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應峰
因身體不適,我醒來的時候,靜夜深深。黑寂中,我側過身去,看見從厚厚的窗簾透進來了一些微光,我近距離看見了平躺的妻子臉部高低有致剪影一樣的輪廓。那是微光勾勒出來的線條,雖然隱隱約約,但在近距離的觀感中依然分明。
世間萬物都有輪廓?;蚍交驁A,或曲或折,或剛或柔,或保守或夸張,或秀美或奇詭,有的甚至不可想象。太陽的輪廓是一個渾圓,正是這個渾圓,予人以熱烈,予人以溫暖,予人以亮色,予人以活力,予人以生機。而月亮的輪廓,總在演變,圓了缺,缺了圓。正是因了它的圓缺,人們才賦予她清冷、孤獨、高遠的秉性?;ㄇ霸孪?,清輝麗影,迷離朦朧,總是讓人浮想聯翩。月的圓缺,左右著人心深處的悲喜進退。
遠遠地,我們最常見的,是山的輪廓、建筑物的輪廓、樹的輪廓。再往小處一點看,我們看見一個坐著、站著、走著或舞蹈著的人的輪廓。
山的輪廓,我們看見的是一些簡潔的、動態(tài)十足的線條。就在這簡潔的線條之中,該有多少自然態(tài)勢、大千氣象在蓬勃舒展,又有多少歡喜哀愁在繁衍生發(fā)呀!這遠遠的,一道閃電一樣的輪廓,將屬于神奇大自然的一切的一切,都輕描淡寫、一筆帶過地概括了。
陽光下,建筑物的輪廓,我們看見的是外在的靜態(tài)的形與狀,我們看不見內在的構架和蘊含,我們看不見其中容納有多少故事,多少人間的煩惱心事,我們難以想象其中孕育的思想,飽含的激情,及其溫情脈脈的一面。
我們遠遠地望見一棵樹,它有時像一朵綠色的云,有時像一只空空的鳥巢,有時又如一種吶喊著的姿態(tài)。
我們看見一個人的輪廓,或清瘦,或臃腫;或凸凹有致,或婀娜多姿。
畫速寫是記錄事物輪廓的一種方式。無論畫得好與壞,也無論審美素養(yǎng)的高與低,只要喜歡,就可以用紙和筆隨時記錄,它帶給人們更直觀、更有人情味的輪廓體驗。我們看一幅中國畫,看見的就是水墨堆積或線條勾勒出來的事物的輪廓。它們以一定的形狀邊界或外形線,向我們展現著變幻多姿、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中國畫寫意,寫的就是事物的輪廓,中國畫也正是這樣將復雜的事物一點一滴地變簡單的。
就算是有色彩,也只是浮光掠影,只能以類似的顏色描繪事物的輪廓。輪廓,不是活生生流動著的現實,而是對事物的一種感性修飾,它淡化了所有的細節(jié),更淡化了所有的蕪雜,顯得干凈而沉靜。輪廓,就算有優(yōu)劣,也取決于人們對事物的感覺,這種感覺當然因人而殊,因人而異。
詩歌所描繪的,大抵就是緣于內心的一種美麗的輪廓。《雨巷》中撐著油紙傘的那個美麗女人,你能說你想象中所能看到的不是她美麗的身影?正是這個輪廓一樣的身影,讓這首詩有了生機和活力,顯得綽約迷人,趣味盎然。
常態(tài)生活中,我們看見過許多事,許多物,許多人。但我們看見的,大抵都是這些事、物、人的外在輪廓。我們在有限的生命中,無法把所有的事情看清楚,弄明白,能看清它們輪廓之一二,已算是此生有緣,此生之幸了。
(編輯 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