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競堯
每年暑假,爸爸媽媽都會送我去綦(qí)江的橫山避暑。在炎熱的重慶有這樣一塊避暑圣地,實在難得。
有時候,婆婆爺爺帶我去爬山。我們一邊走一邊捉蚱蜢、知了、蜻蜓……用松針和松果做鳥窩,還去池塘邊采荷葉,把荷葉當帽子頂在頭上。有一次爬到一座山頂上,我突然看到山下的房子冒出一陣陣青煙,爺爺說:“這是農(nóng)民伯伯在生火做飯。”哦,我在鄉(xiāng)下也幫外婆生過火呢!我對爺爺說:“紅紅的太陽、藍藍的天空、綠綠的大樹、高高的大山、白白的房子、清清的池塘,看起來好像一幅美麗的山水畫!”
有時候,爸爸媽媽上山來玩,我們?nèi)ゴ蚧@球、睡吊床。我跟小伙伴一起下棋、打水仗、躲貓貓,媽媽總是偷偷地給我們拍照。她說:“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這是一幅清平歡樂的村居圖畫!”
我老說南岸的家是重慶,橫山的家不是重慶。爸爸給我看了地圖,原來我們重慶很大很大,橫山在重慶的綦江區(qū),地圖上只有一顆豆子大小呢!
父母寄語:對于“家鄉(xiāng)”,“10后”孩子們多半是懵懂無知。動筆之前,我先跟孩子聊了一下他的家鄉(xiāng):重慶有火鍋、高樓、輕軌,還有高山……我不失時機地引導他:“說到高山,你每年都會上橫山避暑呢!”于是孩子慢慢理順了思路,逐步體會到“作文來自于親歷”,體會到“以點繪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