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心
劉欣如是福建省廈門市一位全職媽媽。8年前追趕赴美生子的潮流,誕下“美寶”杰杰。然而回國后,往日的虛榮逐漸褪去,除了美國護照,杰杰和別的孩子沒有絲毫區(qū)別。為讓孩子盡早接觸美式教育,她想出一記妙招——和另一位媽媽組團赴美拼養(yǎng)孩子!這種方式聽起來很新潮,可真正實行起來,靠譜嗎?
今年42歲的劉欣如家住廈門市集美區(qū)。2006年,劉欣如與廈門一家服飾公司的陳大明相戀并結(jié)婚。婚后不久,丈夫陳大明就被公司提拔為銷售總監(jiān),收入大幅提升,兩人也順理成章地將懷孕生子的計劃提上了日程。
2009年12月,劉欣如欣喜地發(fā)現(xiàn)自己懷孕了。在小區(qū)散步聊天時,她結(jié)識了不少孕媽。她們當(dāng)中有不少都在積極籌劃著辦理簽證,準備去美國生孩子。她們告訴劉欣如,赴美生子有不少好處:比如,孩子一生下來就是美國籍;長大后讀大學(xué)可以申請到美國公民才能享有的獎學(xué)金;可以無條件留在高收入的美國工作,以及美國全面的醫(yī)療保障等等。而且,赴美生子的費用據(jù)說只要20萬就可以全部搞定。劉欣如聽了,動了心。事后,劉欣如和陳大明一商量,一致認為這筆投資劃得來。很快,劉欣如找了一家赴美生子月子中心,順利辦理了赴美的簽證手續(xù)。
2010年7月,已經(jīng)懷孕近30周的劉欣如來到美國洛杉磯的一棟別墅里待產(chǎn)。在這里,她認識了不少和她一樣目的的孕媽。2010年9月20日,劉欣如終于在醫(yī)院順利產(chǎn)下一名男嬰,取名為杰杰。當(dāng)年12月,陳大明飛到洛杉磯接妻兒回家。
回國后最初幾年,劉欣如身邊的親友對他們夫妻無不心生羨慕,公婆逢人便夸媳婦有遠見、有魄力,為陳家生了個“美國寶寶”,一出生就贏在了起跑線上。然而,隨著兒子日漸長大,劉欣如夫婦發(fā)現(xiàn)他們并沒有移民美國的計劃與實力,除了那張能證明身份的美國護照,杰杰和別的孩子沒有任何區(qū)別。到了該上幼兒園的年紀,劉欣如也只能讓他和其他孩子一樣,在居住小區(qū)的私立雙語幼兒園就讀。
對此,劉欣如心里很不是滋味。如果兒子依舊按部就班在國內(nèi)接受應(yīng)試教育,成年后即使在美國上學(xué)、就業(yè),也很難融入美國的文化及主流社會,那么,當(dāng)年自己費盡辛苦赴美生子又是為了什么?想到兒子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如果赴美讀書,便能享受美國公民13年的免費義務(wù)教育,何樂而不為?劉欣如再次燃起雄心壯志——一定要把杰杰送到美國。然而,美國并沒有針對未成年人的陪讀簽證,未成年的孩子在美國接受教育,父母只能選擇短期的旅游簽證入境。旅游簽證雖然最長可在美國逗留6個月,可一旦被美國海關(guān)懷疑,下次續(xù)簽則很可能被拒。
怎么辦?這時,劉欣如的手機微信收到一條消息。原來是她赴洛杉磯生子時,認識的孕媽歸國后組建的“赴美媽媽群”發(fā)來的。群里面,大家正在熱火朝天地組團拼購化妝品。劉欣如心生一計,現(xiàn)在出門可以拼車,網(wǎng)購可以拼團,那能否找個有同樣需求的人一起將孩子送到美國拼讀、拼養(yǎng)呢?
