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江寧
這個“90后”說書匠,入駐喜馬拉雅FM不到5年,就更新了64個有聲讀物專輯,累計播放量21億次、圈粉380萬人、月入100萬元,成為有聲書領域的第一“大V”。
1991年,陶勇祥出生在江西廬山市,天生一副好嗓子,但從事建筑工作的父母并沒有發(fā)現(xiàn)他的天賦,帶著他到湖北打工、上學,直到高中時才回到老家備戰(zhàn)高考。
為了緩解壓力,陶勇祥放學后總要聽上一段音頻。一天,他無意間聽到《張震講鬼故事》,那令人心臟怦怦跳的故事情節(jié)牢牢抓住了他的心,聽了一夜他仍意猶未盡。從此,他聽上了癮,別人的MP3里是流行歌曲,而他的全是各種鬼故事。
2010年,陶勇祥考入華東交通大學計算機系。但他并沒有準備成為一名程序員,不僅聽書上了癮,他還有了說書的念頭。于是,為了練好普通話,大一剛?cè)雽W他就毛遂自薦做了校廣播站的播音員。
有了廣播站的歷練,陶勇祥有模有樣地開始模仿別人講起鬼故事,室友們聽后紛紛點贊,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了錄音室的聲音效果,顯得不夠?qū)I(yè)。錄音室有很多硬件要求,置辦起來要花不少錢,但他硬是節(jié)衣縮食,一年后終于買了一套入門級的錄音設備,還到校外租了一間小屋搭起錄音室,著魔般地操練起來。
陶勇祥把演播懸疑恐怖故事作為主打方向,一遍又一遍地聆聽、琢磨前輩們的作品,下了課就跑到出租屋如法炮制,然后將錄制的音頻傳到網(wǎng)上免費給人聽。盡管說書技巧稚嫩,錄音效果也不夠理想,但還是圈了一些粉。聽友的鼓勵讓他更加上癮,慢慢地,他從課后說書變成逃課說書,結(jié)果畢業(yè)時只拿到一張肄業(yè)證。
看著不著調(diào)的兒子,父母責怪他把大好的光陰浪費在說書上。而陶勇祥認為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聽書是一種新的讀書形式,只要能把一本書說活,一定會有聽眾。他打定主意,要做一個“90后”職業(yè)說書匠。
入行之后,隨著對行業(yè)了解的深入,陶勇祥感到自己不過是汪洋大海中的一只“小蝦米”,不僅演播水平不專業(yè),制作成本他更是承受不起。為了生存下去,他只好一邊提高專業(yè)技能,一邊打擦邊球說一些版權過期的書,盡管每月的禮物收入有5000多元,但他總感覺像做賊似的。思考之后,他決定說擁有版權授權的書。
2014年,陶勇祥正式簽約喜馬拉雅FM,開始首發(fā)獨家授權的有聲作品。很快,陶勇祥接到了《黃河鬼事》的錄制預約。這本書需要5萬元左右的制作成本,而他只有不到1萬元,想方設法籌措仍未解決,他一度想要放棄。但開弓沒有回頭箭,他厚著臉皮求助聽友募集資金,最終是在幾個鐵桿粉絲的支持下才湊夠了錢,完成了作品。
《黃河鬼事》推出后,反響不錯,聽友們紛紛付費購買,陶勇祥不僅收回了成本,還賺了幾萬元。此后陶勇祥漸入佳境,隨著《麻衣神算子》等一系列作品的面世,付費聽友越來越多,他的收入也由每月幾萬漲到了十幾萬、幾十萬,直到月入百萬。
有人羨慕陶勇祥是在躺著賺錢,但個中滋味只有他自己知道。為套牢聽眾的耳朵進而擊中他們的內(nèi)心,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為了講好故事,他在家里打造了專業(yè)的錄音棚,每天錄制3個小時近4.5萬字的作品。而要講好這3個小時的故事,他經(jīng)常要花費6個小時準備;為確保最佳的錄音效果,他幾乎都是在夜深人靜時工作。在一盞孤燈的陪伴下,他端坐在麥克風前,沉浸在故事里,裝男扮女,能老能少,一個人哭,一個人笑,營造出故事的全部意境。而當一切寂靜下來,近乎虛脫的陶勇祥再也不想多說一句話。
自入駐喜馬拉雅FM平臺以來,陶勇祥一直全年無休,從未因為個人原因停更、斷更,就是大年三十也要說一段。他像患了強迫癥,一天不講幾個小時故事,就渾身不自在。
專業(yè)、敬業(yè)和自律讓陶勇祥收獲了大量的聽眾,幾年下來,他在喜馬拉雅FM上線了64個有聲讀物專輯,節(jié)目累計播放量達21億次,僅一部《摸金天師》的點擊量就突破10億次,創(chuàng)造了喜馬拉雅FM建站以來的最高紀錄,且至今無人打破。終于,他從一只“小蝦米”成長為有聲書領域的第一“大V”。
陶勇祥火了,但第一“大V”的名頭讓他倍感惶恐,他深知是聽友們的理解、善意和支持給了他舞臺,唯有心懷感恩、傾情回饋。
為此,他在推出VIP版本的同時,總是保留免費版本進行更新。2016年錄制《摸金天師》時,制作成本接近20萬元,但陶勇祥從一開始就把它設置為免費,按照后來超過10億次的播放量來換算,如果收費至少能賺六七百萬元。
為了及時與粉絲溝通,陶勇祥還建起了微信群,專門聘請了助理回復留言和提問,一些涉及個人情況的問題則親自回答。良性的互動收獲了無數(shù)的友誼,一位盲人聽友留言:“每次聽到你的聲音,我的心情就像一張皺巴巴的紙被干凈到透明的翡翠拂過”;一位癌癥聽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是聽著陶勇祥的聲音度過的,并要求家人在她去世后,把自己卡上全部的余額打賞給他……這一切讓陶勇祥深受鼓舞,工作更加精益求精。
遠離喧囂,蝸居斗室,陶勇祥把一本本書、一個個故事說給人們聽,滿足了大家的精神文化需求。他相信在信息化時代,說書是一個有著美好前景的行業(yè),只要把它做到極致,同樣能走上人生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