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金沙遺址出土文物太陽神鳥黃金面具青銅立人的藏文化解讀

      2018-07-30 11:33同美益卓
      民族學刊 2018年3期

      同美 益卓

      [摘要]從藏族古代文化的視角來看,金器太陽神鳥圖似乎與斯巴嘎巴和迥瓦風輪的觀念有關(guān),斯巴嘎巴和迥瓦風輪觀涉及藏族本教的空間時間觀和宇宙本體觀。斯巴嘎巴是藏語的漢語對音,指空間和時間。迥瓦是藏語的漢語對音,指風火水土四元素。風輪是藏語的漢語意思表達,指“風”為元初原動力的宇宙形成觀。在藏語言里,黃金面具實為金面。古藏人非常重視頭發(fā)及其發(fā)型,即便是對死者補妝也是如此,在為死者補妝時,發(fā)辮被排在了補妝12點數(shù)的首選位置,且頭發(fā)與綠松石相對應。

      [關(guān)鍵詞]金沙遺址;太陽神鳥;黃金面具;青銅立人;藏文化解讀

      中圖分類號:C95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91(2018)03-0065-08

      為了遵循學術(shù)的嚴肅性,筆者不僅力圖把論題的背景交代清楚,同時也竭盡所能優(yōu)先采用學界公認的權(quán)威論證資料。大家知道,金沙遺址位于中國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蘇坡鄉(xiāng)金沙村,分布范圍約5平方公里??脊攀穼W界認為金沙遺址距今約2900-3000年,系長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國的都邑。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沙遺址主體文化遺存的時代約商代晚期至西周時期,重要遺跡有大型建筑基址、祭祀?yún)^(qū)、一般居住址、大型墓地等,出土金器、銅器、玉器、石器、象牙器、漆器等珍貴文物5000余件,還有數(shù)以萬計的陶片、數(shù)以噸計的象牙以及數(shù)以千計的野豬獠牙和鹿角。金沙遺址的發(fā)現(xiàn),對蜀文化起源、發(fā)展、衰亡的研究有著重大意義,與成都平原的史前城址群、三星堆遺址、戰(zhàn)國船棺墓葬共同構(gòu)建了古蜀文明發(fā)展演進的四個階段,共同證明了成都平原是長江上游文明起源的中心。

      一、太陽神鳥圖:斯巴嘎巴與迥瓦風輪

      從藏族古代文化的視角來看,我們非常驚訝地發(fā)現(xiàn),太陽神鳥圖所表現(xiàn)的東西似乎與古藏人斯巴嘎巴和迥瓦風輪觀有關(guān)。毫不夸張地講,如果說藏語斯巴嘎巴和迥瓦風輪觀是空間時間觀宇宙本體觀的藏古文獻表達,那么,金器太陽神鳥圖則是這種時間空間觀宇宙本體觀的考古文物表達。斯巴嘎巴是藏語的漢語對音,是《佐普》的重要內(nèi)容,主要闡述藏族本教的空間時間觀和宇宙本體觀。迥瓦是藏語的漢語對音,這里特指風火水土四元素。風輪是藏語的漢語意思表達,表現(xiàn)的是古藏人認為“風”為元初原動力的宇宙形成觀。

      具體一點講,在以下的具體論證過程中,筆者準備選擇兩個角度:一方面,通過金沙遺址博物館提供的權(quán)威資料詳細介紹金器太陽神鳥圖,同時為了避免啰嗦,不逐一介紹太陽神鳥圖解讀的前期相關(guān)文章;另一方面,在通過《佐普》《藍色布谷鳥的吟誦》《神鳥雄瓊王傳》等諸多權(quán)威藏文文獻資料進行詳細解讀的同時,兼采西藏瓊布丁青孜珠寺、四川馬爾康卓克基寺的壁畫等相關(guān)資料建構(gòu)完整證據(jù)鏈條(圖1)。

