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永強 楊建勇 山西二建集團有限公司,太原 030000
高層建筑已經(jīng)成為當今建筑的主流,高層建筑的廚衛(wèi)間通風道也在不斷升級換代,但是在安裝方面依然執(zhí)行傳統(tǒng)的安裝方法,即在樓板上預留洞口(洞口比通風道截面尺寸不靠墻時大100mm,靠墻時大50mm),安裝時在洞口上擱置鋼筋作為分層承托處理,然后將通風道放置于鋼筋上面,最后做分層吊洞處理。
通過多個工程的改進實踐,本文提出了采用角鋼框作為分層承托的處理措施,在角鋼框側邊焊接鋼筋,鋼筋伸入樓板混凝土內,澆筑混凝土前將角鋼框倒扣于模板上,與混凝土樓板澆筑成一體,在安裝通風道時上層通風道直接放置于角鋼框之上,下層通風道卡固于角鋼框內,確保了安裝的牢固,減少了通風道安裝完后通風道周邊洞口二次封堵的施工工序,保證了安裝質量,同時可以避免該部位滲漏現(xiàn)象的產生。
經(jīng)過對多個交付使用的工程進行回訪,發(fā)現(xiàn)使用常規(guī)方法安裝通風道,由于施工過程的人為因素,存在以下問題:
工人施工時漏放鋼筋、少放鋼筋或者鋼筋直徑偏小,分層承托處理不到位,直接將上層風道的自重荷載傳到下層風道上,導致風道下沉或變形,出現(xiàn)接縫處開裂。
樓板預留洞口通常比風道尺寸大50~100mm,風道安裝后,采用吊模施工方法用細石混凝土封堵風道周邊,由于混凝土振搗不密實或周邊清理不干凈,造成此處的滲水現(xiàn)象。下圖是改進前的節(jié)點圖。
通過對采用常規(guī)分層承托措施施工效果的分析,為避免上述現(xiàn)象的產生,現(xiàn)對通風道的分層承托處理措施進行了改進,即采用角鋼框作為分層承托措施,確保安裝的牢固,減少通風道安裝完后通風道周邊洞口二次封堵的施工工序,同時可以避免該部位滲漏現(xiàn)象的產生。
圖1 改進前常規(guī)做法的排氣道樓板處連接平面圖
采用L30×30的角鋼焊接成角鋼框做通風道的分層承托措施,在角鋼框側邊焊接鋼筋伸入混凝土頂板內(鋼筋伸入混凝土頂板內不小于100mm),在頂板鋼筋綁扎好后,將成型的角鋼框倒扣于預留洞口位置后澆筑混凝土。安裝通風道時,上層通風道擱置于角鋼框上,下層通風道卡固于角鋼框內。
角鋼框制作→焊接鋼筋→放置角鋼框→混凝土澆筑→通風道安裝。
4.2.1 角鋼框制作
角鋼框采用L30×30的角鋼進行制作,角鋼框內徑尺寸為通風道外皮加15mm。按照通風道尺寸計算角鋼框每邊的長度,用粉筆在角鋼上進行標識,用切割機按照劃定好的尺寸切割,為保證通風道安裝時平穩(wěn)放置,在角鋼框角部切割成45度斜角進行對焊。角鋼框平面、剖面圖見圖2、圖3。
圖2 角鋼框平面圖
圖3 角鋼框剖面圖(b為角鋼壁厚)
4.2.2 焊接鋼筋
在角鋼框的頂部焊接直徑為φ8~10的鋼筋,鋼筋與角鋼采用雙面焊縫,鋼筋伸出角鋼外側邊的長度為100mm,確保角鋼框與結構能有效地進行固定,如圖2;角鋼框制作好后,在角鋼框表面均勻涂刷防銹漆,涂刷時注意伸入混凝土內的鋼筋上不得涂刷。
4.2.3 放置角鋼框
待頂板鋼筋綁扎完畢后,將制作成的角鋼框放置在頂板預留洞口處,角鋼框放置時采用倒扣的方式進行放置,便于施工和通風道的安裝。
4.2.4 通風道安裝節(jié)點
通風道安裝時,上層通風道擱置在角鋼框頂面,下層通風道卡在角鋼框側邊形成的平面內,便于通風道安裝的固定,見圖4、圖5。
圖4 通風道樓板節(jié)點示意圖
圖5 安裝節(jié)點
施工時,要嚴格按照施工圖紙的位置準確對洞口進行預留,確保安裝時通風道的位置準確。通風道安裝后的效果:通風道與混凝土樓板接觸嚴密,無需二次支模吊洞,觀感良好,避免滲漏現(xiàn)象的產生。
角鋼裁割制作的尺寸允許偏差為±2mm;角鋼框成型后允許偏差為±5mm;角鋼切割時要最大限度地采取降噪措施。
角鋼在進行焊接時要確保焊接部位焊縫飽滿。
角鋼框制作好后,在角鋼框上要涂刷防銹漆,涂刷時只在角鋼框與通風道接觸的部位涂刷,角鋼與混凝土接觸的部位不涂刷,同時嚴禁將防銹漆涂在伸入混凝土的鋼筋上,防銹漆要在指定庫房存放,涂刷時掉在地上時,要及時進行清理,使用完畢后及時放回原存放處。
角鋼框加工制作應在加工棚內進行,進入加工棚內的操作人員嚴禁吸煙。
角鋼切割時要采取可靠的防止火花飛濺的措施,角鋼框進行焊接時,電焊機要由專業(yè)電工進行接電,焊接時要戴好防護罩。
由傳統(tǒng)的鋼筋承托后吊洞的方法改進為采用角鋼框進行分層承托的措施,加快了施工速度,確保了安裝質量,取得了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使用該工法進行廚衛(wèi)間通風道分層承托與傳統(tǒng)的施工方法相比較,減少了通風道安裝完后吊洞的施工工序,加快了通風道的安裝速度,綜合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因素考慮,共節(jié)約11.5元/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