劉欣如在群里拋出了自己的想法,很快,一個同在廈門叫胡穎的人聯(lián)系了她。當(dāng)時在美國待產(chǎn)時,比自己小3歲的胡穎住在和劉欣如比鄰的另一幢別墅里,因為同是廈門人,倆人常在一起聊天。胡穎回國后不久,她的富商丈夫便提出了離婚,如今,分得一半財產(chǎn)的她帶著兒子壯壯獨自生活。恰好,胡穎也有把兒子送到美國的想法,兩人一拍即合。
很快,劉欣如和胡穎兩人碰了面。經(jīng)過很周密的籌劃,兩人決定,以季度為周期,通過旅游、訪友的簽證,輪流赴美照顧兩個孩子。比如,1-3月劉欣如去,三個月后,換胡穎去。這樣不僅可以避免被懷疑有移民傾向,還可以兼顧家里。當(dāng)劉欣如欣喜萬分地向陳大明匯報時,卻被潑了冷水:“兒子這么小就送到美國,那我豈不是很長時間都看不到他?再說,那個胡穎是什么人,你了解嗎?”為徹底打消丈夫的顧慮,劉欣如請胡穎和她的兒子壯壯一起來自己家做客。陳大明看胡穎氣質(zhì)出眾、言談舉止端莊大方,兩個孩子在一起也玩得特別開心,便沒有再提出反對意見。
2016年,劉欣如和胡穎一同帶著孩子赴美,在科羅拉多州一所幼兒園學(xué)前班(相當(dāng)于國內(nèi)幼小銜接班)辦理好入讀手續(xù)、租好了公寓,將一切打理好后,按照計劃,先由胡穎照料兩個孩子,3個月后,劉欣如來替換她。起初,她們彼此配合無間,兩個孩子也很快適應(yīng)了當(dāng)?shù)氐纳?。每次,劉欣如看著兩個孩子爭先恐后地向她描述幼兒園里的生活,她便由衷地為自己這一“拼養(yǎng)”計劃叫好。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小矛盾就慢慢地凸顯了出來:比如,胡穎大手大腳慣了,總愛給公寓里增添些各種各樣的家具,因為所有費用都是AA,這讓劉欣如頗有微詞;劉欣如在美國照料孩子的時候,隔三差五都會讓壯壯和媽媽視頻聊天,而換胡穎的時候,經(jīng)常隔一周才視頻一次。劉欣如請求視頻聊天時,沒聊上幾句,胡穎便過來提醒孩子該上床睡覺了。時間一長,她心里對胡穎的抱怨就漸漸多了起來。
人在國內(nèi),可劉欣如的這顆心卻始終懸著。陳大明每天下班回家,劉欣如便總拉著他吐槽胡穎,擔(dān)心這擔(dān)心那。陳大明忍不住懟了回去:“我之前就說過,孩子還小,在國內(nèi)挺好,你不聽!現(xiàn)在我連孩子的面都見不著,你還隔三個月就往美國跑,你不在,我連頓熱騰騰的飯都吃不上!現(xiàn)在,你看你整個人六神無主,這過的是什么日子???”劉欣如便不再言語。
好不容易熬到了美國幼兒園放假的時間,胡穎帶著兩個孩子回了國。自打兒子回國后,劉欣如便忙著帶兒子拜會各路親朋好友,杰杰中英文夾雜著向大家講述在美國的趣事見聞,讓親友們大開眼界,劉欣如心里頗為得意。所以,即使丈夫?qū)掖翁岢鲆寖鹤踊貒?,劉欣如都沒有理會。
