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帥
【摘要】新課程背景下,關于課堂自主性學習的研究如雨后春筍。本文就如何為高中英語課堂開展自主性學習做好準備,如何開展自主性學習,結合自己的課堂實踐,為自主性學習提供經(jīng)驗指導。
【關鍵詞】高中英語 閱讀教學 自主學習
【基金項目】課題項目:河南省基礎教育課題“新課程英語高考的發(fā)展研究”,課題批準號:JCJYC17052407。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4-0005-01
一、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對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求
在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效率低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學生厭學面積大,對英語學科的學習興趣逐步減少,最終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因此,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教師要積極改變角色,做好對學生的引導,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覺參加合作學習,提升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Edgar Dale)1946年提出“金字塔學習理論”:不同的學習方法達到的學習效果不同,研究表明:在兩周之后,學生對知識的保持率,從5%-90%不等:用耳朵聽講授,知識保留5%,用眼去閱讀,知識保留10%,視聽結合,知識保留20%,用演示的辦法,知識保留30%,分組討論法,知識保留50%,練習操作實踐,知識保留75%,向別人講授相互教,快速使用,知識保留90%。“生本教育理論”提出,以學生為本,以人為本,要把課堂交給學生,分組討論學習,尊重學生,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這兩大理論對改造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解決課堂效率低下問題,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有著很高的實踐意義。
《國家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提出,要“發(fā)展英語自主學習能力”。英語自主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思想和素質教育具體化的理論框架,作為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把握住了素質教育的實質和核心。培養(yǎng)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意識、習慣、能力和方法,是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中心任務。
二、高中英語閱讀課自主性學習操作步驟
(一)指導課前預習,讓學生善于自主學習。在英語閱讀課教學中,預習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預習的好壞,直接影響英語課堂教學效果。課前預習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獲得知識的前提,也是提高聽課效率的保證。預習可使學生初步熟悉教材,發(fā)現(xiàn)疑點和難點,找出自己的薄弱點,為下一步聽講作好充分思想準備?!吧窘逃碚摗焙汀敖鹱炙逃碚摗币笪覀儽苊狻皾M堂灌”、“一言堂”和“填鴨式”教學課堂設計,要把課堂的主導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快樂、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提前預習的方式有很多種,“導學提綱”作為一種有效的引領方式,很適合于高中生學習的特點。在教師必要的點撥下,學生利用自己手頭的資料來完成對基本內容的學習和掌握。學生第一遍預習下來,大概的知識點就能掌握一多半左右。在課堂上,學生就有了足夠的資本和時間來展示自己習得的知識,進而解決所遇到的疑惑,查漏補缺。
(二)指導課上參與,讓學生樂于自主學習。英國著名語言學家DickAllwright提出:如果語言教師能組織一些活動來吸引學生把注意力放在意義上,使用所學的外語,通過交流來解決問題,那么,語言學習就會自然發(fā)生。在英語教學中,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教師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放手讓學生大膽學習、實踐,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和潛能,才能達到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水平、個性特點等,引導他們進行多元化活動,使學生學會基礎知識,進行交際活動。學生作為主體參與課堂教學,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在參與中得到訓練和發(fā)展。
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要圍繞著組長,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xié)調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理解和掌握課文的新知識點的基礎上,進行多樣化活動??梢允窃儐柶渌M員,可以是翻閱資料,可以是辯論,可以是組員講解等等,這些多樣化的活動所起到的效果就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了學生主觀能動性,在不知不覺中就提升英語能力。
在佛教及藏教中,有一種學習教義的方式叫“辯經(jīng)”,是攻讀顯宗經(jīng)典的必經(jīng)方式。這一活動即采取了不同的辯的方式來達到彰顯教義并進而掌握的目的。我們現(xiàn)在所進行的自主活動也有類似的功效??吹綄W生在討論中,歡喜地發(fā)出感慨“噢,我明白了”,“我理解了”!甚至有時候一些學生會因為一些觀點相左而出現(xiàn)較真情況,這是一件讓人歡心欣慰的事情!教師需要及時出現(xiàn)在每一個組身邊,尤其是在他們有爭議的時候,告訴他們解題的思路在哪里,該如何去思考解決,這時候就是學生最有收獲的時候!思維的交流和碰撞最容易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這種由不知到知的過程,也是教師最喜歡看到的學習過程。
(三)重視展示的功能,但必須有效引導。小組討論學習不是漫無目的的學習。在教學活動中,要通過各種手段訓練、引導學生逐步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能力。例如,可以把重點問題寫在黑板上,可以是單詞、短語、句子、段落,借以引起學生重視。這也可以有效避免學生摸不著重點、難點的過失。
從實踐角度來看,課堂討論與必要講解是不沖突的。在出現(xiàn)一些重點問題或者難點問題時,教師可以自己親身上陣,還可以鼓勵某個組的組員主動給大家解決疑惑。這樣的展示不能多,多了話就容易濫,濫了的話課堂就容易回到以前的老路上去。
(四)指導課后探究,讓學生敢于自主學習。“運用”最能激發(fā)人的探索精神,語言學習只有在運用中才能得以鞏固和提高。教師要指導在課后學習和掌握一些語言形式,比如課文中的重點詞匯、短語、語法結構等。要指導學生圍繞課文內容進行進一步的言語交際活動,如縮寫、改寫、續(xù)寫課文,改寫后的短文聽寫或完形填空,涉及課文內容的挖掘整理等;要指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一步歸納總結,如要學生找出話題中心、寫作意圖、作者觀點、態(tài)度等;引導學生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有計劃地多閱讀一些貼近時代、貼近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貼近學生英語水平的讀物,從而擴大英語語言材料的輸入量,逐步提高閱讀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要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探究一些現(xiàn)實生活的問題,并學會撰寫報告。還有很一條很有效的學習方式,就是讓每個小組就自己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整理出一些題目,進行互相的交流。小組所設計的題目應該是大家都做錯過的而且容易出錯的,交流起來的典型意義更大,效果更好。
(五)做長期打算,不斷總結和反思。指望一節(jié)課或者幾節(jié)課就打開學生被禁錮了很多年的思路是不現(xiàn)實的。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可能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畢竟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活生生的個體。出現(xiàn)了問題,教師如果不能及時察覺,學習就可能走彎路。加強與學生的聯(lián)系和溝通,注重反饋,進而及時改進,就能真正把學生心底的那譚“死水”給攪出“波瀾”來,讓學生們恢復自己的個性,讓每一塊金子閃閃發(f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