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云忠
摘要:反腐倡廉思想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反腐倡廉理論的最新成果,其內容體系、價值取向和實踐意義值得研究。從公正價值維度理解習近平反腐倡廉思想和實踐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是我們把握反腐倡廉建設著力方向的重要指南和行動遵循。
關鍵詞:反腐倡廉;公正價值;治國理政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0539(2018}02-0004-03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提出:“政法戰(zhàn)線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義之劍,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彼?016年1月的第十八屆中紀委六次會議上強調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義是最強的力量。反腐敗增強了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任和支持,人民群眾給予高度評價?!薄耙苿尤鎻膰乐吸h向基層延伸,對基層貪腐以及執(zhí)法不公等問題,要認真糾正和嚴肅查處,維護群眾切身利益,讓群眾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實際成果。”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這些講話精神凸顯出反腐倡廉與公平正義的密切關聯(lián)?!傲暯娇倳浄锤枷氲墓齼r值意蘊”這一命題中的公正價值意蘊,是從本體論、實踐論、方法論角度考察反腐倡廉思想深刻內涵和重大意義的提法,目的是揭示反腐倡廉思想與社會公正發(fā)展和增強人民群眾公平正義感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公正價值既是習近平總書記反腐倡廉實踐和治國理政的重要價值目標,又是其反腐倡廉思想的主題和主線,為闡釋習近平總書記反腐倡廉思想提供了新視角、新方法,對考察和把握反腐倡廉價值取向和演變趨勢具有借鑒意義。首先,從本體論角度來看習近平總書記反腐倡廉思想內蘊公平正義取向。一是鞏固和完善國家層面的價值觀。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反腐倡廉建設要保障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的實現(xiàn)。腐敗給國家?guī)頍o形的效率損失,破壞公平公正,危及干群關系和社會安定團結,容易導致政府合法性基礎喪失?!包h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是黨的建設的重大任務,是我們黨必須始終高度關注并緊緊抓住不放的重大工作?!蓖ㄟ^與腐敗行為的不懈斗爭,保持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價值追求,為經(jīng)濟發(fā)展、政治民主、文明和諧提供可持續(xù)的動力。二是鞏固和完善社會層面的價值觀,社會層面的價值目標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腐倡廉建設,必須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xiàn)象。共產(chǎn)黨員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除了法律和政策規(guī)定范圍內的個人利益和工作職權以外,所有共產(chǎn)黨員都不得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狈刺貦嗨枷胧且环N價值倡導,為社會自由發(fā)展、平等發(fā)展、公正發(fā)展、法治保證發(fā)展指引了方向。三是鞏固和完善個體層面的價值觀,個體層面的價值取向是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倡導個體價值追求要緊密圍繞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進行,尤其是黨員干部要做出表率,對此提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要求,強調干部清正對于政府清廉和政治清明的基礎作用,也是鞏固和維護個體價值觀的重要保障。
其次,從實踐論角度來看,習近平總書記反腐倡廉建設是促進公平正義的生動實踐。一是重新闡釋政商關系,提出“親清”論,其價值指向就是要適應經(jīng)濟社會新常態(tài)的要求,通過規(guī)范權力關系和利益關系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2016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全國政協(xié)十二屆四次會議的民建、工商聯(lián)委員時把中國新型政商關系概括為“親”“清”二字,一方面期望民營企業(yè)家要“積極主動同各級黨委和政府及部門多溝通、多交流,講真話,說實情,建諍言,滿腔熱情支持地方發(fā)展”,又要“潔身自好、走正道,做到遵紀守法辦企業(yè)、光明正大搞經(jīng)營”。另一方面要求官員“坦蕩真誠同民營企業(yè)接觸交往,特別是在民營企業(yè)遇到困難和問題的情況下更要積極作為、靠前服務,對非公有制經(jīng)濟人士多關心、多談心、多引導,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焙侠淼恼剃P系是“既親又清”的關系,明確了政商關系的邊界和官商的角色,有助于克服“經(jīng)濟人”假設的局限,實現(xiàn)公平正義。二是以制度建設和法治思維固化公平正義的勝利果實,要“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由于“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長期性”,因此“牛欄關貓”是肯定不行的,制定制度“要搞好配套銜接,做到彼此呼應,增強整體功能”。制定和完善一系列反腐倡廉黨內法規(guī),如《中國共產(chǎn)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chǎn)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chǎn)黨紀律檢查機關監(jiān)督執(zhí)紀工作規(guī)則(試行)》《中國共產(chǎn)黨問責條例》《中國共產(chǎn)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等,這些法規(guī)對規(guī)范黨員干部行為具有促進作用,為鞏固公平正義的勝利果實提供了重要保障。三是以治理“四風”和打擊腐敗為突破口彰顯公平正義的信心和決心,“中央提出抓作風建設,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反對奢靡之風,就是提出了一個抓反腐倡廉建設的著力點,提出了一個夯實黨的執(zhí)政基礎的切入點”,“從嚴治黨,懲治這一手決不能放松。要堅持老虎和蒼蠅一起打,既堅決查處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fā)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读暯疥P于巡視工作的一組重要論述》把巡視作為黨內監(jiān)督的戰(zhàn)略性制度安排,發(fā)揮了震懾作用。通過標本兼治行動,調整了從宏觀到中觀、微觀的利益結構,打擊了權錢交易、權權交易等背離公平正義的社會事件,營造了機會公平、程序正義的制度環(huán)境,規(guī)范了政企關系,匡正了社會利益獲取方式和比較標準,反腐倡廉建設促進了社會發(fā)展的公正程度,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公平正義感。
再次,公正價值維度對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反腐倡廉思想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從價值角度來看,反腐倡廉建設是以公平正義為取向的反對腐敗、倡導廉潔的實踐活動,必須在價值取向、制度設計和行為實踐層面堅持公平正義的反腐原則。從主客觀關系角度來看,公平正義既是一種客觀事實狀態(tài),也是一種主觀認知和評價,作為客觀事實狀態(tài)的公平正義體現(xiàn)了社會利益結構的合理性、利益機制的有效性、社會關系的和諧性,反映的是人們從道義上、愿望上追求利益關系特別是分配關系合理性的價值理念和價值標準,體現(xiàn)為一種制度安排,或社會價值分配的實際結果或狀態(tài),即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協(xié)調,全體人民在各盡所能、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的基礎上能夠共享改革發(fā)展成果,可以從權利公平、規(guī)則與程序正義、機會公平、結果公平四個指標來測量社會公平正義的總體狀況。作為主觀認知和評價的公平正義即公平正義感知,是人們用一定的標準對社會層面和個體層面的公平正義事實進行認知加工并做出評判的心理活動過程,體現(xiàn)了人們對利益結構、利益機制、社會關系的感受性。公平正義感是公平正義感知的效果,具有性質和程度的差異。公平正義的客觀層面是主觀層面的基礎和根源,只有構造公平正義的事實狀態(tài),才能最終形成對社會公平正義的感知和評價。
目前,影響社會公平正義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日益突出,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公平正義的追求更加強烈,公平正義也成為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從公正價值維度理解習近平反腐倡廉理論和實踐,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是我們把握反腐倡廉建設著力方向的重要指南和行動遵循。
編輯:魯彥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