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個村莊無論大小都有村口。有了村口,就有了朝思暮想的草木故園,就有了安放靈魂的家。村口是一個村莊的醒目標志和地理方位,更是一個令游子魂牽夢繞的心靈港灣。村口與家的距離近在咫尺,中間只隔了母親用手搭起的涼棚。寒來暑往,草木枯榮,濃郁的親情和鄉(xiāng)愁在村口匯聚著、交融著,溫暖著每一位游子的心,成為他們回家的最充分理由。
許多年來,每次回到故鄉(xiāng),當一頭撞進那片熱土的懷抱時,我最先望見的就是熟稔的村口。村口幾戶人家升騰起的裊裊炊煙,氤氳著飯菜的香味,傳遞著家的溫暖信息。村口是故鄉(xiāng)最真實的意象,看到村口就如同看到望眼欲穿、盼兒歸家的母親,讓我瞬間忘記了一路的顛簸與疲憊。一年四季,我的那些鄉(xiāng)親總愛坐在村口聊著永遠也聊不完的話題。當我扛著大包小包風塵仆仆地走至村口,他們會熱情地起身和我打招呼,呼喚我的乳名。村口接納了我,這個村莊便認可了我。
村口是小村的門。進門出門,看似尋常簡單,卻是悲歡離合。對于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來說,村口是滋生思念、牽掛和期盼的地方,也是守望幸福的驛站。村口如一把標尺,丈量著血濃于水的親情距離;村口似一道分割線,隔開了故鄉(xiāng)與外面的世界。多少背著行囊的村人邁出家門,走出村口,去外面的世界追逐夢想。
村人送遠行人,必定要送出村口。村口見證了一代又一代村人的婚喪嫁娶、生老病死,目睹了四季的勞作和人生的艱辛,演繹了一幕又一幕生動感人的送別情景,留下了一個又一個執(zhí)手相看淚眼的眷戀身影。遠行的人走過村口,一步三回頭,目光里滿是眷戀和不舍,于是便有了年邁父母依依不舍的蒼老背影,熱血男兒久久不愿啟程的一步一回頭,以及孩童們“爸爸啥時候回來”的怯怯追問。這些場景賦予了村口更多的親情。
村口的那棵老槐樹,年年歲歲歷經(jīng)風雨侵蝕依然傲然挺立,凝視著一個小村的興衰,守望著村人的冷暖。每近年關(guān),村口的老槐樹下便人頭攢動,潮水般涌來了村中的男女老幼。異鄉(xiāng)再好,也擋不住游子回家的步伐。當熟稔的村口在夢中一次次浮現(xiàn)時,他們便踏上了歸途。其實,在外打拼不管多苦多累,只要有一個生長著牽掛和惦記的村口,有一個在等待你歸來的家,人生就是幸福和溫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