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祥 劉中民 王仲
日前,中華醫(y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中華預防醫(yī)學會災難預防醫(yī)學分會、中國健康管理協(xié)會健康文化委員會等機構聯(lián)合發(fā)布了中國公眾防中暑衛(wèi)生健康指南。本刊為您劃重點,科學應對防中暑。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痹诹胰蘸嬲障?,我們身體也經受著“烤驗”。當暴露在高溫環(huán)境下,人體中樞體溫會持續(xù)上升,有些人的體溫高達40℃,除自感很熱、周身皮膚發(fā)紅(一般不出汗)外,甚至會失去意識,就是通常所說的中暑了。結合當下頻繁拉響的高溫黃色預警,依據中暑的基本特性及規(guī)律,我們總結了“五五”二十五條防暑知識指南,幫助大家度過一個平安的盛夏。
“老者”:老年人由于皮膚汗腺萎縮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功能衰退,散熱不暢。有些老人行動不便,感知功能降低,不能及時調整身體,局部散熱受阻。
“幼者”:嬰幼兒各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善,體溫調節(jié)功能差,皮下指肪較多,尤其在新生兒體內,具有保溫作用的棕色脂肪含量較高,對散熱不利。
“孕者”:孕產婦由于懷孕或產后體力消耗大,身體虛弱,如終日逗留在通氣不良、溫度較高的室內,易中暑。
“訓者”:運動員、軍人等需要高強度訓練的人群,高強度的運動會加速體內產生熱量,運動量越大,產熱越多,越易中暑。
“勞者”:出租車司機、煉鐵工人等特殊環(huán)境勞動工作者需在高溫環(huán)境長期工作,環(huán)境溫度太高使得自身熱量升高,熱量無法排出,易發(fā)生中暑。
心血管疾?。貉谉釙菇桓猩窠浥d奮,加重心血管的負荷。尤其心臟功能不全的患者,體內熱量不能及時散發(fā)而在體內積蓄,容易中暑。
感染性疾?。杭毦虿《拘愿腥究墒谷梭w產生內源性致熱原,其作用于下丘腦產熱中樞,令機體產熱加速;可使機體釋放大量兒茶酚胺類物質,促使血管痙攣收縮,散熱不利。
代謝性疾病:營養(yǎng)素缺乏可使腎臟濃縮能力減退,血壓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縮;先天性汗腺缺失者,無法及時通過排汗散熱,導致體內熱量聚積,容易中暑。
系統(tǒng)性硬皮病;由于汗腺阻塞或破壞,蒸發(fā)散熱的途徑被阻斷,使熱量積蓄體內而引起中暑。
代謝性疾?。杭卓?、糖尿病等患者,由于自身代謝功能障礙,機體對內外環(huán)境溫度和變化反應遲鈍,雖熱量已積蓄體內,但病人自覺癥狀卻出現較晚或不自知,引起中暑。
降壓藥:夏季氣溫較高,血管擴張,服用降壓藥后血壓會較低。尤其是利尿藥使排尿和排汗增多,機體易出現脫水和電解質失衡,可出現乏力、倦怠、食欲不振、心慌等中暑癥狀。
胃病藥:阿托品、顛茄等藥物能治療胃痙攣引起的胃痛。服用這類藥物后,人的汗液分泌受到抑制,體內熱量無法正常散發(fā),在高溫之下容易中暑,甚至出現虛脫。
抗抑郁藥:氯丙嗪、奮乃靜、三氟拉嗪等精神類藥物有干擾體溫調節(jié)中樞的作用。服用這些藥后,人體體溫不能保持恒定,而隨外界環(huán)境變化而改變。因此,在炎熱的夏季,服這類藥易導致體溫升高,甚至中暑。
解熱鎮(zhèn)痛藥:發(fā)燒時可能會服用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等退燒藥,這些藥物在解熱鎮(zhèn)痛的同時,還會發(fā)汗,造成人體鉀的流失,出現四肢無力,嚴重的還有可能讓人因脫水而中暑。
部分感冒藥:有些復方感冒藥含有偽麻黃堿,具有收縮血管的作用,使人排汗減少、無法有效散熱而中暑。
下廚房:廚房往往狹小,操作時會產生很多熱量,環(huán)境溫度升高,使機體熱負荷過大,自身熱量升高,體溫調節(jié)機制失衡,容易發(fā)生中暑。
守機房:機房往往密閉,大量機器運行會產生過多熱量散不出去,長期在這種環(huán)境下機體熱負荷升高,體溫調節(jié)機制失衡,容易發(fā)生中暑。
桑拿房:桑拿房作為一種人為增加外界溫度促進自身排汗的方式,使用比較廣泛。但是這種高溫環(huán)境下容易機體熱負荷升高,體溫調節(jié)機制失衡,中暑風險增大。
睡車房:車內空間密閉狹小,溫度上升較快,有些人睡在車里或將小孩放在車里,這種密閉環(huán)境很易發(fā)生中暑,也有些悲劇被媒體多次報道。
無風房:無風房就是指空氣不流通的空間,尤其要注意地下室,空氣不流通且高濕環(huán)境,一則容易缺氧,二則熱量不能散開,中暑事件容易發(fā)生。
尋涼地:涼地就是指陰涼沒有陽光直射的地方,可避免因環(huán)境溫度過高而使機體熱負荷增大。
扇涼風:涼風可加速熱量散失,幫助機體散熱,降低熱負荷。
飲涼水:通過低溫液體可幫助機體加強散熱,通過熱“對流”與“傳導”降低熱負荷。
穿涼衣:通過戴帽子、護袖等措施避免陽光直射,降低外界熱負荷對機體的影響。
涂涼霜:通過涂抹防護霜等來保護機體,降低外界熱負荷對機體的影響。
五種“人”易中暑五種“病”需防暑五種“藥”誘中暑五種“房”常中暑五種“涼”抗中暑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降壓藥下廚房尋涼地
嬰幼兒感染性疾病胃病藥守機房扇涼風
孕產婦代謝性疾病抗抑郁藥桑拿房飲涼水
訓練者系統(tǒng)硬皮病解熱鎮(zhèn)痛藥睡車房穿涼衣
勞動者內分泌疾病部分感冒藥無風房涂涼霜
教給大家一個簡單的方法,幫助熟記上述25條。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對抗中暑就是增加熱的傳導、熱的對流及熱的蒸發(fā),這3種散熱方式就像是個不保溫的“涼瓶”,而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的熱習服訓練更是防中暑的“暖瓶”。以上25條主要針對太陽輻射等自然因素所致的高溫而言,實則人類活動所致的溫室氣體輻射要遠高于前者,人類與氣候變化在做一場漫長的馬拉松賽跑,勝利不會帶來鮮花和桂冠,失敗卻以子孫后代的生存為代價!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我們應從自身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