      從金沙遺址博物館顯示出來的關(guān)于太陽神鳥的資料現(xiàn)復制如下: 太陽神鳥金飾——外徑12.5厘米、內(nèi)徑5.29厘米、厚0.02厘米。2001年2月25日出土于成都金沙遺址。整器呈圓形,器身極薄。圖案采用鏤空方式表現(xiàn),分內(nèi)外兩層,內(nèi)層為一圓圈,周圍等距分布有十二條旋轉(zhuǎn)的齒狀光芒;外層圖案圍繞在內(nèi)層圖案周圍,由四只相同的逆時針飛行的鳥組成。鳥頭、爪較大,頸、腿長且粗,身體較小,翅膀短小,啄微下鉤,短尾下垂,爪有三趾。四只鳥首足前后相接,朝同一方向飛行,與內(nèi)層漩渦旋轉(zhuǎn)方向相反。整個圖案似一幅現(xiàn)代剪紙作品,線條簡練流暢,極富韻律,充滿強烈的動感。此器構(gòu)圖凝練,是古蜀人豐富的哲學思想、宗教思想,非凡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和精湛工藝水平的完美結(jié)合,也是古蜀國黃金工藝輝煌成就的代表。2005年8月16日,“太陽神鳥”金飾圖案被國家文物局公布為中國文化遺產(chǎn)標志。

      大家知道,此前關(guān)于金器太陽神鳥象征意義闡釋的文章不少,其觀點絕大多數(shù)傾向于崇鳥崇日說。在此筆者無意就這些觀點及其理由做逐一介紹。在此筆者試圖對金器太陽神鳥圖象征意義進行藏文化解讀。 經(jīng)過對金器太陽神鳥圖案進行反復觀察發(fā)現(xiàn),其最突出的特點有這樣幾點:一是采用鏤空方式,分內(nèi)外兩層;二是內(nèi)層為一圓圈,周圍等距分布有十二條旋轉(zhuǎn)齒狀紋;三是外層圖案圍繞在內(nèi)層圖案周圍,由四只相同的逆時針飛行的抽象鳥圖構(gòu)成。

      首先,從藏文化的視角來觀察,這里所謂的太陽神鳥其實與太陽無關(guān),但是,與飛禽鳥兒有關(guān)系。所謂的太陽神鳥表現(xiàn)的似乎與古藏人的空間時間觀宇宙本體觀有關(guān)。具體一點講,在此之前的相關(guān)論題中,我們提及了不少反映古藏人思想的藏文文獻。從《佐普》的角度來看,太陽神鳥反映的東西與《佐普》中第1-2章的內(nèi)容有關(guān),即斯巴與嘎巴兩章內(nèi)容有關(guān)。換句話講,《佐普》中第1-2章主要講了無中生有的緣起觀,十方三時的時空觀,以及元素卵生的宇宙本體觀。也就是說太陽神鳥采用鏤空技藝方式表達的就是無中生有、明卵暗卵的宇宙緣起觀,環(huán)狀形態(tài)表達的就是元素旋轉(zhuǎn)卵生說的宇宙本體觀,旋轉(zhuǎn)齒狀形態(tài)表達是風輪,十二條鏤空旋轉(zhuǎn)的齒狀及中空共計13個鏤空表達的是十方三世的時空觀。①齒狀光芒與四只鳥同為逆時針方向,與西藏本教的標志“卍”字符同向。同樣的道理,從《神鳥雄瓊王傳》來看,四只相同的逆時針方向飛行的鳥形圖表達的是神鳥雄瓊王化身世間大王的起源,藏語稱其為。這四只鳥不僅有人格化的父母,同時每只鳥均有與神鳥相關(guān)的姓名。這里除了《神鳥雄瓊王傳》中的神鳥雄瓊王化身世間大王的起源說以外,夏雜扎西堅贊關(guān)于瓊氏家族的起源也涉及了白黑黃什四色卵生說。② 為便于閱讀現(xiàn)將關(guān)鍵語匯的藏漢對照列表如下③ :

