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之俊
【無錫錢宅的變遷】
錢鍾書家在無錫住過的地方不只七尺場一處。1910年11月21日,錢鍾書在無錫岸橋巷秦氏宅出生。秦氏宅為錢家賃租之地,1901年開始租下。1923年,錢家移居七尺場新宅,自此,他們終于有了自己的房子,結束了長期租房而居的局面。
錢家在無錫原先有房子,因太平軍進入無錫,房子毀于戰(zhàn)火。在無錫很長一段時期內(nèi),因家庭經(jīng)濟狀況所限,錢家一直賃屋而居。到錢鍾書的祖父錢福烔時,情形開始變好。錢福烔當年屢試不第,是個秀才,手里有祖遺租田三四十畝。其孫錢鍾漢說,他“實際上僅是一個城市小地主……因為有岳家的背景和大哥的關系,所以人們?nèi)园阉斪饕晃恍∴l(xiāng)紳看待,他本人也儼然以小鄉(xiāng)紳自居。”在無錫城,這位“小鄉(xiāng)紳”很有經(jīng)商頭腦,與人合開了一家典當行(永盛典提莊),成為錢家主要生活來源。無錫七尺場新宅規(guī)模不小,耗資可想而知,即可看出他們當時的財力。
七尺場的地皮是錢鍾書的大伯父在民國九年,病逝之前奉父命所置。不幸的是,“自搬入七尺場‘錢繩武堂新家后,我們錢氏多次災難厄運臨頭?!保ㄥX鍾魯《無錫錢繩武堂滄桑史》)新居建好后沒多久,1924年錢家橫遭不幸。此番一劫,家財散盡,又陷敗落。當時直系軍閥和皖系軍閥連續(xù)兩次爆發(fā)江浙戰(zhàn)爭,直系潰兵逃竄至無錫城。逃兵所至,無所不為,錢家與人合開的永盛典被洗劫一空。更讓人痛心的是,錢福烔以畢生精力,積萬余金,拓建的百余間惠山吳越錢武肅皇宗祠,遭火災全部焚毀。
兩次重大災難,使錢福烔精神上受到致命打擊,抑郁成疾,臥病五十余日后,于1926年病逝。所幸在此之前,錢家新居建成,否則一大家子將長陷租房而居的窘境。錢福烔去世后,仍留下一大筆債款,兒子錢基博不得不承擔起還債的責任。他因此常年無日無夜地工作,等到一大筆債還清,已勞累得一身是病。
【錢基厚三續(xù)錢宅】
新房建成不久,錢鍾書的叔父錢基厚因子女多,房子不夠住,又另外于后院添建樓房。1937年底,日軍侵入,無錫淪陷。錢家被迫搬到無錫鄉(xiāng)下避難。錢基厚開始只身一人留在家中,堅持抗日后援工作,直至日軍進入無錫城前夜才帶一小包裹東西撤離到西鄉(xiāng),家中重要財物幾乎都未帶出。不久,錢基厚又從無錫西鄉(xiāng)步行百余里,到南鄉(xiāng)與無錫工商界人士組織救災。他因此多次受到敵偽通緝和引誘,但都有驚無險。最終,錢繩武堂”遭到查封,被日軍霸占。
1938年2月,錢基厚攜錢家老少從無錫鄉(xiāng)下逃至上海,先暫住女婿許景淵寓所,后移租上海法租界辣斐德路609號沈宅(現(xiàn)復興中路573號)。全家十多口人擠居一起,擁擠不堪,艱難度過八年。抗戰(zhàn)勝利,錢鍾魯回到無錫接收老家,“錢繩武堂”復歸錢家。他們用土墊埋了日本憲兵隊在錢鍾書祖父房中建造,用來迫害愛國人士的水牢,并第三次對房子進行了修整、續(xù)建。
