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珍
【摘 要】綠色食品茶、有機茶和低殘留茶等無公害茶的生產與管理已成為廣大茶葉生產者必須掌握的一門新技術。栽培種,它需要選好茶葉品種和茶園地,并掌握科學的種植技術,加強土壤和樹冠等管理,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
【關鍵詞】無公害茶 栽培 技術
無公害茶是一個科學名詞,指這種茶葉不含污染物質,或即使有少量污染物,但低于我國規(guī)定的允許標準,對消費者沒有公害,因此,它是一個符合食品安全的茶葉總稱。在無公害茶生產發(fā)展過程中,先后出現(xiàn)過綠色食品茶、有機茶和低殘留茶等名稱。無公害茶葉是今后茶葉消費的必然要求。因此,實行無公害茶葉的生產與管理已成為廣大茶葉生產者必須掌握的一門新技術。
1、茶葉樹的生物學特性
茶葉樹為亞熱帶樹種,喜溫暖濕潤的氣候,適宜栽培地區(qū)年平均氣溫為15-25℃之間,年要求降雨量在1000-2000毫米之間。以酸性紅壤、紅黃壤、黃壤的丘陵、高山環(huán)境為宜;易旱易澇、石灰質、近中性或堿性土壤不宜栽植。
茶葉生產的最低日平均氣溫為10℃,以后隨氣溫的升高而生長增快,日平均氣溫15-20℃時生長較旺,茶葉產量和品質較好。我國一般茶葉新梢生育4-5月為最旺盛時期,其次在7-9月。茶葉樹新梢不采摘的自然生長,茶葉每年只發(fā)2-4輪,管理好,采摘技術措施得當可達到5-8輪新梢。
2、造好茶葉品種和茶園地
中國是茶葉大國,能夠叫得出名的茶葉品種就有一千多種。在這些林林總總的茶葉中,以“色綠、香郁、味醇 、形美”四絕著稱于世的尤以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廬山云霧、恩施富硒玉露等最佳。
茶樹是一種長壽的常綠樹種,定植后可收獲幾十年。茶園地是獲取高產、穩(wěn)產的基礎。新建茶園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一般選擇交通便利、地勢平緩、陽光充足、土層深厚、肥沃、濕潤、能排能灌、集中連片的紅壤、黃壤為主。
3、種植技術
3.1、開定植溝施基肥。種植前應進行土壤深翻、平整、施足基肥。肥料以含有機質的堆廄肥、餅肥和一定數(shù)量的磷肥為好。用量依土質而異,一般每畝施堆廄肥30-50擔或餅肥50-100㎏,骨粉或過磷酸鉀15-25㎏。按茶行設計布局,開定植溝,深寬為20-50厘米,施入肥料后與土充分拌勻,蓋土耙平再按株叢距種植。
3.2、種植方式和造林密度。一般采用單行條栽(高寒山區(qū)茶園),為了提高茶葉樹群體對不良環(huán)境的抵抗能力,以密植密播和培養(yǎng)低矮型的比較合適。行叢距90㎝×20㎝×25㎝,畝栽茶苗4000-5000株。如果是扦插繁殖的茶苗,每穴種植2-4株為定,待茶苗成活后根據(jù)茶苗生長情況進行間苗、補植,每穴保留2株即可。栽植完畢即壓緊土壤澆定根水。為防止苗木失水,保證成活,種植時茶苗應剪去部分枝葉,必要時在高溫的旱季還要適當遮蔭、澆水抗旱保苗。
4、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是茶葉樹栽培技術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措施包括中耕除草、施肥、水土保持與灌溉等。茶葉樹行間松土可防止表土水分蒸發(fā),使水滲到土中,增加土壤空隙,減少水土流失。一般每年春、夏、秋季各進行一次,深度7-10㎝為宜,茶園“封行”前宜淺耕,“封行”后結合施肥進行。
4.1、施肥:茶葉樹在生長期和多次修剪、采枝葉過程中需要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的養(yǎng)料,因此必須對茶園進行肥料補充,才能獲得穩(wěn)產、高產。施肥量依據(jù)樹齡樹勢,采葉量和土壤條件來決定。幼齡茶樹春夏季結合抗旱以施水肥為主,秋季施基肥。施肥方法以穴施和溝施為好。采葉茶樹所需肥料,應以氮肥為主,磷、鉀肥次,一般每50㎏鮮葉施肥量,氮肥2.0-2.5㎏、磷肥0.5-0.7㎏、鉀肥0.5-0.8㎏?;试谇锛窘Y合中耕進行,茶樹生長活動期2-9月施肥以葉面噴施為佳。追肥多用速效氮肥,如尿素、硫酸銨等。
4.2、水土保持。茶園多建在山坡地上,沖刷嚴重,要建設好排灌系統(tǒng),間種綠肥、蓋草、培土,減少水分蒸發(fā),增加土壤養(yǎng)分,抑制雜草生長,提高茶葉產量。
5、樹冠管理
為了增強樹勢,獲得高產穩(wěn)產和延長茶樹的經濟年齡,修剪是一項重要措施。經定型修剪能抑制茶苗頂端優(yōu)勢促進其側枝和腋芽萌發(fā),增加有效分枝,擴大樹冠,培養(yǎng)強壯的骨干枝。
5.1、修剪時期。一般以地上部生長相對停止,根系生育處于旺盛時期進行為宜(秋季9-11月)。
5.2、修剪程度。兩齡茶苗,高度在30㎝以上,開始分枝時,可進行第一次定型修剪,把離地面15㎝以上的植株體剪去,三齡苗,進行第二次定型修剪,把離地面30-35㎝以上的植株剪去;四齡苗,進行第三次定型修剪,把離地面40-45㎝的植株體剪去。
5.3、修剪方法。第一次用整枝剪,第二、三次可用籬剪。每次修剪,切口要平整,便于傷口愈合。剪時盡量留下分枝的外側芽,以使植株向外側展。有病害或過于細弱的枝條應當剪去。經三次修剪茶葉樹基本骨架已養(yǎng)成,即可輕采養(yǎng)蓬。預計四年成園后每畝產茶葉300-400斤。對樹勢衰老、萌芽力不強的老茶樹,可視樹勢分別進行重修剪或臺刈,重修剪可在茶樹高度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處剪去,臺刈離地面4-5㎝處全部刈去,時間在春茶前后進行。
6、茶葉樹的病蟲害防治
茶樹病蟲對茶葉生產的危害很大,病蟲種類很多,目前全國已發(fā)現(xiàn)的約400多種。在生產防治中大力提倡以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技術。生物防治即利用天敵昆蟲、昆蟲致病菌、農用抗生素及其它防制劑等控制茶樹病蟲為害利于保持生態(tài)平衡。盡量減少施用農藥,特別是高殘毒農藥和劇毒農藥應嚴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