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芬
外婆在我很小的時候告訴我: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那時候我只是覺得,餓著肚子,就沒有力氣;沒有力氣,就不能好好地做事情了。現(xiàn)在,我慢慢意識到這句話的妙處,按時吃飯,惦記自己的每一頓飯是一種多么可貴的品質(zhì)。
三年前我查出長了惡性腫瘤,第一反應(yīng)是這下真的完蛋了,可能會死。那天有點冷,我穿著棉衣,渾身發(fā)涼。對于在外地的人來說,生病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確診之后我去找我最好的朋友,向她們平靜地說了這件事。她們對我說不會死,我點點頭說我也覺得不會死。接下來就是治病,過程非常艱難,但是我挺過去了。
出院之后,我又回廈門去見朋友。見面那天,我買了一些鴨脖去看她們。我們仔仔細(xì)細(xì)地啃著鴨脖,然后喝了可樂。太陽挺好的,我們就一起多曬了一會兒,把鴨脖全部吃完。她們對我說可千萬要好好活下去啊,不然就真的吃不到鴨脖了,我也對她們說都要好好活著。
我們哭了一會兒,但很快又笑起來,畢竟能在一起吃鴨脖還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我想以后我們可能還要這么鼓勵對方好幾次,但生活不就是這樣嗎?差點過不去的時候,咬咬牙就過去了。
苦難和病痛不會無緣無故地消失,也不會被美化,所謂的治愈、溫暖、感人,都比不上真實地活著讓人更有力量。
就和每天吃飯一樣啊,似乎微不足道,但正因為每天都認(rèn)真地吃下了我們喜歡的食物,不開心的時候才有力氣好好地哭一場。
我們的一切情緒都能在食物里被安放。孤獨的時候,給自己做一碗內(nèi)容豐富的湯面;寂寞的時候,吃一大塊栗子奶油蛋糕;糟糕得不知道怎么辦的時候,邀三五好友去喝酒擼串。只要吃好了,一切事兒都不是事兒了。
這些或美麗或樸實或溫柔的感情和那些酸甜苦辣的食物一起構(gòu)成了我們所有的生活,溫暖我們,給我們力量。
(摘自《心有所定,不畏浮世》北京聯(lián)合出版有限公司 圖/Brosm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