      神鳥瓊的抽象化不僅體現(xiàn)在文物方面,這種表現(xiàn)方式在寺廟壁畫中仍有流傳。大家知道,現(xiàn)西藏昌都丁青縣藏語世稱,那里有史稱古代外象雄中心的孜珠寺。2016年9月,筆者應昌都地區(qū)丁青縣委縣政府的邀請參加了丁青縣舉辦的神鳥瓊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期間,朝拜了孜珠寺,有幸發(fā)現(xiàn)了孜珠寺大殿中天花板上的神鳥瓊抽象畫。孜珠寺大殿中天花板上的神鳥瓊畫整體結(jié)構(gòu)呈矩形,居中為常見的神鳥瓊形象,矩形四角分別有四個抽象的鳥形畫像(圖2)。

      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神鳥瓊氏家族分白黑黃什四色類型之說很常見,在寺院壁畫中也有體現(xiàn),下面舉兩個現(xiàn)實例子,一個例子是剛才所舉的西藏瓊波丁青縣孜珠寺的壁畫,另一個例子是四川省馬爾康縣卓克基寺院的壁畫。(圖3)

      那么,這里西藏昌都丁青縣孜珠寺壁畫四角的抽象鳥圖到底是不是神鳥瓊的抽象畫呢。倘若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得不提及《智慧杜鵑》?!吨腔鄱霹N》是藏語《》的漢語意思表達。西藏本教與寧瑪派均有以智慧杜鵑命名的大圓滿文獻,其端倪可以追溯到敦煌出土藏文文獻??柮凡┦俊⒛峡χZ布教授對此做過非常詳細的比較研究。二位前輩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西藏本教與寧瑪派關(guān)于《智慧杜鵑》的同名異文間的關(guān)系非常復雜。南喀諾布教授認為:寧瑪派的《智慧杜鵑》系藏傳佛教早期五大譯文之一,在大圓滿經(jīng)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與敦煌出土藏文大圓滿文獻《》有著非常明顯的淵源關(guān)系。④ 卡爾梅博士研究認為:所謂寧瑪派的《智慧杜鵑》實為《》的第36章,且可以斷定不是印人制造的梵文譯文,而是藏人的藏文原創(chuàng)??柮凡┦客瑫r還研究認為《》是寧瑪派大圓滿的代表性作品,而寧瑪派大圓滿代表作《》又與西藏本教大圓滿三大系統(tǒng)之《》相似。他非常期待有機會圍繞西藏本教與寧瑪派關(guān)于同名《智慧杜鵑》間進行比較研究。[1]智欽嘉瓦雍仲(1243-1290)的《象雄耳傳師承傳記》中記載認為:素爾且釋迦迥乃(1002-1062)曾經(jīng)向辛嘉拉宰學習過西藏本教大圓滿,寧瑪派的《智慧杜鵑》是由素爾且釋迦迥乃根據(jù)當時的學習筆記整理改寫而成的。[2]王森先生在其《西藏佛教發(fā)展史略》中也認為寧瑪巴素氏師徒曾與西藏本教徒共建共享過一座寺廟。[3] 2014年,四川民族出版社策劃出版了藏族典籍精選50卷。其中,第46卷《大圓滿精要》中有西藏本教的《智慧杜鵑》原文及其闡釋。 從其后記來看,西藏本教的《智慧杜鵑》及其闡釋曾被列入了幸欽魯噶(995-1035)所發(fā)現(xiàn)的伏藏類作品,同時其傳承又涉及了大家熟知的本教五大傳承系統(tǒng)祖師之希益勒波(1002-1067)。[4]69-136換句話講,這個文獻至少有1000多年的歷史。在通過以上回顧的基礎(chǔ)上,筆者想要說的是,西藏本教《智慧杜鵑》在青銅神樹的藏文化解讀方面與《佐普》不矛盾,相反,處處可以得到補充印證。從西藏本教《智慧杜鵑》來看,杜鵑鳥是飛禽之王神鳥瓊的化身,文中從21個方面列舉了杜鵑鳥給人間帶來的快樂,結(jié)合杜鵑特點從27個方面圍繞三界眾生解脫闡釋了本教九乘法門。[4]109 同時,這棵樹還有個藏名被稱作。特別是鳥兒棲息于樹木的象征意義被藏語稱作。漢譯為:猶如戀樹的鳥兒騰空飛。在其闡釋中進一步解釋認為:具有大愛大智的杜鵑鳥,即便遭到大樹連根拔起,杜鵑鳥可以向四方自由飛翔。也就是說,這里的大樹象征身體的死亡威脅,天空象征心性本質(zhì),騰空飛翔象征涅槃解脫。[4]69-136該文在提及智慧杜鵑的同時,不止一次地提到了一個比智慧杜鵑更加神秘的鳥,這只神秘鳥有若干稱呼,如等等。盡管目前我們還不能全面準確解讀這些稱呼的具體含義,但是,有些信息是非常清楚的,從這些稱呼來看,該神鳥的“喙”格外的長,且在有的稱呼里頭含有與燕子相對應的藏語詞匯。同時發(fā)現(xiàn)這只神秘的鳥又有不少神力推助,這些神力分別被稱作四大王、四季王、四大河,同時還有被稱作神秘力量化身的四風、四火等。[4]107-109在另外一部大家熟知的藏文文獻里更加具體地提到了孜珠寺所在的地名,以及寶樹九顆、長喙鳥轉(zhuǎn)輪等,藏文原文分別為⑤。

