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展奮
冬至那天去某中醫(yī)院,發(fā)現就診人數陡增。一進冬令,來“調理”的,人山人海,儼然醫(yī)院的營收旺季。
冬令調理,原本沒錯。但細問之下,竟然十有八九是來開“膏方”的,以為膏方就是調理。再細看,“八九”又大都“中年猛男”,個個龍驤虎步,“紅白蛋春”(滬語紅光滿面),復細想,是了,這么好的身體,還來“補”什么呢?恕我爆粗,無非來補“那話兒”的,所謂“冬令進補,春天打虎”,幾乎成為心照不宣的意淫——入冬就早早地蓄謀了,舊家什翻翻新,一過驚蟄就打“虎”,“雌老虎”、“胭脂虎”,見虎就打么?
算我多管閑事,在這里頗想對“打虎英雄”進一言:妄補戕身。
每年冬至,國醫(yī)大師裘沛然先生就門前華蓋車馬喧——成群結隊的膏方索求者,上迄朝廷,下到士紳,通過各種高層的招呼而滲透到“茅廬”來,有的的確有病,更多的人并沒病,只是想“更男人”,真所謂:
廳堂舉目腦滿腸肥,
手中大禮金碧輝煌,
頻頻攪動厚厚舌苔,
異口同聲膏方膏方。
可憐90多歲的老人,成天打量著一條條哈喇著熱氣、哈喇著臭氣的厚膩舌苔,熏蒸之下,幾近崩潰。
裘老說:“大家可想過,膏方最初不是經濟繁榮的產物,而是物資短缺時代的產物?古人僅在祭祀或慶典時,才得食肉。漢民族肉食稀缺,長達2000年沒有徹底改觀,為改變熱量不足、肉食不足現象,古人的智慧是‘四兩撥千斤,利用人體‘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特點,選用植物和動物的精華,在冬天補充人體平日匱乏的脂肪、蛋白質、糖類等,所謂‘補不足,主要還是補虛:氣虛、血虛、陰虛、陽虛,但現在呢?”
記得裘老說到這里感慨很久,說:“現在的人,只有‘撐死的,哪有‘餓死的!對快撐死的還惡補,那不是謀財嗎!”
裘老并不反對膏方,只是反對妄補。大概是對長期食物不足的“報復性反彈”。暴飲暴食的人體,好比一爐膛,以前燃料不足熄火,如今焦炭壅塞,同樣窒息,而“惡補”,就是追加焦炭,就是堵塞氣道,更有愚者,一旦那話兒疲軟,就以為“虧”、“損”、“虛”,一味打雞血,殊不知,若“補益過多”, 則陽氣過亢,易致“壯火食氣”,結果一如氣壓過高的煤氣,反把火苗沖熄,此即饕餮猛男,越補越衰的道理……
裘老去世多年,妄補之風不但越刮越烈,中藥“不藥”的內幕也日漸曝光。報載“地道藥材”,不但再不地道, 而且飽受“搶青”、“轉基因”、胡亂炮制以及“藥渣化”之苦。說起“藥渣化”,基本就是“攝魂大法”,那就是運用現代技術,把名貴中藥的有效成分都萃取了。當下的市場,據說70%的冬蟲夏草被萃取了,同樣被萃取的還有人參、黃精、黨參 、黃芪、洋參、黃檗、首烏、五味子、山茱萸、淫羊藿、穿山甲、紫河車……
如果我沒有記錯,上述諸藥正好都和膏方有關,那么對真正需要進補的患者來說,沒魂的“藥渣”又有何用呢?
如此看來,該補的和不該補的都沒補著。那么,這個冬季誰在進補呢?或者說,無數的膏方究竟滋潤了誰呢?
產業(yè)鏈在竊笑。膏方節(jié)將繼續(xù)。
(摘自《我的最后一張底牌》 新星出版社 圖/陳明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