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萬鑫
我們班有一位“活寶”,大名常唯軒。
常唯軒天庭飽滿,大嘴巴,厚嘴唇,常戴著一副藍(lán)框眼鏡,給人一種斯斯文文的感覺。嘿嘿,你千萬不要被他的外表所迷惑,他呀,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活寶”。
這不,上課鈴響了,同學(xué)們個個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靜等老師來上課。這短暫的時間,小常同學(xué)可不肯浪費。瞧,他要表演絕活了。他屁股斜坐在凳子邊上,蹺起二郎腿,嘴巴叼著豎笛的一端高高翹起,再悠悠落下,這豎笛和他的大腦袋連成一體,像一個大茶壺。
他這么做絕不是為了擺一個“茶壺”造型,他要干什么呢?哈哈,他把豎笛伸到杯子里,當(dāng)吸管喝水呢!水杯里的水被他吸得“咕嚕咕?!表?,氣泡翻滾,大有沸騰之勢。他鼓起腮幫子一吸,水沒到嘴里,全從豎笛的小孔里冒了出來。他呢,還裝出喝到水的樣子,咂咂嘴,喉節(jié)還上下抖動著,好像在往里面咽呢。自己玩兒還不過癮,他把豎笛連同水杯遞給他的同桌尹泊涵:“給,你也來兩口?!币春B連擺手……
見老師還沒來,幾位好奇者聚過去欣賞小常同學(xué)表演。見有了觀眾,他更來勁了。不知是誰又遞給他一根豎笛,他接過去往水杯里一插,要表演雙管吸水??勺彀吞?,勉強把豎笛塞進嘴巴,怎么也使不上勁兒!他弓著腰,肚子鼓成了一個大蛤蟆,“呼呼呼”地吸起來。大家驚得目瞪口呆!這家伙,簡直是一頭大水牛。表演太精彩了!可惜的是,英語老師一到,他瞬間變成了霜打的茄子。
小常同學(xué)還有很多趣事,他是我們班的頭號偵探。上課鈴一響,他顧不上做課前準(zhǔn)備,“哧溜”一下竄到門口,把門拉開個小縫,從小縫里擠出腦袋,伸長脖子,左右觀望著老師的行蹤。他看到了什么,我們不知道,我們只能欣賞他高高撅起的屁股。一旦發(fā)現(xiàn)老師,他就飛快地轉(zhuǎn)身,邊跑邊喊:“老師來了!老師來了!”活脫脫一棵“消息樹”。
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一節(jié)語文課,小常照例在門口“放哨”,幾分鐘過去了,李老師還沒來。他等得有點兒著急了,想活動活動筋骨,轉(zhuǎn)過身,就在門口跳起了東北大秧歌:伸伸胳膊伸伸腿,扭扭屁股扭扭腰……正跳得起勁,李老師輕聲慢步從后門進來了,抓了個正著!小常的“大秧歌”立馬謝幕,李老師還沒訓(xùn)他,他已經(jīng)囧得“臉紅脖子粗”了。估計有個地縫,他能表演穿山甲的鉆地功夫。
小常的“活寶”功夫遠(yuǎn)不至此,想聽嗎?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點評
本文通過“用豎笛吸水”“觀望老師行蹤”兩個具體事例,將常唯軒這個“活寶”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作者主要采用了動作描寫,以“用豎笛吸水”為例,吸水前的準(zhǔn)備動作:斜坐、蹺起二郎腿、嘴巴叼著豎笛;吸水時:鼓起腮幫子、喉結(jié)上下抖動。這些細(xì)節(jié)描寫得十分生動,給人一種他就在你面前表演的感覺。
同學(xué)們寫作文時,想讓自己的作文與眾不同,一定要突出細(xì)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