      這里除了神鳥雄瓊王化身世間大王的起源說以外,與此相似的神話故事還有世間四大天王之說,世間四大天王在尋找自己生活伴侶的時候曾經(jīng)化作飛鳥巡游過,世間四大天王之一世稱風王,風王所找的伴侶不僅名曰風女,且有過化作紅嘴烏鴉的傳說。[5]203-207 按耿卓札巴于公元1767年所做《康欽目錄》中的記載,嘉絨十八土司之祖史稱勒威饒丹嘉波,藏文原文為。 其中,為象雄語,意譯為風王。嘉絨勒威饒丹嘉波系遠古象雄十八王之首的后裔,象雄十八王之首史稱赤威拉杰,藏文原文為??梢姡?無論是象雄十八王之首,還是嘉絨十八土司之祖,他們的祖先直接可以追溯到世間四大王中的老四。世間四大王中的老四藏語史稱,意譯為穆氏風王。[5]204-206 嘉絨十八土司之首勒威饒丹嘉波的城堡遺址現(xiàn)位于四川省金川縣咯爾鄉(xiāng),藏語世稱玉宰紅宮。大家知道,西藏拉薩布達拉也有紅宮之說,玉宰紅宮與布達拉紅宮在色紅方面不是巧合。在藏古文化里,藍色象征天,黃色象征土,紅色象征風。這些東西,也恰恰證明了嘉絨王室和吐蕃王室均與象雄穆氏氏族有關(guān)系(圖4)。

      其次,在此之前我們已經(jīng)說過,《佐普》是西藏本教四門一庫學說框架的通論,所以關(guān)于斯巴與嘎巴兩章的內(nèi)容在其他藏古文獻之中均有普遍反映。

      日本國里民族學博物館調(diào)查報告第32輯《藍色布谷鳥的吟誦》收集了9種藏文文獻資料??柮凡┦客ㄟ^英文撰寫了“九部本教神話傳說與祭祀儀軌文獻的介紹”一文,德康·索朗曲杰做了漢譯,并發(fā)表于《西藏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下面筆者將從《藍色布谷鳥的吟誦》中選譯幾則與論題相關(guān)的段落,以供大家參考。

      譯文舉例1:嗦!遠古斯巴時期,元初嘎巴時期,什么也沒有的空中,出了一線什么也明白的光芒。隨著光芒增強,出現(xiàn)了元智神愛,通過眾生共同的福澤,形成了情器世界。天空法界里,形成了風火水土、山海陸地,以及四大陸八小陸。[5]35

      譯文舉例2:此前宇宙形成與毀滅循環(huán)多次,有一次所有都化于虛空之時,由于元智神的大愛,以及眾生共同的業(yè)力,南喀杰松神演化出了風輪,通過風輪運轉(zhuǎn),逐漸形成了四個元素。[5]203

