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絲思
奶奶終究沒有熬過這個寒冬,年前就匆匆離去了。
取到車票后,我與父親坐在候車室里一直沉默著,與周圍熱鬧喜慶的氣氛格格不入。
奶奶去世了,父親和我都猝不及防。父親接到電話后,情緒低落、目光呆滯的樣子我至今記憶猶新。沉默了許久,他心灰意冷地說:“以后我們可能很難回家了?!?/p>
回不了家?回家,這個溫暖的詞,居然有一天離我遠去,令我陌生!
列車來了,我們很快找到座位。父親急忙聯(lián)系家里的親戚,我就趴在窗口看窗外攢動的人頭,似乎每個人都笑容滿面。“春運”來了,該回家了,一整年在外漂泊的孤獨、苦悶和思念此時都被化解。名為“鄉(xiāng)愁”的力量牽動著勇敢的背井離鄉(xiāng)的游子,告訴他們黑夜里也無需擔憂,它會幫助你迎來屬于自己的輝煌。
列車緩緩啟動,窗外的景象逐漸變得模糊,我收回紛亂的思緒。困意襲來,我趴在桌角沉沉睡去。醒來時車已經(jīng)到站了,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我們拿起行李搭上汽車,奔向家的方向。
料理完奶奶的后事,深夜,我躺在床上輾轉(zhuǎn)反側(cè)。常言道,有牽掛的地方才是家。如今沒有了牽掛,這里,還算是家嗎?
我倏地想起小時候背的那首《回鄉(xiāng)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蹦暧讜r不懂這些,如今回想起來,心好似遭遇重擊一般疼。一句“笑問客從何處來”到底包含了多少游子回家的心酸……
這里就是我的家,不論走多遠,只要想到這里,我都會感到很親切。這種獨特的感受生來就有,是每個人的歸屬感,它讓“回家”這平淡無奇的兩個字有了溫度,這是一種刻在骨子里的親情和傳承。
終于沉沉睡去,我卻在夢里遇到了一場大風雪。獨自在風雪夜里走了很久,終于到了魂牽夢縈的家門口,門前的狗認出了許久未歸的主人,激動地大叫表達自己的喜悅,此刻在風雪中跋涉的疲憊感煙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溫暖。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我想,這一定是“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游子們的心之所系吧。
人生可以去的地方很多,可以回的地方卻很少。家與故鄉(xiāng),總是最讓人掛念。
“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但愿,我們都有家可回。
教師點評
小作者記錄了奶奶去世,父親與“我”奔喪回家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在真實經(jīng)歷中思考“家與故鄉(xiāng)”的主題,思考它在我們心靈與生命中的深刻含義。文章沒有落入“思念奶奶”常見的套路主題,而是將自身感受與古人詩句勾連,思考“家”與“故鄉(xiāng)”的關系,在文化層面上開掘得更廣、更深,在平凡中探尋文化的根本。
(黃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