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文 張郢
摘 要:學生通過寫作,不僅能把所學的知識美美的表達出來,還能傳遞出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取向等。寫作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所以,教師要及時地在孩子心中灑下寫作的種子,讓種子伴隨著孩子的成長而漸漸發(fā)生變化。相信,園丁的用心呵護,精心培育,種子定能破土而出,綻放出最美的花朵。
關鍵詞:播種 以活動 促情趣 賞書香 出彩
眾所周知,作文教學始終是語文教學的關鍵,學生通過寫作文,不僅能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還能把所學的語文知識美美地展現(xiàn)出來。所以學生們能寫出一篇篇優(yōu)秀的作文,那是每個語文老師的驕傲。然而,誰都知道:寫好作文,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得也!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睂懞米魑?,也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這就需要老師盡早地在孩子們心中灑下寫作的種子,要想讓種子破土而出,綻放出最美的花朵,還得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春不種,秋無收,播種時機不可誤。
春天是希望的季節(jié),農民伯伯只有及時地播種,秋天才能收獲莊稼。作文教學和農民伯伯種莊稼也是一樣的道理。一年級就是灑下寫作種子的最佳時機,一年級的學生學習 能力有限,如果這時候對他們進行作文教學,那也是對牛彈琴,反而讓他們厭惡學習。所以這個時候,只能悄悄地為孩子播下寫作的種子:注重平時的詞語積累和運用;加強學生的口頭表達訓練。
1.注重平時的詞語積累和運用。
一年級以拼音教學和識字教學為主,這也是孩子們積累詞語的途徑,所以平常的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讓學生認識詞語,還要引導學生理解詞義,以便今后使用起來得心應手。孩子們在一年級時,已經有了初步的認知能力,像:“噴泉、雕塑、花壇、草坪、電梯”等詞語,孩子們一看圖片就能掌握詞義,記得教學新詞時,課堂上一位同學高興地跑到講臺上告訴我:“老師,我們小區(qū)廣場上有一座大噴泉?!边@就是孩子們天真活潑的地方,他們知道的東西,就急于告訴別人。簡單的一句話,就是對所學詞語的自然地運用,對于課文中學生難于理解的詞語,如:冬眠、充足、得意、有名、干涸等詞語,教師要通過簡潔明了的講解讓孩子們理解詞語的意思。學生只有掌握了詞語的意思,才愿意在語言表達中運用它,當學生們理解“有名”的意思是出名,名字為大家所知曉的意思時;學生造句時,很流暢地寫道“懷素是唐代有名的書法家?!?/p>
可見,詞語是學生語言表達的基礎,學生只有積累了豐富的詞語及其意思,才樂意去表達,積極地去運用。
2.加強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
一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自控能力差,他們對認真學習沒有太多的概念,孩子們愛說、愛笑,愛玩、愛鬧,課堂上能專心聽講十五分鐘已經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孩子們沒有自律能力,課堂上給他們小小的“懲罰”也無濟于事,與其這樣,倒不如在孩子們“玩”的時候,有意識地加強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如:孩子們經常在課堂上打小報告:
“老師,她拿我鉛筆、老師,他在吃東西、她上課睡覺……”。
對于課堂上一個個的小報告,雖然擾亂了我們的正常教學,但教師要正確地引導,就是一句句生動的口語表達。
如:李子涵同學說,陳誠同學拿她鉛筆時,我這樣問她:“陳誠什么時間拿的?你知道嗎?你現(xiàn)在心情是高興還是生氣?”李子涵同學回答結束后,我讓她把這件事完整地表達一遍:“上課時,陳誠悄悄地把我的自動鉛筆拿走了,我很生氣!”簡單的一句話就很好地運用了課文中的詞語:悄悄地、生氣。
下課時,是孩子玩得最開心的時候,我經常會跑過去,讓孩子們告訴我,他們在玩什么游戲?規(guī)則是什么?每次學生們都很樂意回答,其實,我在有意識地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如果沒有語言,再好的作文也表達不出來,所以說: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寫好作文的基礎。
二、賞花賞月“賞”書香,勇于創(chuàng)新大膽想。
古人孫洙曾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敝挥凶寣W生鐘情于閱讀,才能獲得豐富的知識,才能錘煉出更優(yōu)美的語句,才能寫出更有魅力的文章??梢?,閱讀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重要途徑。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其次,鼓勵學生在寫作文時能彰顯個性、大膽創(chuàng)新。這樣寫作的種子才能綻放出更絢麗的花朵。
鼓勵學生寫作時能彰顯個性,大膽創(chuàng)新,才能寫出出彩好文章。雖然,多讀書,能給學生帶來許多寫作的靈感,但千篇一律,缺乏明顯個性和靈性的文章,很難引起人的共鳴,想寫出“出彩”的好文章必須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和新意。
記得一次作文課上,我讓孩子們寫一種自己喜歡的水果。一些學生這樣寫到:“我最喜歡吃的水果是西瓜,西瓜是橢圓形的,大小不一,大如籃球,小如皮球,它表皮的顏色是綠綠的,上面還帶有黑色的花紋,西瓜很甜,越吃越好吃……”。還有一些學生寫其它類水果,如:菠蘿、葡萄、桃子、梨子等。水果不同,寫法都類同,雖然這些文章能按題目要求展開,語句表達也合情合理,但我總認為這類作文缺乏生機,作文教學更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多想、敢說,勇于標新立異。這就需要我們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激發(fā)孩子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多媒體技術走進了我們的教學,它將成為教師作文教學的新寵,它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重感官,它讓作文教學生機無限,同時也讓學生的習作更有新意。同樣是一篇水果教學,我事先制作了一些關于水果的動漫課件,學生結合自己對水果原有知識的掌握,結合多媒體教學很好地拓展了學生的想象力。一個學生寫到:“夏天一到,我最喜歡的水果——西瓜就閃亮登場。”好一個“閃亮登場”,把西瓜都寫活了。這就是多媒體作文教學的獨特優(yōu)勢。它讓孩子們的寫作思維煥然一新。
可見,當寫作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萌發(fā)之際,只有讓它不斷地汲取營養(yǎng)、享受陽光,它才能綻放出最美的花朵。
總之,小學生作文教學,是一個不斷積累、不斷創(chuàng)新、用心表達的一個過程;教師只要處處留心,好的作文教學方法也就無處不在。請及時地為孩子們?yōu)⑾聦懽鞯姆N子吧,相信園丁的用心呵護,種子定能破土而出,綻放出最美的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