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518例惡性皮膚腫瘤及癌前病變的回顧性分析

      2018-07-24 07:27:56劉子蓮吳雯婷張春雷
      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8年4期
      關鍵詞:皮膚科原位惡性

      劉子蓮 張 倩 吳雯婷 張春雷 馬 川

      (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皮膚科,北京 100191)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惡性皮膚腫瘤是人體最常見的惡性腫瘤[1]。國內外惡性皮膚腫瘤及癌前病變的發(fā)生率在逐年提高[2-4]。本文對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皮膚科確診的相關病例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納入了2013~2016年間因皮膚腫物就診于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皮膚科,經活檢和病理檢查確診為惡性皮膚實體腫瘤以及癌前病變的病例,共543例。排除資料有缺失,或病理結果有疑問的病例25例,最終共518例患者進入回顧性分析。

      1.2 方法

      收集518例患者的一般資料如年齡、性別、發(fā)病年齡、發(fā)病部位及腫瘤數量等。參照《中國臨床皮膚病學》第3版[5]以及《皮膚病理學與臨床的聯系》[6]的分類標準對病理進行分型。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非參數Kruskal-Wallis檢驗年齡差異。采用χ2檢驗比較不同性別、不同部位的差異。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2013~2016年間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在皮膚科門診確診惡性皮膚實體腫瘤及癌前病變病例共518例,占該時期皮膚科門診總量的0.058%、病理活檢例數的4.6%。

      2.2 病理分型

      518例患者中,惡性黑色素瘤(melanoma, MM)者共13例(2.5%),非黑素瘤性皮膚腫瘤(non-melanoma skin cancer, NMSC)共343例(66.2%),癌前病變共162例(31.3%)。進一步對NMSC進行分型,其中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BCC)206例、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73例(其中,侵襲性SCC 18例,原位SCC 55例)、角化棘皮瘤(karatoacanthoma, KA)47例、帕哲病(paget’s disease)6例、其他罕見惡性腫瘤及轉移癌共11例[隆突性皮膚纖維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DFSP)4例,惡性外周神經鞘瘤1例,神經內分泌來源惡性腫瘤1例,高分化脂肪肉瘤1例,皮膚轉移癌4例]。癌前病變中日光性角化(actinic keratosis, AK)81例,皮角71例、鮑溫樣丘疹病10例,詳見表1。

      表1 惡性皮膚腫瘤及癌前病變的病理分型Tab.1 Histopathology constitution of skin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skin lesions cases

      MM:melanoma;NMSC:non-melanoma skin cancer.

      2.3 門診就診構成比

      2013~2016年本院皮膚科惡性實體腫瘤及癌前病變的門診就診構成比為0.058%,其中,BCC、侵襲性SCC以及原位SCC門診就診比逐年升高。常見NMSC亞型的就診情況如圖1所示,其中BCC就診比從0.13‰升至0.38‰,增長最為明顯。

      2.4 性別構成

      本研究中男性患者共225例(43.4%)。男性MM患者5例(38.5%),NMSC中男性患者154例(44.9%),癌前病變中男性患者66例(40.7%)。 SCC中男女比例最為接近,為0.92∶1,其中侵襲性SCC中男性患者比例較高(66.7%),原位SCC中女性患者比例較高(58.2%),DFSP患者均為女性。各亞型男性占比詳見表2。

      2.5 發(fā)病年齡

      518例患者的中位數年齡為70歲(14~96)。不同腫瘤類型的中位數年齡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SCC和AK患者中位數年齡超過70歲。各病理分型的年齡分布詳見表2。將所有病例分為3個年齡段進行分析,≤34歲31例,35至59歲96例,≥60歲者391例。BCC、SCC和AK的發(fā)病人數占比均是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4例DFSP患者中3例發(fā)生于28歲以下的年輕女性。各病理分型的年齡分布詳見表2。

      圖1 2013-2016年各型皮膚腫瘤門診就診構成比Fig.1 Constituent ratio of common types of cases in out-patients during 2013 to 2016

      2.6 發(fā)病部位及腫瘤數量

      518例患者中,腫瘤發(fā)生在頭面部的共354例(68.3%),發(fā)生在肢端22例(4.2%),發(fā)生在軀干及外陰93例(18.0%),發(fā)生在四肢45例(8.7%),另有4例同時累及頭面部及軀干。其中BCC、侵襲性SCC、KA及AK以頭面部為主,分別占各自發(fā)病人數的79.6%、61.1%、76.6%和95.1%,較其他部位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原位SCC則好發(fā)于軀干(34.5%)。4例DFSP中3例發(fā)生在軀干,1例發(fā)生在頸后部。159例頭面部BCC中發(fā)生在鼻部者有71例(44.7%)。多發(fā)病例(患者腫瘤數目≥2個)一共有6例,均為BCC,其中2例僅累及頭面部,4例同時累及頭面部及軀干。不同類型腫瘤的好發(fā)部位占比情況詳見表2。

      表2 常見惡性皮膚腫瘤以及癌前病變的性別、年齡、部位分布Tab.2 The comparison of gender, age and lesion location of common Skin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skin lesion cases

      3 討論

      NMSC是人類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其中BCC和SCC占所有NMSC的99%,BCC患病人數是SCC的3到5倍[7]。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北醫(yī)三院皮膚科最近4年間的518例相關病例,其中356例為惡性實體腫瘤,以NMSC為主,男女比例0.81∶1,以60歲以上的老年人為主。518例相關病例中,病理分型中占比前3位的依次是:BCC、SCC和AK。BCC和AK中男性患者占比相對略小;SCC中男女比例接近,但其中侵襲性SCC中男性患者比例稍高,而原位SCC則女性患者略多,這與國內外文獻[8-9]基本相似。