假期之后,劉欣如和胡穎一起又帶著兩個孩子登上了赴美的征途。因為孩子,忽視了丈夫,劉欣如心里也有幾分歉疚。為穩(wěn)定國內(nèi)的“大后方”,劉欣如在美國買了不少營養(yǎng)品,委托胡穎帶回國給陳大明。她告訴胡穎,陳大明不會燒飯,如果方便,能否請她時常幫忙照顧下家里,就算是隨便給他下碗面也好。胡穎一聽,立馬答應(yīng)下來,說:“放心,我回國也沒什么事,有空我就幫你照顧下陳哥!”劉欣如見胡穎一臉真誠,對她很是感激。
這一次,劉欣如來接班時,發(fā)現(xiàn)兒子杰杰與胡穎的關(guān)系越來越親密,總是一口一個“胡媽媽”。胡穎啟程回國時,杰杰還一把摟著胡穎,略顯傷感地說:“胡媽媽你別走,我舍不得你?!边@讓她這個親媽見了,難免心生醋意??伤D(zhuǎn)念一想,這代表胡穎是真心把自己兒子當(dāng)親兒子看待,是好事,便也沒有多想。
劉欣如自己沒在意,但孩子卻在心里將兩位媽媽做了比較。美國的幼兒園會有很多開發(fā)智力的手工活動,比如組裝模型。兩個孩子因為在國內(nèi)沒有接觸過這些,在學(xué)校便稍顯落后。之前胡穎為了幫孩子們解決這個問題,便常常在家里和他們一起組裝各種模型,孩子們非常有興趣。
現(xiàn)在換劉欣如了,每次孩子們跟她匯報,幼兒園又做了某項手工,希望在家里重做一遍時,劉欣如總幫不上忙。兒子杰杰則當(dāng)面指責(zé)她:“你怎么那么笨!胡媽媽就什么都會!”每每這個時候,劉欣如心里跟吞了只蒼蠅一樣難受。
原本胡穎就是“教育心理學(xué)”專業(yè)的碩士,教育孩子很有自己的一套。她主張讓孩子們自由發(fā)展,幼兒園里的各種活動,胡穎總是鼓勵兩個孩子積極參加。而劉欣如總是擔(dān)心兩個孩子的安全問題。
一次,孩子們要參加幼兒園組織的野營活動,劉欣如想到要在野外過夜,怕不安全沒有同意。杰杰便很生氣地沖她吼道:“你總是管著我,這不準那不準,上次野游,胡媽媽就讓我們?nèi)チ?。還是胡媽媽好!我不要你在這里,你走,我們要換胡媽媽來!”說完,將她猛地一把推開,劉欣如沒站穩(wěn),一屁股坐在地上,心碎不已……
野營沒去成,那幾天,兒子硬是沒跟她說過一句話。那段時間,兩個孩子天天給她出難題,壯壯不聽話就算了,自己的兒子杰杰也成天故意跟她找茬兒,有時候還威脅道:“你不讓胡媽媽來,我就不上學(xué)!”看著自己含辛茹苦養(yǎng)大的兒子,心里口里念叨的竟是別人的媽媽,劉欣如深夜躺在床上常常掩面而泣:也不知道胡穎給孩子灌了什么迷魂湯,居然讓他們母子關(guān)系走到了這樣的地步!
孩子成天和自己作對,讓劉欣如心痛難忍,然而,國內(nèi)的家里也出了大問題——那天,兩個孩子去了幼兒園后,劉欣如接到母親打來的電話,不容分說,要她立刻回國。劉欣如忙追問發(fā)生了什么事,母親捶胸頓足地說道:“女兒,你糊涂啊!你人在國外操心孩子,你老公可是在家里養(yǎng)了個狐貍精啊!”
