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春
我年近半百,半點畫畫的基礎(chǔ)也沒有,不過審美感還是有一些的。近二十年,我都浸潤在文化這一行當中,雖不學畫,但很多學科原本是相通的。比如我從仿畫起步,可仿誰,不仿誰,是有所取舍的。仿畫中,認為構(gòu)圖不好的,我會進行一些改造。就算仿得完完全全,結(jié)束時,我的題款的字卻頗有個性。
想來終我這一生,我要學會一手像樣的字,恐怕有些難度,可要寫出些味道來,這希望還是存在著的。比如,我的那些用毛筆寫的書信便有人想收藏著。其實,那字還是自己的字,無非是行筆轉(zhuǎn)折間有了些淡淡的味道。這得益于書畫的同步練習,外加不間斷地看書帖,看畫冊,讀畫論。漫卷期間,你會有很多恍惚,人生只有把自己如此深地浸泡進去,才會散發(fā)出一點別樣的風姿吧?
高居翰在《畫家生涯》一書中總結(jié)出文人畫畫的幾個特點,其中一個是不喜繁瑣。文人要讀書,沒時間也沒耐心去畫得費幾天甚至幾十天才能畫出的畫。
某君是詩人,也是畫畫愛好者,私底下在學油畫。我倆曾經(jīng)在茶樓里聊過天,他也是如我一般的自學派。聽人說,他最近不太畫畫了,因為要讀書,要做學問,不能在畫上耽擱太多時間。和職業(yè)畫家不一樣,他的畫技并不高明,可隨意一揮毫,便會有那么一種雅致漫溢出來。文人不屑于費太多的筆墨去畫一幅畫,于是只好于簡潔中尋求豐富,于豐富中尋求那脈單純。
不久前,我去一位女友家,雖然我和她相親相愛那么多年,可我從未去過她在本埠的那個家。那天,我去扛一個朋友送我的油畫,她一直說她的房子很簡陋,不想讓我見,可我見了,一眼就看到了我喜歡的那種調(diào)子:簡潔中有豐富,豐富中有單純。豐富是因為她家有各種小工藝品、小玩意及花花草草;單純是因為那一脈書香,家里到處是書和雜志。沙發(fā)邊,床頭上,甚至家中的每個角落里都是書。像我這樣的書蟲,置身其間,會有多少享受呢,可以想見。
設(shè)想,去一個奢華的家,偌大的一個房子里卻只有幾本書。那樣一個所在,任是什么樣的奢華也打動不了我。一個看似簡單的家,卻每個細節(jié)都有可堪回味處,雖看似凌亂,卻凌亂得有味道。
豐富而單純,亦象征著人生。當你走過長長的人生路之后,你就有無限的豐富了,但你依然得有一顆赤子之心,在豐富中體現(xiàn)你的單純。
(摘自《畫畫這事兒》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 圖/憐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