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淵潭公園是市屬十一大公園之一,位于北京的城西區(qū)。公園面積132.38公頃,其中水上面積59.72公頃,地域廣闊、歷史悠久、水闊林豐、風(fēng)景秀麗。玉淵潭,因水得名。早在八百多年前,這一帶有泉水自地涌出,冬夏不竭,曾為金中都城北郊有名的游覽勝地。
遼、金時代,這里河水彎彎,一片水鄉(xiāng)景色,并建有“養(yǎng)尊林泉”、“釣魚河曲”等名勝。金代時這里為湖澤濕地,是金中部有名的風(fēng)景游覽勝地,金章宗完顏璟在此地修建釣魚臺,玉淵潭因而有了“釣魚臺”之名。金朝末年的戰(zhàn)火摧毀了皇家建筑,釣魚臺成了文人雅士隱居之所。至于“玉淵潭”這個名字在元代就有了,當(dāng)時郡人丁氏在這里建起私人園林—一丁氏園。園中有亭,稱為玉淵亭,所建水池稱為丁家潭。
元朝名相廉希憲在此修建“萬柳堂”后,玉淵潭更是名噪一時,成為文人雅集之地。明代釣魚臺一帶建造私人園林風(fēng)氣盛行。勛戚們建造的園林和權(quán)閹建造的庵寺點(diǎn)綴在附近的郊野上,其余土地收為順天府宛平縣的義冢香火地。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著名的香山引河治水工程將水池疏浚成湖,確立了其在京城水系中防洪蓄洪的重要地位。同時,朝廷還仿照江南名園制式建造釣魚臺行宮,由此開啟了玉淵潭皇家苑囿的歷史。直到清朝后期國勢衰落,釣魚臺行宮逐漸成為朝廷閑置之所。
八百多年來,這里一直是北京城著名的游覽勝地。
新中國成立后,于1951年治理玉淵潭。上世紀(jì)50年代和60年代,相繼完成永定河引水渠和京密引水渠工程,使玉淵潭成為城市供水的大動脈,公園也得以美化和發(fā)展。1960年,北京市政府在釣魚臺國賓館旁的水域建立玉淵潭公園。經(jīng)過多年的建設(shè),留春園、櫻花園、遠(yuǎn)香園、“魚躍泉鳴”景區(qū)以及少年英雄紀(jì)念碑廣場、玉淵亭、游客服務(wù)中心、“玉和集櫻”展室、兒童游樂場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游覽景區(qū)和服務(wù)性建筑相繼落成,形成了以櫻為特色,水為主題的自然山水園林。
中央廣播電視塔建成后,從湖東岸放眼南望,湖光塔色組成了一幅美麗的新景觀。玉淵潭的櫻花園最為著名。櫻花園始建于1989年,位于公園西湖北岸,占地25公頃,是國內(nèi)最大的櫻花專類園之一。早在1973年,這里就栽種了象征中日友好的大山櫻樹,1990年后陸續(xù)從日本和我國東北、山東等地引進(jìn)了“染井吉野”、“杭州早櫻”、“關(guān)山”等二十余個品種、2000余株櫻花栽于園內(nèi),形成櫻棠春曉等8個賞櫻景點(diǎn)。
每年4月,櫻花盛開,或如云似霞,或花團(tuán)錦簇,與初萌新芽的飄逸柳絲、迎春、連翹、丁香、海棠等數(shù)萬株花木競展芳容,爭奇斗艷。玉淵潭畔賞櫻花,已成為京城百姓春游踏青的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