      譯文舉例3:通過南斯永神的意化,玉石鳥兒與牧羊女天降于大地,口吐哈與呼,五個元素里出了云彩,云彩的精華里出了一枚寶卵,寶卵中出了世間王母,世間王母意化出了四顆寶貴冰雹。日希神意化出了四個發(fā)光的字,字融入四顆寶貴冰雹后變成了四個卵。四個卵開裂后,第一枚卵中出了穆氏世間王元卓,第二枚卵中出了虎魔格達,第三枚卵中出了寶鹿杰王,第四枚贊氏胡巴索杰世間王。⑥

      綜上可見,以上譯文中出現(xiàn)的天空與四元素非常關(guān)鍵,這些東西對我們?nèi)绾卫斫庀嚓P(guān)資料極其重要。 這里的“天空”是藏文原文的字面意思表達,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里具有天空、空間、空無、太空等多種含義。[6]“迥瓦”是藏語的漢語對音,字面意思有產(chǎn)生、出現(xiàn)、元素等含義。常見的有,有時候特指漢文化中的五行元素。⑦

      大家知道,幸繞彌沃有詳略不同的三種傳記,位居中篇的史稱《塞米》,《塞米》中以幸繞彌沃的口吻闡述了天空、四元素及其相互間的關(guān)系?,F(xiàn)選譯供大家參考:

      四元歸空共計為五個元素,這種存在被稱作因果。這樣來理解其特點與作用,總體來講,何為元素“迥瓦”,相互依靠而產(chǎn)生者。何為天空,沒有起源、從未產(chǎn)生、從未生滅、元初存在而匯聚元素者。通過從未出現(xiàn)的元初眾生業(yè)力而產(chǎn)生的元素有四個,其特點均具一個方面,其作用均具兩個方面。元素風的特點是本輕,其作用相當于眾生的業(yè)力,當眾生業(yè)力未盡時,具有區(qū)分清濁支撐的作用,當眾生業(yè)力福氣耗盡時,具有毀與散的作用。元素火的特點是本熱,其作用相當于眾生的業(yè)力,當眾生業(yè)力未盡時,具有促熟促發(fā)的作用,當眾生業(yè)力福氣耗盡時,具有焚與毀的作用。元素水的特點是本濕,其作用相當于眾生的業(yè)力,當眾生業(yè)力未盡時,具有凝聚蘊育的作用,當眾生業(yè)力福氣耗盡時,具有毀壞沖洗的作用。元素土的特點是本硬,其作用相當于眾生的業(yè)力,當眾生業(yè)力未盡時,具有支撐穩(wěn)固的作用,當眾生業(yè)力福氣耗盡時,具有遮蔽攪動的作用??傮w凝聚力為天空,天空的特點是空而無我,其作用相當于眾生的業(yè)力,當眾生業(yè)力未盡時,具有明了甄別的作用,當眾生業(yè)力福氣耗盡時,明了甄別力融入天空而變暗。這就是器世界的具體特點與作用。[7]200-202

      除了以上列舉還有不少相關(guān)藏文文獻,這里還有一本不得不譯介的資料,這個資料簡稱《基奔》,藏文全稱為《》,藏文文獻中被歸為耳傳類,其記錄人世稱羅丹寧波(1360-1406)。下面選譯兩則,供大家參考[8]:

      譯文舉例1:什么也沒有的空之中,出現(xiàn)了什么都清楚的光,從這個光的普及中,出現(xiàn)一個自轉(zhuǎn)的光輪,光輪的自轉(zhuǎn)力中,出現(xiàn)風力飄旋,隨著風力的增加,出現(xiàn)支撐風力,世稱寶風,形圓色綠。

