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同事們商量著給雜志擬一句宣傳語。我思忖良久說,看山看水看民居,知古知今知中華。大家表示可用。光陰荏苒,這句話一用就是5年。當然,并不是我們才思枯竭,想不出驚才絕艷的詞句;也不是我們因循守舊,不愿意更換舊面貌,而是隨著全民旅游的蓬勃發(fā)展,傳統(tǒng)民居近年來使用屬性逐漸減弱,觀賞和樣本屬性逐漸增強,成為與山水景觀、人文遺址同等重要的旅游選項。因而,這句接地氣的廣告語就一直被保留下來了。
農(nóng)業(yè)文明在中國已經(jīng)延續(xù)了五六千年。農(nóng)業(yè)文化不斷塑造著中國人的思維和靈魂,安居樂業(yè)始終是大多數(shù)中國人要實現(xiàn)的人生目標。因而,人們對“居”格外重視。無論建設民居的人,還是觀賞民居的人,都懷著一份鄭重殷切的家園情懷?!熬印蔽幕暮诵睦砟罹褪翘臁⒌?、人和諧,也就是山、水、屋、人彼此呵護,相互守望。我們所謂“走不同的路,看不一樣的風景”,其實還是看山、看水、看民、看居,順便在“看”的過程中知古、知今、知中華。
今年,我們繼續(xù)瞰城,看民居。一塊青磚,一檐老瓦,含蓄折射出一座城的過往;一條老街,一口古井,沉淀著無數(shù)人的故土情愫。選一座城,勾勒這座城市的煙云過往,詳述其建筑和民居,也描摹其特色風情?;蚴且蛔牵蚴且粋€村鎮(zhèn),或低調(diào)內(nèi)斂而底蘊深厚,或眉眼溫柔而瀲滟生波,或沉靜淵深而生機勃勃。我們觀民居、探文化、聽故事,尋找活色生香、熟而不俗的生活片段,挖掘一座城市不曾為外人看到的最美風景、最悠長韻律和常識之外的新信息,找出這座城市最亮眼的標簽和專屬核心詞,描摹屬于這座城市的氣質(zhì)、風骨和韻味。
汾陽是本期瞰城的樣本。汾陽古城已經(jīng)殘破,但汾陽人精神依然飽滿。汾州府的氣韻鐫刻在了汾陽人的骨子和眉眼里,杏花村的清雅和源遠流長的清酒文化充溢在汾陽子孫的血脈和氣概中。所以,汾陽依舊是很好看的。請讀者與我們一起,看汾陽人的祖先以智慧和希望搭建蔭庇后代的城池,看汾陽輝煌燦爛的文化歷史,看汾陽得山水之助的特色小吃,別有一番韻味。
從本月開始,我們增加了《居·工藝》的欄目,尋找民間傳統(tǒng)手工技藝傳承人,描寫他們的堅持、理想和期望,展示他們的才能、技藝和非凡之處。也許只是一名普通的工匠,也許是名滿中國的大國工匠,入《中華民居》雜志者,必是堅持走在追求理想路上的人。我們要做的,是記錄這個時代,紀錄這個群體的精神世界。
走一座城,看很多民居,寫有味道的故事。我們,依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