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我有50年沒有唱過歌了,最后一次唱歌還是在1968年??勺詮膩肀本团畠簬鈱O后,給他唱歌卻成了我每天必備的功課。我常常把肉嘟嘟的外孫抱在懷里,一邊輕輕地拍著他,一邊哼唱搖籃曲。不一會兒他就睡著了。
因為把唱歌作為哄孩子睡覺的方法,幾年下來,我把這半輩子沒唱歌的空缺都補上了。
為了給外孫唱歌,小時候曾唱過的歌,從心底里“咕咚咕咚”地涌了出來,包括我上幼兒園時會唱的歌、上小學時常唱的歌等。我最拿手的,是電影《閃閃的紅星》插曲《映山紅》。這首歌在哄小外孫睡覺時唱最管用。因為我天天唱,后來,小外孫竟也學會了很多歌。有時我一張嘴唱,他也跟著奶聲奶氣地唱起來,讓我又驚又喜。
小區(qū)附近有一個公園,每天上午,我都會推著嬰兒車,帶外孫去公園玩。那里有好多老年人在唱歌,我一邊哄外孫,一邊也跟著唱。他們唱的都是老歌。這些歌我都會哼哼,只是歌詞記不全。于是,我就買了一套《快樂之聲合唱團》的歌本,邊看邊唱。不知不覺中,唱歌成了我的一大愛好。
外孫上了幼兒園后,白天我在家就沒什么事了,于是就和小區(qū)里的老人們一起唱歌。這個小區(qū)里的老人來自天南地北,都是來幫子女帶孩子的。由于地域不同,大多數(shù)老人都不會講普通話,互相交流起來很費力??墒浅?,把這些聽不懂普通話、不會講普通話的老人聯(lián)系起來。一首歌,讓這些孤單的外地老人找到了“組織”,唱歌也成了小區(qū)老人交流的渠道。
小區(qū)組織了老年唱歌隊,唱歌的老人以前從事什么職業(yè)的都有,有兩個老姐姐以前是教聲樂的老師,有幾位老人會彈電子琴、拉二胡、拉手風琴。讓人驚訝的是,還有位老人愛好指揮。這個唱歌隊可謂人才濟濟。在唱歌隊里,大家的唱歌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
原來,小區(qū)只有老太太參加唱歌。漸漸地,好多老太太的老伴和一些來北京的外地老頭也加入了進來,隊伍不斷地壯大。
每天上午9~11點,大家早晨送走了孩子,做完了家務,就來唱歌隊唱歌。這段時間也是老人們最快樂的時間。一首首老歌,在小區(qū)的小廣場上回蕩著,大家說說笑笑,一個個像孩子一樣開心。
我以前沒加入唱歌隊的時候,和小區(qū)里的鄰居很少接觸,誰和誰都不認識,每天沒事就悶在家里看電視劇。我一集接一集地看,很過癮,并跟著劇中的主人公一起喜怒哀樂。我一邊看韓劇,還一邊對號入座,往往電視劇結束了,我還陷在其中不能自拔。長此以往,我精神萎靡,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幸的女人,甚至產生了悲觀厭世的情緒。
加入唱歌隊以后,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每天,我早早地干完家務,提前跑去唱歌隊,再也不看那些沒完沒了的連續(xù)劇了。
我覺得唱歌對老年人來說,是一種特別好的健身方法,可以預防老年癡呆,特別能提升老年人的精氣神。一唱歌,我把什么煩惱全都忘了,甚至忘記了自己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太太。唱歌,有時好像回到小時候,想的全是童年快樂幸福的事。
有句老話說:“老要張狂少要穩(wěn)?!崩狭耍畛隼闲『⒆拥哪?,才是老年。我愛上唱歌,歌隨心曲涌出來“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準備好了嗎,時刻準備著,我們都是共產兒童團……”還有更老更老的歌,我們全都想起來了,我們都會唱。讓我們大聲唱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