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秦川
有一年,魯迅文學獎評獎結果剛一公布,便引發(fā)外界的爭論。當時,一名記者輾轉打電話找到蔣方舟,想要她以雜志社副主編的身份,談一談對其中一位獲獎者的作品的看法。得知記者的來意后,蔣方舟抱歉地在電話里說:“因為我還沒有讀到過對方的作品,所以我不能盲目地給對方的作品下評論?!蹦俏挥浾呗牶笥行┎桓市模⒓丛陔娫捘嵌思贝掖业亟o蔣方舟讀了獲獎者的一首詩歌。
蔣方舟耐著性子聽完后,依舊抱歉地表示:“僅僅憑借這一首詩歌,我也不能給出你任何看法,說實話,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該說什么?!甭犃耸Y方舟的回答,記者仍舊苦苦央求:“你只要隨意地說幾句自己的看法就可以了,其實這也不是多么大的事情?!?/p>
蔣方舟立即正色在電話這端回答道:“這應該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評價一個人的作品,除了首先要認真地讀懂他的作品外,還需要客觀全面地了解對方寫這些作品時的初衷,以及他想要通過自己的作品表達一種什么樣的思想內涵,所以,并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評價的?!闭f到這里,蔣方舟停頓了一下,一字一句地說,“因為不了解對方,所以不能隨意評價對方,這也是我做人的原則,同時也是一個人的最大修養(yǎng)?!庇浾呗牶?,終于明白自己的要求有些過分,最后禮貌地掛斷了電話。
《論語》有句話說:“若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彼晕覀円3忠环荽缺?,因為人的一個必備的修養(yǎng)就是不知人便不評人。
(編輯/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