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李名
“我的皮膚是中國人的,眼睛是中國人的,全身無處不是中國人的,我要永遠做中國人”,臺灣知名退役運動員紀政的這番話曾感動不少人,但如今她卻在為所謂“東京奧運正名公投”上躥下跳,最終導致臺中失去東亞青年運動會的主辦權。
紀政的轉變連日來引發(fā)島內媒體的關注。臺灣聯(lián)合新聞網26日稱,生于1944年的紀政因家中貧困,曾被送給別人當養(yǎng)女,9歲才回到原生家庭。上學之后,她展現(xiàn)出優(yōu)秀運動天分,并在有“田徑之父”之稱的關頌聲的贊助下入選1960年的羅馬奧運會。后來在美國教練瑞爾的建議下,紀政到美國留學訓練,比她大30歲的瑞爾因此與太太離婚,兩人1971年結婚。紀政曾代表“中華民國”三次參加奧運會,在1968年的墨西哥奧運會上獲得80米欄銅牌,是繼羅馬奧運會楊傳廣獲得十項全能銀牌后“中華民國”獲得的第二枚奧運獎牌。1969年和1970年是她運動生涯巔峰,多次打破世界紀錄,被稱為“飛躍羚羊”和“黃色閃電”。1970年曼谷亞運會上,她在400米決賽終點前突然腿傷發(fā)作倒地。由于運動傷害嚴重,從此結束運動員生涯。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紀政雖無緣參賽,卻擔任代表團旗手。上世紀70年代臺灣被趕出聯(lián)合國,運動員不能參加國際賽事,紀政在“田徑協(xié)會”總干事任內與楊傳廣等人努力奔走,終于在1981年成功確定可用“中華臺北”的名義繼續(xù)參加奧運會。2000年大陸積極爭取北京主辦奧運會,紀政在臺灣發(fā)起“北京申奧炎黃之光”的兩岸長跑活動聲援;北京申辦成功后,她激動地告訴記者:“這不僅是北京的驕傲,也是全體中國人的驕傲,是全世界華人的驕傲?!?/p>
紀政曾加入國民黨,但2012年后與國民黨漸行漸遠。2016年蔡英文當選后,聘她為“國策顧問”,次年她參加“2·28大游行”,稱幼年時一度被送去當養(yǎng)女的原因就是父親參與“2·28事件”入獄。兩年前,紀政伙同“獨派”發(fā)起“東京奧運會正名公投”,聲稱她參加過三屆奧運會,“都是以臺灣的名義出賽,若當時沒有得到蔣中正的首肯,怎么可能會以臺灣名義參加奧運?”據(jù)《中國時報》26日報道,紀政披露臺中被取消主辦權,是因為中華臺北奧委會前國際組組長姚元潮“告密”,導致大陸下重手,“我對此非常生氣”。她揚言臺灣可以自己辦很多國際性賽會,“只要任何地方政府愿意支持,臺灣少不了辦運動會的機會”。26日,她又宣稱要尋求國際仲裁。
紀政的論調遭到島內痛批。前“國安局”官員李天鐸26日發(fā)文稱,紀政自己沒了舞臺,卻把所有年輕運動員的前途當成自己的籌碼來玩,“這是什么樣的心態(tài)?。俊迸_中市體育總會副秘書長張世杰稱,所謂的“正名運動”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對各領域都有影響,可能會讓臺灣付出慘痛代價。名嘴謝寒冰痛批“政治利益真的可以扭曲一個人的良心”,紀政現(xiàn)在的心態(tài)擺明就是“老娘已經爽過了,年輕人被封殺,干我屁事!”許多網民也紛紛表示對紀政非常失望,批她是“腦殘的羚羊”“失德失守,完全是機關算盡的賊精”。
聯(lián)合新聞網26日稱,上世紀70年代島內政壇仍有不少“漢賊不兩立”的聲音,紀政1979年發(fā)表長文《從瓦全而玉全:我們不能輕言退出奧委會》,提到不僅為了運動員,也為了社會發(fā)展著想,不宜輕言退出國際奧委會,“39年后,‘飛躍的羚羊似乎已忘記了當年自己的諍言”。文章說,紀政雖然聲稱“反對政治干預體育”,但此次“正名公投”中的共同發(fā)起人名單,幾無例外都是“獨派”,且公投又搭配年底選舉舉行?!吨袊鴷r報》稱,“中華臺北”是為爭取選手出賽權采用的名稱,這段歷史很多人可能不清楚,但親身參與的紀政不會不知道。當年她歷經辛苦讓臺灣選手出賽,“現(xiàn)在何忍以公投推翻國際協(xié)議,令選手無法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