      本研究BCC發(fā)病部位以頭面部為主(79.6%),其中鼻部患者數目顯著高于其他區(qū)域(額、頰、下頜等)??赡艿脑蛑饕牵环矫?,紫外線暴露可導致p53等基因突變,對BCC發(fā)病有一定作用[7],而頭面部是紫外線暴露最顯著的部位。另一方面,BCC表皮基底層、汗腺以及皮脂腺Fas水平表達較低,而Fas/FasL與腫瘤細胞凋亡密切相關[10]。解釋了BCC好發(fā)于光暴露顯著的頭面部,且更易發(fā)生于皮脂腺豐富的鼻部的這一現象。有文獻[11]指出男性、四肢軀干部位、第一次診斷BCC時年齡較小等是多發(fā)性BCC潛在的高風險因素。文獻[9,11]報道多發(fā)性BCC較多發(fā)性SCC更多見。本研究僅6例多發(fā)病例,全部為BCC,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有4例同時累及頭面部和軀干。符合文獻中多發(fā)性BCC的特點描述。因此尤其在已經發(fā)現BCC的較年輕患者中還需警惕不要遺漏多發(fā)性病例的存在。

      本研究中侵襲性SCC好發(fā)于頭面部,原位SCC則好發(fā)于軀干四肢。長期紫外線暴露是SCC發(fā)生發(fā)展的關鍵因素,所以光暴露部位SCC的發(fā)生率更高[12]。本研究中發(fā)生于頭面部SCC的患者超過半數,尤以侵襲性SCC為著,而原位SCC發(fā)生于軀干四肢等非曝光部位居多。說明侵襲性SCC與紫外線暴露的關系相對明確,而原位SCC的發(fā)生和紫外線暴露相關性較弱,文獻[13-14]顯示只有3%~5%的原位SCC會進展為侵襲性SCC,這可能與炎性反應、缺氧及血管生成相關通路有關[15-16]。所以,明確原位SCC的病因以及如何進展為侵襲性SCC,是將來一個可能的研究方向。

      除了日光中紫外線,頭面部皮膚亦是汽車尾氣和PM2.5等環(huán)境污染物最易接觸的部位,而汽車尾氣中的多環(huán)芳烴化合物和PM2.5也有致癌的作用[17-18]。近5年來,由于環(huán)境惡化的加劇,多環(huán)芳烴化合物和PM2.5顯著增高,是否與惡性皮膚實體腫瘤(如BCC和SCC)持續(xù)增多或高發(fā)于頭面部的特征具有顯著相關性,還需要進一步數據搜集和統(tǒng)計學分析。但是,提醒廣大臨床醫(yī)師,對于皮膚惡性實體腫瘤的發(fā)生,除了日光中的紫外線,環(huán)境中其他有害因素也不能忽視。

      本研究的局限性首先在于本研究納入的樣本為4年中來本院就診的患者,由于對自身美觀度和社會層面的考慮,女性更傾向于醫(yī)院就診,存在一定的選擇偏倚。第二,由于部分惡性皮膚實體腫瘤發(fā)病率本身較低,其好發(fā)部位可能存在偏倚。例如MM和DFSP,13例MM中發(fā)生于肢端的居多,4例DFSP中以發(fā)生于軀干部位的年輕女性居多。故不在本文中詳細討論這類惡性腫瘤的相關情況,待收集更多數據后做進一步分析。

      總之,惡性皮膚實體腫瘤尤其是NMSC近年來持續(xù)快速的增多已成為值得重點關注的全球性健康問題。而其患病機制及致病因素并不唯一,臨床上應避免遺漏非曝光部位的不典型皮損,警惕多發(fā)性NMSC的可能性。未來可繼續(xù)收集職業(yè)暴露、環(huán)境因素等方面相關資料探討上述因素在NMSC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

      猜你喜歡
      皮膚科原位惡性
      物歸原位
      幼兒100(2024年19期)2024-05-29 07:43:34
      依托皮膚科獨立病區(qū)開展皮膚科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教學查房探討
      惡性胸膜間皮瘤、肺鱗癌重復癌一例
      卵巢惡性Brenner瘤CT表現3例
      皮膚科醫(yī)生6招教你抗“冬癢”
      未培養(yǎng)微生物原位培養(yǎng)技術研究進展
      邢臺市中醫(yī)院皮膚科
      甲狀腺結節(jié)內鈣化回聲與病變良惡性的相關性
      多層螺旋CT在甲狀腺良惡性病變診斷中的應用
      當歸拈痛湯在皮膚科中的運用
      孝感市| 榕江县| 赤城县| 宾川县| 潞城市| 通渭县| 大石桥市| 霍山县| 南木林县| 通城县| 山阴县| 芦山县| 托里县| 清流县| 仁寿县| 乌兰察布市| 抚松县| 剑阁县| 堆龙德庆县| 会理县| 宁安市| 且末县| 平顶山市| 游戏| 柳州市| 红桥区| 武隆县| 楚雄市| 西畴县| 梓潼县| 乌恰县| 拜城县| 博野县| 九江县| 宁国市| 开化县| 章丘市| 阿图什市| 会昌县| 方山县| 平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