁劇組提高對剪輯工種的尊重;最后,剪輯師的待遇應該與其價值劃等號,而目前他們的待遇普遍偏低,就連金曄也稱自己的待遇一般。
“剪輯師的稿酬應該和他對項目的貢獻有聯(lián)系,不過目前剪輯師的貢獻和稿酬卻沒有成正比。”周新霞認為,只有項目賣不出去,經過剪輯之后又有了市場,才凸顯出剪輯師的價值和重要性,但即使如此,片方給的稿酬也并不讓人滿意,她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在我心里堵了很多年,已經麻木了?!?/p>
究其原因,“在影視項目大盤子里,后期制作占總投資的比例很少。可怕的是,未來可能將越來越少?!编崫h民指出,“不要再去講劇本、演員很牛,先看看制作吧!制作精良的項目,后期剪輯太重要了。可很多劇連最基本的都做不到,太粗糙了?!?/p>
剪輯行業(yè)資深專家的待遇尚且如此,剛入行的新人待遇之差可想而知。稿酬作為一個重要因素,迫使很多剪輯專業(yè)的學生在畢業(yè)之后就轉行。中國傳媒大學導演系專業(yè)從1999年開始招收剪輯方向的學生,但他們雖然學了剪輯,卻沒人愿意去從事剪輯工作,這成為鄭漢民比較苦惱的問題。
“畢業(yè)了這么多屆學生,最后真正做剪輯工作的,一只手就能數(shù)過來,而且都不是做得特別好。”前幾年,有一次上課時,鄭漢民對班上三十多個學生做了個小調查,請將來要去做剪輯師的舉手,結局比較悲涼,“沒有一個人!一點兒都不夸張?,F(xiàn)在是人人都想做導演的時代?!?/p>
的確,作為幕后工種,剪輯師不被關注。就連周新霞當初從演員轉做剪輯師之際,這也成為她當時考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周新霞還是一猛子扎了下去,盡管從事剪輯工作的四十多年很辛苦,幾乎沒有真正享受過休息的時候,不過她認為,“改行是我人生中做對了的一件大事,一點兒沒有后悔。目前圈內人還沒有認識到剪輯的功效,一旦認識到了,剪輯一定會在大家的視線里,因為它處在影視創(chuàng)作的重要關卡上。”在她看來,“創(chuàng)作以后,即使有壓力,也是快樂的?!?/p>
這種快樂也在金曄身上得到了展現(xiàn)?!凹羝臃浅S幸馑?,在比較安靜的個人世界里能夠有自己的想法,有創(chuàng)造力,不受干擾。我也愛琢磨,摸索各種各樣的處理……”
自由,是剪輯相對于其他工種的優(yōu)勢,也是鄭漢民選擇這份職業(yè)的重要原因。一方面,這方便他更好地照顧家人;另一方面,只有面對素材時,他才能安安靜靜地投入到創(chuàng)作中去。
據(jù)鄭漢民介紹,由于資本的作用,剪輯師正在脫離以往的單一性,在與不同部門和人員打交道時不斷加強技能,從而成為懂剪輯、會調色、能合成、了解特效的多面手?!熬邆溥@樣的技能之后,更有利于剪輯師立足,從而能夠更純粹地去做剪輯師的工作。”
從事剪輯工作的人能否在這個領域堅守下去,一要看人的性格,二要看對創(chuàng)作的追求,三要看是否得到了快樂。周新霞曾有學生駐扎攝制組但卻堅持不住,躲到廁所哭著給她打電話。周新霞問他:“給工資不?”“給?!薄俺缘蔑栵垎??”“吃得飽,還挺好的?!薄八赖牧巳藛幔俊薄八啦涣??!薄皥猿窒氯?,一定是另一片天地?!蹦莻€學生堅持下來了,有了一定的成績。堅持是成為一名剪輯師的必由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三位剪輯師都提到了學習對于剪輯師的重要性。周新霞認為:“新的東西不斷出現(xiàn),影視業(yè)一直在發(fā)展,技巧一直在變化,剪輯師怎么把握住新潮、現(xiàn)代的敘事技法?這就需要永遠跟著學習,跑步跟著學?!迸c周新霞和鄭漢民產學結合深造自己的方式不同,金曄是在做項目的過程中不斷回爐、沉淀自己。他認為,“技術革新和觀眾審美品位的提高,需要剪輯師加強自我修養(yǎng),增加閱讀量和看片量,看更多更好的優(yōu)秀作品。只有我們不停地汲取營養(yǎng),才能帶動產業(yè)上的革新,包括手段上的變化、藝術上的提高。”
但對于日常高強度作業(yè)的年輕剪輯師來說,學習似乎增加了其身心負擔。這在無形中成了某種職業(yè)壁壘:隨著腦力和體力日益消減,剪輯師這個職業(yè)似乎成了“青春飯”。
“這是不應該的?!痹卩崫h民看來,這還得歸結于后期投入太少,剪輯師只能加大工作強度。只有影視產業(yè)大環(huán)境改變了,才能完成對剪輯的救贖?!拔蚁M絹碓蕉嗟膶W生愿意去做剪輯師。”
與鄭漢民的情況不同,周新霞常在導演系研修班碰到一些過去的學生,因為他們遇到了發(fā)展瓶頸,需要回來深造。周新霞坦陳:“剪輯是需要文化、修養(yǎng)的,必須要去補充。要么去學校補充,要么自己想辦法補充,但是一定得充電,要不然這活兒你是干不下去的?,F(xiàn)在大家已經感覺到了剪輯的技術含量和文化藝術含量,未來肯定會越來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