      譯文舉例2:風生火,火燒水,水聚塵埃的同時又增加塵埃的力量,從而出現(xiàn)所有的依靠金土,世稱起源寶土,形圓色黃。

      公元2015年甘肅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白龍江流域迭部藏族傳統(tǒng)文化》五卷本叢書,這五卷分別為《迭部藏族民俗文化》(漢文)、《迭部民間民謠》(藏文)、《迭部民間故事》(藏文)、《迭部民間故事》(藏文)、《迭部民間祝詞》(藏文)。其中,《迭部民間民謠》(藏文)有一首歌謠中四個藏文字母和四個基本元素相結(jié)合形象地表達了古藏人的創(chuàng)世觀,即古藏人斯巴嘎巴觀與迥瓦風輪觀。如第一句歌詞為⑧

      這套叢書充分反映了迭部與嘉絨兩地之間緊密的文化聯(lián)系,突出表現(xiàn)在歌舞、服裝等諸多方面,特別一提是當?shù)剡€有一則嘉絨小金贊拉王修建城堡的故事。⑨

      最后,還要補充一個相關(guān)神話故事,這個故事說的是世間風王是鼻子的化身,世間風王的妻子名曰風女,他倆均被化作飛鳥而初識的。[5]204-206

      在西藏本教大圓滿教義中,風也是元初的原動力,風常常與意識相提并論,被藏語稱作。[9]西藏本教皈依分內(nèi)、外、密三大方面,其中密宗的三個皈依對象中“風”位居第二。B10

      二、黃金面具與金面說

      本部分探討包括黃金面具的基本情況以及結(jié)合相關(guān)資料的解讀幾大方面。首先,從金沙遺址博物館顯示出來的關(guān)于小金面具的資料復制如下(圖5):小金面具——高3.74厘米、寬4.92厘米、厚0.01~0.04厘米。2001年2月25日出土于成都金沙遺址。 人像圓臉圓頤,下頜寬圓,耳朵外展,耳廓線清晰,耳垂上有孔,但孔未穿通。眉毛呈弧形向下彎曲,梭形雙眼鏤空,鼻梁高直,鼻翼與顴骨線相連,大嘴鏤空成微張的形狀,嘴形似乎還略呈笑意。器表作拋光處理,內(nèi)壁則較為粗糙。該件人面造型風格與四川廣漢三星堆器物坑中出土的金人面罩和貼金銅人頭像有所區(qū)別,卻與三星堆器物坑中出土的個別青銅人像和金沙村同時出土的銅立人像面部形態(tài)相像,在造型上卻更為小巧精致。這件面具可能與三星堆金人罩一樣是包貼于青銅人面像上,但也不能排除它成形后尚未覆蓋在銅人頭或其他材質(zhì)(如木質(zhì)頭像)上的可能。這類金面具在商周時期中國其他地區(qū)和其他文化中幾乎不見,它應當是商周時期四川盆地青銅文化具有典型性的因素之一。

      其次,眾所周知,近年來,西藏阿里地區(qū)先后出土兩個黃金面具。其中,古如加木寺墓地黃金面具的發(fā)掘時間是2012年6月至8月。發(fā)掘單位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西藏自治區(qū)文物保護研究所。測繪試掘情況詳見《西藏阿里地區(qū)噶爾縣門士鄉(xiāng)古如加木墓地2012年發(fā)掘報告》,該文發(fā)表于中國社科院權(quán)威期刊《考古學報》2014年第4期。據(jù)專家介紹,此次發(fā)掘共發(fā)現(xiàn)四座大墓,皆位于阿里噶爾縣門士鄉(xiāng)象泉河北岸的西藏本教寺院古如加木寺門前,時代相當于中原漢晉時期,均為長方形豎穴石室墓,沿襲了西藏早期石砌方形墓葬的傳統(tǒng)。規(guī)格最高的一座墓底距地表深約4米,墓頂用十多根原木橫于石室上,其上封以片狀石塊。墓主的尸骨置于方形箱式木棺中,骨架保存較好,但葬式已不可考。墓室內(nèi)出土了大件青銅器皿、具有中原風格的鐵劍和大量殉葬動物骨骼等,其中的一件微型彩繪黃金面具,與札達和北印度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黃金面具屬同一文化系統(tǒng)(圖6)B11。

