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備受期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這是個稅法自1980年出臺以來第七次大修,也被稱為“一次根本性變革”“力度空前的個稅改革”。與以往相比,本次個稅改革亮點有哪些?公民納稅將會帶來哪些改變?對不同的納稅人有什么影響?
1. 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4項勞動性所得首次實行綜合征稅
2. 起征點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萬元)
3. 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續(xù)教育支出、大病醫(y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
4. 優(yōu)化調整稅率結構,擴大較低檔稅率級距
此外,為堵塞稅收漏洞,個稅法修正案草案擬首次增加反避稅條款,針對個人不按獨立交易原則轉讓財產、在境外避稅地避稅、實施不合理商業(yè)安排獲取不當稅收利益等避稅行為,賦予稅務機關按合理方法進行納稅調整的權力。
這里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可以直觀地比較一下:
假設一名勞動者月薪一萬,且除工資以外并無額外勞動性收入。那么月工資除去2000元的五險一金,按照現(xiàn)行的累進稅率,月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500元的部分稅率為3%,超過1500~4500元的部分為10%。
按照3500元的起征點來計算
8000-3500=4500
1500*3%+3000*10%=345
需要繳納345元的個人所得稅
按照5000元的起征點來計算
8000-5000=3000
1500*3%+1500*10%=195
需要繳納195元的個人所得稅
345-195=150
共減少納稅額150元
整體而言,此次個稅改革對收入較低地區(qū)的工薪階層影響會更大,而對發(fā)達地區(qū)的高收入群體而言,影響則并不是很明顯。
根據(jù)測算,若將個稅起征點改為5000元,個人月應納稅所得額原先在3500元~5000元之間的群體會受益,也就是覆蓋多數(shù)三四線小城市普通勞動者的收入?yún)^(qū)間。同時,由于將對子女教育支出、繼續(xù)教育支出、大病醫(y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民生息息相關的領域進行專項附加扣除,所以對于中低收入群體是一大利好。
至于一二線城市的中高收入群體,由于此次改革的亮點之一在于將分類征稅轉變?yōu)榫C合征稅(四項勞動性所得),并適用統(tǒng)一的超額累進稅率,因此每月有此類收入且比較穩(wěn)定的勞動者(如高收入的自由職業(yè)者),在不考慮專項扣除等條件的前提下,可能繳納稅額比現(xiàn)行個稅法下的納稅額還要高。
此次個稅法的修改之所以廣受關注,不僅僅是因為個稅起征點的提高,更是在于個稅征收模式的轉變。
“這是個稅改革一大進步,體現(xiàn)了以民生為重,將讓個稅征收更公平,更加人性化?!鄙綎|大學財政系主任李華表示,與以往的個稅改革來說,這次個稅法修改不僅僅是費用扣除標準的提高,同時增加了專項扣除,特別是增加了與公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扣除內容,充分考慮到了不同人群的差異性,避免了原來個稅“一刀切”的征收模式,有利于展現(xiàn)稅制改革的公平與普惠。其次,費用扣除標準提高,與專項扣除相結合,可以降低公民的稅收負擔,有利于實現(xiàn)民生保障,從結構上來講能夠緩解中低收入階層的負擔,進一步提高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指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