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方平
(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 石油工程系,河北 承德 067000)
絮凝沉淀法是目前國內(nèi)外普遍采用的水處理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利用凈水劑使溶液中的溶質(zhì)、膠質(zhì)或懸浮顆粒產(chǎn)生絮狀沉淀而使污水達到凈化的方法[1]。凈水劑從化學組成可分為無機、有機和無機-有機復合凈水劑三大類[2]。
目前,國內(nèi)外使用較多的無機凈水劑主要有聚合氯化鋁、聚合硫酸鐵、聚合硫酸鋁鐵、聚硅酸鹽等,這類無機凈水劑因為價格低,凈水效果好受到普遍歡迎,但是均存在用量大、產(chǎn)生污泥量大、用量低時凈水效果不佳等問題,因此油田普遍采用的凈水劑均為有機陽離子凈水劑,目前主要有陽離子型聚丙烯酰胺和分子量較低的陽離子聚合物[3,4]。
聚丙烯酰胺是最早開發(fā)出來的有機高分子絮凝劑,具有分子量大,分子中陽離子密度較高,能夠較好的吸附污水中帶負電荷的機械雜質(zhì)和原油液滴,同時能起到破乳、絮凝和架橋卷掃作用,凈水速度快,處理溫度低等優(yōu)點[5]。
聚丙烯酰胺型凈水劑主要合成原料為丙烯酰胺,含不飽和鍵的陽離子單體參與共聚。聚合反應因反應介質(zhì)的不同分為水溶液聚合、反向乳液聚合和水包水乳液聚合。
將一定量的丙烯酰胺和陽離子單體溶解在150 mL的蒸餾水中,轉入三口燒瓶,將三口燒瓶置于水浴中,啟動攪拌,通氮除氧30 min,加入引發(fā)劑,控制溫度逐漸上升,完成聚合反應。
稱取一定量的氯化鈉溶于75 g水中,逐個加入一定量的各種單體至完全溶解,加入分散劑攪拌均勻。將配制好的溶液置于250 mL的三口燒瓶中,開啟攪拌,逐漸升溫至預訂溫度恒溫,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鹽至溶解,再加入一定量的引發(fā)劑,控制溫度完成聚合反應。
1)溫度對聚合反應的影響
在確定合成時的單體及其配比及通氮氣除氧的條件下,對反應溫度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實驗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反應溫度對合成產(chǎn)品的影響
從表1中可以看出,在溫度較低的情況下,聚合反應速度慢,反應無法完成;在溫度較高時,聚合速度快,反應體系溫度失控,發(fā)生爆聚,合成產(chǎn)品的水溶性差。
為了提高反應速度,并控制反應不發(fā)生爆聚,采用了程序升溫的方法。先控制反應體系在5~15 ℃之間反應1~3 h,然后逐漸升溫至80 ℃,并在80 ℃的情況下保溫2 h。合成的產(chǎn)品外觀為透明膠態(tài)固體,水溶性良好,無團塊。
2)氮氣對聚合反應的影響
在程序升溫條件下,研究了通氮除氧和不除氧對反應的影響。不除氧時,反應體系在低溫狀態(tài)下,粘度上升緩慢,最終粘度低,升高溫度時得不到膠態(tài)固體;因此,為了獲得較好的效果,聚合反應時必須通氮除氧。
3)反應時間對聚合反應的影響
在通氮除氧和程序升溫條件下,研究了反應時間對聚合產(chǎn)品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若延長低溫反應時間,在升高溫度時,得不到膠態(tài)固體;若縮短低溫反應時間,升高溫度時容易發(fā)生爆聚;生成膠態(tài)固體后,延長反應時間對聚合產(chǎn)品沒有明顯的影響。
4)反應單體配比對聚合反應的影響
在上述條件下,實驗研究了反應單體的配比對聚合反應的影響,實驗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中可以看出,在增加陽離子單體的情況下,合成聚合物由膠態(tài)固體逐漸變?yōu)檎吵硪后w,原因可能是由于陽離子單體的增加,使合成聚合物的分子量減小所致,隨著陽離子單體的增加,除油率逐漸升高,但是仍沒有達到污水處理的除油率要求。
表2 不同單體配比聚合物的外觀和凈水性能
1)不同鹽溶液對乳液形成的影響
不同的鹽溶液對聚合物的析出作用不同,對是否形成乳液和形成乳液的穩(wěn)定性有較大的影響。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實驗研究了硫酸鈉、硫酸銨、氯化鈉對聚合物乳液形成的影響,實驗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鹽溶液對聚合物乳液形成的影響
從表3中可以看出,以硫酸鈉和氯化鈉作為鹽溶液時,形成的乳液流動性差且不穩(wěn)定;以硫酸銨為鹽溶液時,聚合物乳液流動性好且穩(wěn)定,因此選擇硫酸銨作為鹽析劑。
2)不同濃度的硫酸銨對乳液形成的影響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實驗研究了質(zhì)量濃度分別為15%、20%、25%、30%、35%、40%的硫酸銨溶液對聚合物乳液形成的影響,實驗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不同濃度的硫酸銨溶液對聚合物乳液形成的影響
從表4中可以看出,不同質(zhì)量濃度的硫酸銨溶液使聚合物乳液的性狀和穩(wěn)定性發(fā)生較大的變化。濃度在15%~20%時,形成的乳狀液較粘稠,效果不好;濃度在25%~30%時,形成的乳狀液流動性較好,放置15天不分層;當質(zhì)量濃度大于等于35%時,乳狀液流動性和穩(wěn)定性都達到要求。因此,綜合考慮,采用硫酸銨溶液質(zhì)量濃度為35%。
3)不同引發(fā)劑濃度對聚合物乳液形成的影響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研究了不同質(zhì)量濃度的引發(fā)劑對聚合物乳液形成的影響,實驗結果如表5所示。
從表5中可以看出,當引發(fā)劑濃度為大于等于0.14‰時,聚合反應進行可順利進行,且穩(wěn)定性好。因此,綜合考慮,采用的引發(fā)劑濃度為0.14‰。
表5 不同濃度引發(fā)劑對聚合物乳液形成的影響
4)單體配比對聚合物乳液性能的影響
單體的用量和配比直接影響聚合物的分子量和陽離子度。固定丙烯酰胺的用量,改變陽離子單體(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銨(DMC))的量得到一系列的聚合物乳液,實驗結果如表6所示。
表6 陽離子單體量對聚合物乳液性能的影響
從表6中可以看出,當陽離子單體含量由1∶10增加到1∶8時,隨陽離子含量增加,聚合物乳液的凈水能力逐漸增強;當陽離子的含量增加到1∶7后,乳液難以合成,其凈水能力也隨之失去。因此,綜合考慮,丙烯酰胺與陽離子單體的摩爾比為9∶1。
1)室內(nèi)合成了水溶液聚合和水包水乳液聚合兩種聚丙烯酰胺型凈水劑,并對兩種凈水劑的合成條件進行優(yōu)化。2)對水溶液聚合反應條件研究表明,采用程序升溫的方法,在通氮除氧、不同反應時間和不同反應單體配比的條件下,合成的凈水劑沒有達到污水處理的除油率要求。3)對水包水乳液形成條件的研究表明,采用質(zhì)量濃度為35%硫酸銨溶液作為鹽析劑,在引發(fā)劑濃度為0.14‰,丙烯酰胺與陽離子單體的摩爾比為9:1的條件下,合成的凈水劑效果好,達到現(xiàn)場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