1948年夏,錢福烔百年冥誕,分散各地的錢家人,都回到無錫七尺場相聚。錢鍾書攜妻帶女回到老宅,住梅花書屋二樓最東側一間。這是新建小樓,他們是第一個住。結婚時的房間已不能住人,楊絳說:這次再去,那間房子堆滿了爛東西,都走不進人了。我房間里原先的家具:大床,鏡臺,書桌等,早給人全部賣掉了?!卞X鍾書一家三口只住了一夜,就返回上海。此后,他們再也沒回七尺場舊宅?!板X繩武堂”“鍾”字輩眾兄弟,和大哥錢鍾書一樣,各自分飛,以后很少再回來了。
解放后,七尺場舊宅曾先后被當?shù)鼐游瘯?、幼兒園、民居和醫(yī)院宿舍等占用,并有許多地方做了改動,亂搭亂建的東西頗多,同時又拆去了許多原來的建筑構件及裝飾。到修復前,故居屋面塌漏,院內(nèi)雜草叢生,大部分門窗已失,一派凄涼殘敗景象。(據(jù)錢鍾書故居網(wǎng)站)
如今,新街巷30號的錢鍾書故居產(chǎn)權已歸政府,并對外開放,而32號的房子里很長時間內(nèi)還住著錢家后人,即錢基厚孫女、錢鍾漢之女、錢鍾書堂侄女錢靜汝,成為唯一居住其中的錢家人。年近八旬的錢靜汝一直與楊絳保持聯(lián)系。楊絳生前曾對她說:“阿靜啊,別再住了,早些搬了吧?!?2號的房子因沒有得到系統(tǒng)修復,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據(jù)媒體報道,因搬遷事,錢靜汝與無錫市政府一直在交涉。
【“錢繩武堂”的快樂時光】
錢鍾書在七尺場宅待的時間其實并不長。搬入七尺場新宅這一年,錢鍾書13歲,剛考入蘇州教會學校桃塢中學。1927年,桃塢中學停辦,錢鍾書轉入無錫輔仁中學。1929年,高中畢業(yè),他被清華大學錄取。桃塢四年,清華四年,也只有寒暑假回無錫老家。1933年清華畢業(yè),他到上海光華大學任講師。在上海兩年,因為距離無錫近,回錫次數(shù)較多。自從錢鍾書工作后,家作為居住場所的意義對他來說已經(jīng)不是很大,更多是精神層面的了。
錢鍾書在“錢繩武堂”待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在其成長過程中,那段時光,卻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和意義。在這里,他與眾兄弟一起讀書、習作,一起嬉笑玩鬧。在這里,他從中學考入大學,開啟了自己的人生航程。也是在這里,他迎娶了相濡以沫一生的愛人楊絳,從此有了一段才子佳人的佳話。
“錢繩武堂”的歡聲笑語,也一直留在“鍾”字輩兄弟們的內(nèi)心深處,錢鍾書之弟錢鍾魯曾描述:
