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蔣盈
01 / 南僑機工李亞留
02 /油畫 南僑機工
他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歲月在崇山峻嶺、蚊蟲肆虐、險象環(huán)生的滇緬公路上度過,他的芳華綻放在烽火連天的抗日戰(zhàn)爭中。彌留之際,他心心念念的,仍然是自己揮灑過青春和熱血的地方——昆明。青春無悔,不負韶華!
他就是李亞留——馬來西亞最后一位南僑機工。
李老祖籍福建,出生在馬來西亞的沙撈越,是全馬來西亞最后一位南僑機工。他心心念念的都是中國,他最愛昆明,一提起它便神采飛揚。
他的芳華,綻放在中華民族抗日戰(zhàn)爭的烽火中。
1939年6月,年僅20歲的李亞留在古晉乘船離家,取道新加坡和越南,輾轉(zhuǎn)抵達云南昆明,開始支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zhàn)爭。他是沙撈越第一批南僑機工志愿者。
他親眼見到日本軍機持續(xù)數(shù)小時的狂轟濫炸,最終炸毀了功果橋。他提議用浮游桶搭建浮橋,讓車隊順利渡過了瀾滄江。
他幾乎走遍了云貴高原的每一個角落,潘家灣、畹町、保山、下關(guān),這些地名,老人如數(shù)家珍。
李亞留是幸運的,他憑著過硬的駕駛技術(shù)和機警睿智,一次次化險為夷,最終平安健康地復(fù)員返鄉(xiāng)。滇緬公路被日軍炸斷后,李亞留參加了中國遠征軍,赴緬甸、印度等地對日作戰(zhàn)。他練過跳傘、學過航海、打過游擊,他一直在戰(zhàn)斗,直至日軍投降。
當國民黨政府要他留下來打內(nèi)戰(zhàn)的時候,李亞留拒絕了,他說:“我是來抗日的,不打自己人?!?/p>
1947年,李亞留幾經(jīng)輾轉(zhuǎn),終于回到了家鄉(xiāng)沙撈越,然后成家立業(yè)、結(jié)婚生子。在故鄉(xiāng)寧靜安好的歲月里,李亞留從來沒有忘記中國。那段在戰(zhàn)火中恣意揮灑的青春歲月,是老人永遠珍藏的回憶。
2014年,云南方面邀請李亞留到昆明參加南僑機工抗戰(zhàn)紀念活動。在家人和好友的陪伴下,96歲的李亞留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昆明。那時距他只身赴華參加抗日戰(zhàn)爭,已過去了75年。
重游闊別已久的翠湖、云南陸軍講武堂和潘家灣訓練所的時候,老人流淚了。時隔75年,他仍然記得是在哪棟樓受的訓練,起床號在凌晨幾點準時吹響,行軍時會唱什么樣的歌曲。興之所至,老人還從輪椅上站了起來,高唱了《義勇軍進行曲》和《救國軍歌》這些當年的行軍歌曲。
李亞留兒孫滿堂,一大家子共享天倫、其樂融融。他一直活到了一百歲。
2018年5月3日深夜,李亞留老先生在家中逝世,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白天第一時間發(fā)唁電致哀,將李老譽為“民族忠魂”。
時代變遷,但歷史不會被忘卻。英雄遲暮,但他們的付出會被永遠銘記。
·來源:中國僑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