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寶民
王莽篡漢自立為皇帝后,想改變太后在漢朝時的名號、更換她的璽印和綬帶,可他擔心此舉會激怒太后,所以一直不敢向太后提出。有一個叫王諫的人,是王莽的遠親,特別善于奉承、拍馬,他一直想巴結王莽,但苦于沒有機會。后來通過王莽的言行,他揣摩到了王莽的心理,就立即上書說:“上天廢除漢朝而建立新朝,太皇太后不應該再稱尊號,應當隨著漢朝一起廢除,以順應天意?!蓖趺Э吹酵踔G的這份奏報后,就乘車來到太后宮,把這份奏書的內(nèi)容告訴了太后。太后看罷,面無表情地說:“他 (指王諫) 說得很對?!蓖趺Р煅杂^色,見太后對此事心有怨言,就立即表現(xiàn)了一副憤怒的樣子說:“提這種建議的人,是背親逆德之臣,罪該處死!”回來后,王莽就下令用鴆酒毒死了王諫。
過了一段時間,又有一個拍馬的來了,這個人是冠軍縣人張永,張永獻上了一塊銅璧,上面有“太皇太后當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幾個字,王莽看罷,就下詔說:“我把這塊銅璧給大臣們看,他們都說:‘好極了!上面的文字,不是鐫刻的,也不是寫上去的,而是自然而然產(chǎn)生的。我低頭思索,覺得皇天立我為天子,改太皇太后名號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這既符合新舊兩個朝代更替的實際,也沒有虧待漢朝。這是太皇太后應當成為經(jīng)歷改朝換代的國母的征兆。我敬畏天命,怎敢不順從!我要選擇吉日祥日,親自率領公卿諸侯,向太皇太后奉獻新朝的璽印和綬帶,以便順從天意,昭示四海。”太后看到了這份詔書后,就聽從了王莽的建議,太后的名號就這樣改過來了。隨后,王莽便把張永冊封為貢符子。
王諫和張永,都是馬屁精,而且都是在同一件事情上向王莽拍馬,但結局卻大不相同—— 一個被毒死,一個升了官兒。為什么會出現(xiàn)反差這么大的結局呢?筆者認為,純粹是運氣使然——王諫被毒死,是由于他運氣不好;張永獲得提拔,是由于他運氣好到家了。
其實,當王莽拿著王諫的奏書去向太后匯報的時候,他心里對王諫是感激萬分的,也是準備等事成之后,對王諫進行封賞的;可是,當他從太后的表情中看出太后心中對這件事有意見的時候,他的態(tài)度立即來了個180°的大轉彎—— 開始譴責王諫,把責任都推到王諫身上,而且,為了洗脫自己,討好太后,他下令把王諫毒殺了。王諫離受到寵幸只有一步之遙,卻瞬間失去一切 (包括身家性命),這不能怪他不努力,也不能怪他不聰明,只能說是點兒背。而張永之所以能成功,恰恰是因為他是在正確的時間做了正確的事,當張永獻上銅璧的時候,形勢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太后在這個問題上已經(jīng)想通了,所以沒發(fā)表反對意見,太后名號就順利更改了,所以,王莽就重賞了張永。
由此可見,拍馬這件事,有著極大的不確定性,不一定都能達到目的,馬屁拍到馬腿上的事情也極有可能發(fā)生。
(摘自《羊城晚報》 圖/亦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