在中間大天井,我們兄弟常在此分成兩隊踢小皮球等游戲,非常歡樂熱鬧。夏天炎熱天氣時,我伯父和弟兄都在天井中乘涼。我們兄弟最喜歡的節(jié)目,就是聽錢鍾書大哥講聊齋鬼故事。在鍾書乘涼躺椅的周圍,坐滿了我們聽故事的小兄弟。鍾書哥記憶許多聊齋故事,能如一千零一夜連續(xù)講個沒完沒了,把狐鬼講得活龍活現(xiàn),使我們兄弟聽得入神,久久不愿離去,他有時添油加漿,將兇惡的鬼怪講得十分可怕,把我們聽講的小兄弟嚇得混身哆嗦,但我們越怕越愛聽。聽完故事后,在黑暗中我們還害怕兇惡神鬼出現(xiàn),一個人單身不敢在黑暗中走路。今后我們兄弟相敘一起回想說起往事情景時,不禁還要哈哈大笑。
暑期時,錢基博從外地回到無錫,在大廳設帳為一眾兄弟授課講經(jīng)史,因而這里是家庭大學堂,錢家的孩子不僅在這里受到極其嚴格的經(jīng)史文學的熏陶,而且學到“愛國、愛人民”的做人之道。三間大廳極其寬敞,不僅是學堂,也是游樂場所,寒暑假期中,錢家兄弟十余人在大廳中相聚,做“貓捉老鼠”“捉迷藏”等游戲,歡樂叫喊之聲,響徹大廳。有時兩邊放兩張乒乓球桌,輪番進行單打和雙打比賽。兄弟輩童年在此建立的深厚友愛之情,終生難于割舍?!版R書等堂哥一直友愛善待我們年輕堂房兄弟,我們也十分尊敬堂房大哥哥。鍾書一直稱道:‘我們堂兄弟情誼勝過親兄弟。
當然,在“錢繩武堂”,錢鍾書不僅留下歡樂,也流過“淚水”。他并非自小就優(yōu)異過人,而是在被父親錢基博毒打一頓后發(fā)奮讀書成材的。1926年暑假,錢基博回到無錫,第一件事就是命錢鍾書和錢鍾韓各做一篇文章。錢鍾韓一篇受到夸贊,錢鍾書的文章不文不白,用字庸俗,被父親氣得痛打一頓。錢鍾書后來笑著對楊絳說:家人都在院子里乘涼,他一人還在大廳上,挨了打又痛又羞,嗚嗚地哭。這頓打雖然沒起“豁然開通”的作用,卻也激起了他發(fā)奮讀書的志氣。此后,錢鍾書用功讀書,作文大有進步。到上清華時,已開始為父代寫信,由口授而代寫,由代寫信而代作文章,儼然已成父親得意的兒子。夏志清憶錢鍾書在訪美時所言:“自言在中學期間,初不知用功,曾給父親痛打一頓。十五歲才知發(fā)憤讀書。”
1935年7月,在出國留學之前,錢鍾書從蘇州廟堂巷楊家將楊絳迎娶進無錫七尺場錢家。在“錢繩武堂”,錢鍾書與楊絳完成了一場舊式結婚儀式。新婚燕爾的小夫妻,在七尺場宅并未享受多少二人世界,婚后不久即前往英國牛津大學留學,從此再未入住他們的婚房。
【修復故居】
錢鍾書雖然曾在“錢繩武堂”度過一段歡樂的時光,但他對早已物是人非的七尺場舊居并不留戀。在錢鍾書生前,無錫市政府曾向他表示過在七尺場舊居籌建紀念館的意愿,但遭到拒絕。1996年7月30日,病中的錢鍾書特為此事讓楊絳寫信答復無錫市分管文物的副市長,表示不同意建館。他們認為,按照國家政令,應嚴格控制這種不必要的紀念館,而他本人認為他在無錫的舊居遠不止一處,沒有必要在現(xiàn)在的舊居建立紀念館。楊絳說:錢鍾書雖然重病,他頭腦完全清醒。他十分感謝鄉(xiāng)親們對他的厚愛,但是他全心全意擁護中共中央關于嚴格控制各種紀念館的精神,不同意為他修建紀念館。他認為沒有必要?!贝撕螅瑹o錫方面就沒向他們提起這件事。錢靜汝接受采訪時說:“楊絳與錢鍾書都很淡泊名利,因此對于錢鍾書故居,她并不十分看重,錢鍾書是什么樣的人?死后連骨灰都不要的人,還會在乎這個故居嗎?”
