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唱是一種具有整體性的演唱方式,需要合唱團的每一位成員均具備準確的節(jié)奏、良好的音準以及理想的音色變化。其中,音準是對合唱的基礎要求,沒有良好的音準任何合唱活動將無從談起。為此,本文將針對合唱團成立初期的音準訓練工作進行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改革
0 前言
音準訓練是合唱訓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是最難訓練的一項內容,尤其是在合唱團成立初期音準訓練表現得最為突出。在合唱教學活動中,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音準訓練活動無法順利展開,需要教師正確把握音準訓練內涵,運用正確的教學方法,引導合唱團的每一位成員開展音準訓練活動,充分調動合成成員的音準訓練意識,為合唱團后期訓練活動奠定基礎。
1 音準訓練
音準是開展合唱活動的基礎,在整個合唱藝術表演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合唱團的每一位成員只有對音準有一個正確的把握,方可正確開展演唱活動。整個合唱環(huán)節(jié),無論是演唱人員還是演奏人員,均需要對音準有一個正確的把握,例如敏銳的聽覺能力、精湛的演唱技巧、良好的演奏手法等。在合唱團成立初期,音準是合唱訓練的第一項內容,需要每一位成員在音準上下功夫。音準訓練過程是學習者音樂審美素養(yǎng)的形成過程。通過開展音準訓練活動,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學習者對音樂的認知能力與理解能力,使學習者形成獨特的音樂美感。
良好的音準是合唱團開展一切音樂藝術活動的前提。合唱團的每一位團員只有對音準有一個正確的把握,才能夠對音樂表演作品的內涵有一個正確的把握,使廣大受眾能夠從合唱表演中感受到活力源泉,并與表演者在思想情感上產生獨特的共鳴。在合唱表演者通常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有潛質的音樂學者在合唱活動中受到個別人音準問題的影響,打破整個合唱內容的平衡;部分成員個人唱的時候很好,一旦集體合唱效果就會變得十分糟糕。由此可見,音準訓練在合唱團成立初期顯得尤為重要。
2 合唱團成立初期的音準訓練方法
合唱團成立初期需要對全體合唱成員開展音準訓練活動,使每一位為合唱成員均具備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為合唱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2.1 提升教師音樂素養(yǎng)
教師是合唱團開展音準訓練的引導者,只有教師具備高素質的音準把握能力,才能夠更好地組織合唱團成員開展音準訓練活動,針對合唱團成員在音準訓練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與具體指導。在合唱團成立初期,教師占據核心地位,整個音準訓練活動均將教師為中心所開展的,合唱團成立初期團員音準訓練效果與教師的音準專業(yè)素養(yǎng)有較為直接的影響。教師組織合唱團成員開展音準訓練活動時,需要根據音準訓練要求與練習原則,組織合唱成員開展音準訓練活動,在整個訓練活動中仔細觀察每位成員在音準訓練中的具體表現,善于發(fā)現問題、尋找問題,針對每一位團員在音準訓練中所存在的問題,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結合相關理論制定出與之相匹配的糾正策略與辦法,對合唱成員的音準訓練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合唱成員能夠在反復的音準練習中掌握正確的音準演唱技巧。
2.2 加強音高聽辨訓練
音準訓練活動不僅只是對演唱者的演唱技巧進行訓練,還是對演唱者的聽力能力進行訓練,演唱成員只有聽懂每一音樂符號所代表的意義與內涵,方可根據個人知識與技能正確的將歌曲內容演唱出來。合唱團開展聽辨訓練活動時,首相需要將單音節(jié)作為入手點,通過對單音節(jié)進行聆聽,正確掌握單音階的發(fā)聲技巧,為后期多音節(jié)訓練奠定基礎。單音階訓練是合唱團成立初期開展開展音準訓練活動的基本內容之一,需要合唱團成員將正確掌握基礎的音樂知識與技能為前提,開展單音階聽辨訓練。團員開展單音訓練活動,能夠在訓練的過程不斷提高對合唱作品音高的聽辨能力以及模唱合唱作品能力,為后期開展二聲部訓練、三聲部訓練、四聲部訓練、和旋訓練等大跨度訓練奠定基礎。
2.3 合理發(fā)聲法提升音準
合理的發(fā)聲法是提升音準的重要策略。合唱團只有在成立初期正確掌握統一的發(fā)聲方法才能夠為后期合唱訓練活動提供便利。首先,合唱團成員應正確找準聲音的位置,對音高位置有一個正確的把握。合唱團成員開展不同的發(fā)生練習活動時,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使學生能夠對不同運動狀態(tài)有一個正確的把握,感受共鳴腔體的效果形成方法。其次,正確掌握呼吸方法。合唱團成員只有正確掌握呼吸方法,才能夠在演唱的過程正確換氣,保證演唱過程能夠氣息順暢,為提升音準奠定基礎。其三,調整好唱歌狀態(tài)。音準訓練過程,需要每一位演唱者均能夠保持正確的演唱姿勢,以此提升音準訓練效果。整個音準訓練過程教師應正確引導團員,使團員能夠在音準訓練過程認真聆聽周圍同學的發(fā)聲狀態(tài),從中尋找自己在發(fā)聲過程所存在的不足,并在發(fā)聲聯系過程與周圍團員融合到一起。合唱團音準訓練過程還需要提高對聲部分配工作的重視,根據團員的個體情況與整體情況,根據每一位團員的個性特定,將其劃分在不同的聲部區(qū)域內,企圖在合唱過程尋找一個平衡、穩(wěn)定、協調的演唱狀態(tài)。
3 運用多媒體教學
我們運用多媒體進行合唱指揮教學,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系統具有交互性、集成化等特征,能夠為高校學生提供相關的音頻、錄像、圖片等多種視聽環(huán)境,激發(fā)每個學生學習合唱指揮的興趣。這種教學模式不但包括了傳統合唱指揮教學中的多種功能,并且能夠為學生營造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有利于學生掌握相關的專業(yè)技能,傳遞信息。
4 結語
我國高校合唱與指揮教學必須要在課程改革的潮流中緊跟時代的腳步,堅持從實際出發(fā),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并以學生就業(yè)為導向,深化合唱指揮教學改革,優(yōu)化實際教學內容,注重培養(yǎng)高校學生實際應用專業(yè)知識的能力,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成長。
參考文獻:
[1] 陳舒婷.論漳一職女聲合唱團訓練上的一些問題剖析[J].北方音樂,2018,38(10):42-43.
[2] 蘭新.強化小學合唱訓練,進一步提升童聲合唱團技能[J].學苑教育,2014(08):17.
[3] 徐青.高職高專音樂教育專業(yè)合唱指揮課程建設與改革的初步構想[D].福建師范大學,2009.
作者簡介:丁巖(1976—),男,甘肅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合唱與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