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莫學(xué)長
如果說,人之所以群居是因為一個人太過孤獨,那么,一個人若因為太過孤獨而強行融入一個圈子,我們便可以稱之為孤獨的最高級。
你可能會有這樣的感受:一群人出來聚會,談及某個話題,你原本有很多話想說,但每個人都只想說自己的故事。于是你放棄了傾訴,一邊聽著大家所講,一邊只想著找個角落一個人發(fā)發(fā)呆,慢慢地消化屬于自己那份無人理解的孤獨。
前段時間,公司新來了一個小女生,性格樂觀開朗,很活潑也很善良。她幫大家打水,幫所有人去樓下拿快遞,手腳勤快,任勞任怨。但是很快,她有了很多苦惱。因為自此,大家一有什么事情就會找她。她忙東忙西,頂多就換來一句“謝謝”。
她和大家的聯(lián)系建立在日常的瑣事上,她很忙很累,但沒有一個人去關(guān)心她,依舊讓她跑東跑西。她甚至不敢拒絕別人的請求,因為她害怕自己的拒絕使得這個關(guān)系鏈斷裂了。
她的努力換來了一次收效。大家在一次部門聚餐的時候叫上了她。結(jié)果呢?她坐在桌子的一角,插不上話。大家談?wù)摴ぷ?,談?wù)撋?,偶爾提及她幾句,但她敷衍一下,很快又沉寂下去。她是孤獨的?/p>
所以,努力合群可能只會讓自己更累,并且找不到歸屬感。而另外一個例子則恰恰相反。
一個朋友從大二那年就開始搬到外面住,離開了對她而言的“是非之地”。我們問她為什么,她說宿舍里的人跟她合不來,沒有誰對誰錯,是價值觀不同導(dǎo)致了她被孤立。但她并不打算融入她們的圈子里面。因為就算融入了,可能明面上是一種狀態(tài),背后又是另外一種狀態(tài)。
搬出來外面租房住不久,她和住在樓下一個單間的女生很聊得來,她們都喜歡畫畫,于是,更多的人開始冒出頭來,他們一起嬉笑打鬧,一起野餐,一起游玩,融洽得不得了。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大概就是這么個情景吧。
因此,不用怕總是一個人獨自生活。生而為人,我們有屬于自己的獨立思想,并非一定需要無時無刻地擁抱集體。很多事情,我們更愿意一個人去做。
在一個周末的下午躺在床上聽歌玩手機,開空調(diào)、蓋棉被,這么愜意的時候,你不會想著要一群人來陪自己玩手機吧?
一個人去吃自助餐。為什么不?可以隨意吃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不用顧忌吃慢了別人要等自己,不用去聽一些人開玩笑式的提醒:“你怎么這么胖了還吃吃吃?”我的肥肉我做主,愛咋吃咋吃。
一個人去看電影。天哪,可以吃好大一桶爆米花!不用四處約人,不用被迫看自己不喜歡看的片子,就連發(fā)“朋友圈”的時候,也只需要修一修自己就可以了。
一個人去旅游。不用詢問別人的意見,不用到處找人同行,不用照顧別人的情緒。自己覺得不想玩了可以立馬回來休息。自由,瀟灑。
一個人也有一個人的樂趣,在還沒有找到契合自己的特定群體之前,一個人單著,未必不好。
那如果你是一個內(nèi)向的人,既不是很活潑,又不是很懂得如何去跟別人交往該怎么辦?
若是性格使然,沒有任何人有權(quán)利讓你變得活潑。你可以選擇先讓自己的生活過好,先讓自己的工作完善。你可以通過這種安靜傳遞出一種穩(wěn)重、親切隨和的氣息,自然而然地就會有人接近你。
這種交往和接觸可能并不會來得特別迅速,但不用著急。君子之交淡如水,經(jīng)過長時間的交往和接觸,你們慢慢就會成為真正的知心友人。
畢竟,朋友圈終究是經(jīng)過長時間的磨礪才能夠沉淀下來,你慢慢地打磨它、消化它,最終留下來的一定會是陪伴你一輩子的那幾個人。人生而孤獨。安靜也好,活潑也好,不逼迫自己才是最愜意的生活方式。
那如果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處于一個完全不喜歡的群體之中,你又該怎么辦呢?答案是:提升自己。
倘若你沒有在圈子里來去自如的能力,請?zhí)嵘约?。人登高并非為了抱團,只是為了體會不一樣的風(fēng)景,當你有了一覽眾山小的能力的時候,自己選擇的方向就變得多了。
愿你能夠找到屬于自己的知己,也愿你縱然孤身一人,也終究有不那么孤獨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