實際上,就在1996年征求錢鍾書意見的當口,有關方面正準備拆除原址上的錢鍾書故居。當時,緊挨著故居的無錫市中醫(yī)院要擴建,規(guī)劃部門竟批準拆除故居,并提出解決方案。方案準備在故居附近建一“八角亭”,以作紀念。后來又提出,將故居西移30米,另建一個“假故居”。當時還住在故居里的錢靜汝堅決不同意搬遷。但是,故居因為拆遷還是受到傷害,有三分之一被“開發(fā)”掉了。
1997年,開發(fā)商在強拆的同時,還拿著規(guī)劃部門的批準文書狀告錢家人,打起了官司。這場官司在國內(nèi)甚至海外都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熱議。湯一介、錢遜、李希凡、馮其庸等學者紛紛上書,要求保護故居。董橋著文聲援:“中國大江南北無數(shù)老宅舊院都是珍貴的建筑遺產(chǎn)、歷史痕跡、人文腳印,不宜輕易容許什么房產(chǎn)經(jīng)營公司進去毛手毛腳?!崩詈閹r撰文稱:“無錫有人文之寶,無錫人不知寶之而外人寶之,則梁溪之人不智也;不智之人為不智之事,則必使后人哀之?!?/p>
1998年,正當拆遷故居事件白熱化時,錢鍾書去世,而爭取保留錢氏舊宅的呼吁和行動未有間斷。
在此后幾年間,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爭議中,無錫方面先后為如何保護錢鍾書故居召開了數(shù)十次協(xié)調(diào)會和論證會,最終作出“原地保留保護”的決定,為歷史讓路。無錫市中醫(yī)院另選他址新建。
2001年,錢鍾書去世三年后,無錫市委、市政府決定修復錢鍾書故居,并設立錢鍾書紀念館。
2002年10月1日,錢鍾書故居和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同年,新街巷30號和32號錢氏舊宅同時被認定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根本上說,錢鍾書當年拒絕修復故居,不讓興建紀念館,和他多次拒絕母校無錫輔仁中學題字之請是同一個緣由。輔仁中學70周年校慶,多次請他題字,他都予以拒絕。1991年前后,學校擬將新建圖書館命名為“鍾書樓”,再次懇請他題字。他回信婉拒,并言:
好好一個圖書館,稱作“藏書樓”,豈不現(xiàn)成、樸實、大方?!拔c器,不可假人”;賤名務請勿用來命名,這點主權我還是有的。謝謝你們的過愛,我是無錫人鄉(xiāng)談所說:“轎子里跌出牌位來”——勿受人抬舉了。懇求原諒……
錢鍾書很清楚,自己的言行很易被誤解,顯得“不受抬舉”?!拔c器,不可假人”,實際上已清楚地表明他的處事原則。晚年的他,深受盛名之累,多次在私信中發(fā)出“浮名害我”“虛名之帶來實害”的感慨,早已將“虛名”置之度外。這是我們理解晚年錢鍾書(包括楊絳)拒絕故鄉(xiāng)盛情和母校之請的一個重要視角。不然因為幾聲“不”,就說他不識大體、不講人情,甚至“矯情”,就完全是誤讀和曲解。錢鍾書說過:人謂我狂,不識我之實狷?!逼錆嵣碜院?,耿直而有赤子之心,一生貫之也。只是錢鍾書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價值,尤其是他巨大的文化象征意義——不是家鄉(xiāng)人要留著他的“品牌”,推廣普及他的學術和思想,而是這是全部熱愛中華文化人的共同心聲。
云卷云舒,煙云已過。轉眼間,錢鍾書逝世已20年。今天的故居(紀念館)里,常年不絕前往拜謁參觀的讀者。我們不會懷疑當年保留故居的堅持,只有慶幸,慶幸在繁華的現(xiàn)代都市里,還為現(xiàn)代人保留了一處敬畏文化的符號。雖然,錢鍾書和楊絳二先生當初是那樣地反對。
錢鍾書去世那年,無錫市委、市政府發(fā)去唁電:“中國社會科學院:獲悉著名學者、作家錢鍾書先生不幸逝世,我們代表家鄉(xiāng)人民致以深切的哀悼,并請代為轉達對錢先生家人的問候?!?/p>
(作者系文史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