原來,這天,劉欣如母親帶著東西從福州來廈門看女婿,豈料,竟然撞見了穿著睡衣的胡穎,而女婿也赤裸著上身……聽著電話那頭,母親講述著她自己看到的情景,劉欣如不寒而栗,如五雷轟頂。她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便給陳大明打去了電話質(zhì)問。沒想到,陳大明對發(fā)生的一切直言不諱。
原來,胡穎每次回國都幫劉欣如給陳大明捎去東西。那是一個周末的中午,胡穎去陳大明家,看到他正在吃外賣,換下來的衣服胡亂堆著,廚房里鍋碗瓢盆亂七八糟丟在那兒……胡穎微笑著調(diào)侃道:“陳哥,你這完全是單身漢的生活?。 标惔竺鳠o奈地笑了笑。緊接著,胡穎里里外外幫忙收拾打掃了一番。忙完后,胡穎又給陳大明做了頓豐盛的晚餐。陳大明看著胡穎身著連衣裙,裊娜的背影在自己家里忙來忙去,一時出了神。胡穎臨走時,還溫柔地叮囑他:“陳哥,想吃什么就給我打電話吧,不要老點外賣,不干凈,我來給你做!”陳大明不住地表示感謝。當(dāng)晚,他失眠了,腦海里總是晃動著胡穎的一顰一笑。其實,早在陳大明第一次與胡穎見面時,他就對胡穎頗有好感,比起自己的妻子,胡穎說話讓人如沐春風(fēng)、相貌身材俱佳。
第二天傍晚,胡穎又拎著菜到了陳大明家。一進門她便解釋:“我想你肯定不好意思給我打電話,就不請自來了。反正我也是一個人吃飯,咱倆還可以湊個飯搭子!”陳大明趕緊把胡穎迎進了門。晚上,陳大明特意開了瓶自己珍藏很久的紅酒。兩人越聊越投機。那晚,借著酒意,兩人睡在了一起……
從那以后,胡穎幾乎每天都來給陳大明燒飯。周末,陳大明還開車帶著她出去游玩,兩人變得難舍難分,直到被岳母撞見。
電話這頭,劉欣如聽著丈夫講述著這一切,猶如墜入地獄,撕心裂肺地大哭起來。
事情發(fā)生后,胡穎第一時間聯(lián)系了自己在美國的遠房親戚從公寓處將兒子壯壯接走,代為照料。劉欣如悲憤交加,當(dāng)場拿著刀恨不得將胡穎的兒子給殺了,以解自己的心頭之恨,幸好被旁人緊緊抱住,而兒子杰杰在旁邊一副受驚的表情也讓她終于冷靜了下來。劉欣如左思右想,不甘心,打電話質(zhì)問胡穎,為什么要做破壞她家庭的事情?胡穎一開始還不肯承認,最后,被逼急了竟然說:“當(dāng)初不是你要我順帶幫忙照顧你先生的么?”一句話如一把刀一樣,刺進劉欣如心里。她一心想讓孩子接受美式教育,沒想到“拼讀”“拼養(yǎng)”竟拼出來一個登堂入室的“小三”!劉欣如氣瘋了,她不顧一切地趕緊給兒子辦了退學(xué)手續(xù),帶兒子回國。
然而,已經(jīng)非常適應(yīng)美國生活的兒子杰杰卻不明白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他只知道自己的媽媽像發(fā)瘋了一樣,對好伙伴壯壯大吼大叫,又逼著自己回國,他對母親的舉動充滿了怨恨。在登機起航回國的那一刻,杰杰抹著眼淚,狠狠地瞪著劉欣如說:“媽媽,我恨你!”回到廈門后不久,陳大明便向劉欣如提出了離婚,并協(xié)議家里的大部分財產(chǎn)和兒子都歸女方。劉欣如身心俱疲。面對一個已經(jīng)徹底變了心的丈夫,她已經(jīng)無力去挽回,而看著與自己已經(jīng)心生嫌隙的兒子,她知道,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編后]如今出國留學(xué)的孩子逐漸低齡化,而在美國,未成年的孩子留學(xué),并不支持父母陪讀,只能通過寄宿在學(xué)?;虍?dāng)?shù)丶彝斫鉀Q。這種情況,孩子長期和父母分離,感情難免疏遠,孩子在寄養(yǎng)家庭還會遭到一些漠視和情感上的忽略。
誠然,“組團拼讀”是通過鉆旅游簽證的空子,應(yīng)對上述問題的一種美好向往。但現(xiàn)實永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復(fù)雜,真正實行起來,恐怕還是會出現(xiàn)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試想,不同的人照料孩子,生活習(xí)慣不同、教育理念不同,即便親如一家,也會因各種瑣事矛盾重重,何況,和劉欣如組團的是一個非親非故的外人。對于孩子而言,再好的條件都比不上父母至親陪伴左右、父母和睦所能提供的家庭教育與氛圍。
編輯/邵鸞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