      公元2015年首屆國際象雄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在首都北京舉行,卡爾梅·桑丹堅參博士做了題為“象雄·本教·黃金面具”大會主題發(fā)言,發(fā)言認為:在本教文化視野里,死者靈魂依存的東西有五種,黃金面具為其中之一,藏語史稱,同時認為其文獻記載可以追溯到敦煌出土藏文獻(圖7)。B12 大家知道,西藏本教文獻中有不少記錄古藏人喪葬習俗的作品,其中不乏黃金面具在喪葬習俗中用途的經(jīng)營。丹貝尼瑪版本教大藏經(jīng)《丹珠爾》部第6函第663-794頁直接涉及黃金面具在內(nèi)的7件相關(guān)物品在喪葬習俗中功用。

      按考古學界的測定,西藏阿里出土的黃金面具迄今有1800年的歷史。[10]563-585在藏文化里,對偉人的臉面藏語尊稱為金面,如拜見偉人藏語敬稱為朝見金面。 藏區(qū)很多寺廟有塔藏習俗,那些干尸木乃伊面部均涂刷有金粉。拉薩大昭寺因供有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而聞名于世,藏族信徒自古習慣用金粉涂刷其面部以示敬仰,這種習俗愈演愈烈爭相效仿保持至今。同樣,民間也有“活不露私處,死不露臉面”的諺語,普通人死后要蓋住臉面,以示對死人的尊重。蓋死者臉面的材質(zhì)不僅要參考家庭條件,其色彩也要遵循卦象師的測算結(jié)果。其實,補妝臉面屬于系統(tǒng)補妝死者的12處點位之一。[5]206

      三、銅立人的發(fā)辮

      從金沙遺址博物館顯示出來的關(guān)于銅立人的資料復制如下(圖8):銅立人—— 通高19.6厘米、人物高14.6厘米、插件高4.99厘米。銅立人像立于一插件上。立人身軀矮小精干,臉形瘦削,短頸,眉弓突起,顴骨高凸,杏眼圓睜,大鼻、方下頜,大耳朵,耳垂下還有穿孔。立人頭戴有十三道弧形齒飾的太陽帽,腦后垂下精心打理過的發(fā)辮,雙手作握狀,置于胸前,指尖相扣,雙拳中空,高高站立于插座上,極具有三維空間感。從藝術(shù)的角度來看,這件青銅圓雕作品充分表現(xiàn)了古蜀青銅雕塑工藝技術(shù)已逐漸的成熟與發(fā)展。

      為了避免與前面已經(jīng)討論過的東西重復,這里我們有意識地選擇既能凸出特點,又可以避免重復的方法。從這樣一個角度來看,銅立人的發(fā)辮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青銅立人發(fā)辮的特點凸顯在兩個方面:一是頭頂?shù)氖阑⌒危悄X后下垂精心打理過的發(fā)辮。從藏文化的視角來看,青銅立人發(fā)辮似乎與其職業(yè)和地位有關(guān)系?!度住吩诿鑼懶依@彌沃之子降生時有涉及發(fā)辮的段落,為了方便大家理解,現(xiàn)摘譯一段供大家參考:

      乾氏王招來吉祥福,穆氏王系了卍字通天索,頂冠本教師留了永恒的發(fā)髻,掌握權(quán)印的本教師梳理了長壽發(fā)辮,通過凈行子通慧相面后,發(fā)現(xiàn)面相特別好,于是讓父母等在座諸位口嘗了酥油。[7]179-180

      相傳,本教師協(xié)助藏王聶赤贊普成功征服了納西(),藏王聶赤贊普為了表彰其功績,為本教師給予了一系列待遇,在這些待遇中頭發(fā)及其發(fā)型位居首列,具體翻譯如下:頭飾包括盤繞高頂發(fā)辮、白色蠶絲頭巾、藍色牦牛法帽、什色鷹翎虎帽、鑲玉羽翎法帽。賜卍字手杖,位置右排之首。[11]

