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達
我從來不認為,一個人,可以理解另外一個人。
也不覺得,一個人,有必要理解另外一個人。
讓我把“理解”換成“體諒”二字吧。
你不理解一只小狗的憂郁,并不妨礙你把它抱在懷里,給它溫暖,給它愛撫,給它溫柔。
——這是相處之道。
我無法假裝我理解另外一個人,因為,那不可能。
一個追求獨立、自由和美好的人,每時每刻都在質(zhì)疑、并學習,你不可能因為知道他的一些過去,了解他的現(xiàn)在而說自己“懂”他。所謂的“懂”,也不過是在既有的印象中,找些似是而非的標簽貼過去而已。
你并不需要理解他,尊重他的與眾不同,也尊重他的泯然眾已,我認為足夠了。
——這是共存之道。
事實上,都沒幾個人能理解自己。
且礙于以己度人的人類思維慣性,對他人的理解,僅能停留在自己有限的“見識”范圍內(nèi)。
大多數(shù)時候,人們所說的“我理解你”,不過是“我贊同你”、甚或“我認同你”、再或“我對你有好感”的友好表示,稍微多聊兩句,基本上就是牛頭不對馬嘴。
假裝“理解”其實是互灌“我不孤獨”的迷魂湯。這似乎也解釋了,為什么酒桌上,男人們最愛勾肩搭背說“懂你”。
但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人類已然孤獨不可解脫,何必連相互取暖的慰藉也要剝奪?
所以,用心傾聽、陪伴,關(guān)愛、支持,于普世男女,已算得上理解了。
有意理解,不求甚解,我認為就是很好的結(jié)果。
——這是伙伴之道。
知乎上4000+贊的一篇回答,以周國平的一句話呼應:我們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與情感中迷茫的各位佳友共勉。
摘自網(wǎng)易云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