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路易斯·卡夫曼
金斯利先生擁有一家很成功的塑料公司,他面臨著如何處理女婿和CEO之間關(guān)系的難題。
金斯利的女婿是董事會成員,也是持股人,他強烈要求在公司中擔任更核心的職務。女婿和CEO長期以來關(guān)系緊張,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女婿在未咨詢CEO的情況下購買了一套新的電腦系統(tǒng)。CEO威脅說此事如果不妥善解決,自己就要辭職。金斯利對女婿很惱火,但也只能干瞪眼,因為女婿和賣電腦系統(tǒng)的公司的訂單已經(jīng)成交了。
金斯利沒有選擇朝女婿發(fā)泄所有的怒火,或者和CEO私下里商量對策,他進行了更深入的思考,但他沒有選擇思考女婿獨斷行為背后的原因,也沒有回想女婿和CEO之前爆發(fā)的種種沖突,金斯利選擇了回想因女婿和CEO的成功協(xié)作從而為公司做出貢獻的事情。金斯利的怒火很快消失了,他決定和女婿進行一場開放性談話。
金斯利說:“我想說清楚,我不欣賞也不贊同你的獨斷行為,但是那件事情已經(jīng)過去了,我也不會再在那件事情上糾結(jié)了。我想和你談一些別的事情。你認為,公司里比較好的事情是什么?你和CEO兩個人是怎樣促成了這些好的方面呢?”
女婿吃了一驚,他以為岳父會大發(fā)脾氣,也準備了各種反擊的說辭。他聽到岳父的話之后,放棄了準備好的說辭,開始細致地回答這個問題。他們的對話是朝著公司的未來這個方向開展的,女婿認識到了和CEO更好地協(xié)作的重要性。在談話結(jié)束的時候,兩個人都同意開始一個公司治理方面的項目。
之后,金斯利約CEO開了一場會。會議一開始,金斯利就提出了同樣的問題,最后兩個人也達成了和前面的談話同樣的共識。
談論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而不是問題所在,這樣各方能夠發(fā)表更有建設性的意見,而不是僵持在常見的誰對誰錯的爭吵中。
(摘自《不懂帶人,你就自己干到死》印刷工業(yè)出版社 圖/亓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