      古藏人非常重視頭發(fā)及其發(fā)型,即便是對死者補妝也是如此。西藏本教古文獻中有一則為死者補妝的故事。在為死者補妝時,發(fā)辮排在了補妝點的首選位。補妝點位共涉及12處,每個補妝點位有其相對應的化妝物品。為方便大家參考使用,現(xiàn)將其逐一列舉如下:頭發(fā)與綠松石,耳朵與水晶,眼睛與天珠,鼻子與琥珀,舌頭與紅綢,面部與黃金,口唇與瑪瑙,牙齒與貝殼,皮膚與絲綢,血色與朱砂,髓骨與螺貝,記憶與白雹。[5]206 還有,新近西藏阿里考古發(fā)現(xiàn)木梳子也是這方面的考古學佐證。[10]578

      注釋:

      ①詳見達布·喇欽占巴南喀著:《本教根本藏釋義》(藏文)青海民族出版社2014年2月第一版第59頁。

      ② 詳見(嘉絨本教)》2012年第3期第72-75頁。四川省甘孜州丹巴縣雍仲達吉嶺寺主辦。

      ③《神鳥雄瓊王傳》藏語為第33頁。參考《(藏族簡明史釋庫如意寶)》西藏古籍出版社2016年12月第1版第93頁。

      ④《南喀諾布選集》(藏文)中國藏學出版社1994年12第1版第547-586頁。參考(寧瑪密續(xù)集)》第6卷第688-706頁。中國藏學出版社2015年8月第1版。

      ⑤分別在第113、 115、171頁。又如詳見(象雄結(jié)繩文化)》四川民族出版社2017年8月第1版第78頁。

      ⑥這些神名的藏文原文分別為詳見日本國家民族學博物館調(diào)查報告第32輯The Call of the Blue Cuckoo Text4A《》203頁。

      ⑦象雄語視角下的五行詳見《》2003年總第3期第87-91頁。

      ⑧例如詳見《迭部民間民謠》,甘肅民族出版社2015年12月第1版第171-173頁。詳見《》1996年總第9期第143-150頁。

      ⑨詳見《迭部民間歌謠》(藏文),甘肅民族出版社2015年12月第1版第168-173頁。

      ⑩總第40頁,青新出(2014)準字。

      B11西藏阿里發(fā)現(xiàn)象雄王國時期古墓群《中國西藏信息網(wǎng)》?;蛞婎D珠拉杰《談與象雄研究有關(guān)的幾大考古發(fā)現(xiàn)》載《象雄文化》(藏文)2013年總第9期第1-3頁。

      參考文獻:

      [1]卡爾梅·桑丹堅參選集(上).德康·索朗,英譯藏.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7:212-228.

      [2](曼時導師陳烈尼瑪選集)》:209-210.

      [3] 王森.西藏佛教發(fā)展史略[M].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10:42.

      [4]元旦平措.(大圓滿精要)[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14.

      [5]日本國家民族學博物館調(diào)查報告第32輯《The Call of the Blue Cuckoo》Text4A.

      [6](藏文),1990(4):20-49.

      [7] (賽米經(jīng))》上卷4章.

      [8]南喀諾布.遠古象雄與吐蕃史(藏文)[M].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1996:4-5.

      [9]才讓太.岡底斯山雍仲本教文獻叢書(藏文第25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239-240.

      [10]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藏自治區(qū)文物保護所.西藏阿里地區(qū)噶爾縣故如甲木墓地2012年發(fā)掘報告[J].考古學報,2014(4):563-585.

      [11]詳見《(本教法門)》,1996(9).

      新丰县| 汤原县| 山阴县| 沛县| 永新县| 岑巩县| 灵武市| 彩票| 台前县| 新泰市| 蕲春县| 沅陵县| 横峰县| 定远县| 长宁区| 大连市| 永春县| 临洮县| 武义县| 桃园县| 马边| 莲花县| 邻水| 郸城县| 金华市| 屏东市| 南岸区| 清河县| 民县| 西和县| 桐柏县| 南郑县| 九龙城区| 玉龙| 延庆县| 信丰县| 瑞丽市| 施秉县| 海丰县| 菏泽市| 奉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