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立芳
(遼寧省朝陽市中心醫(yī)院 普外一科,遼寧 朝陽 1220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工作壓力的增大,膽結石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膽結石手術是疾病治療中常見的手術,但手術具有風險性,容易對患者的身體及心理造成嚴重傷害,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在原有的治療效果上加強對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干預,能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因此,本文選取50例膽結石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干預組進行了人性化護理干預并取得非常好的療效,具體報道如下。因此,本文選取50例膽結石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干預組進行了個性化護理并取得非常好的療效,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50例膽結石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每組25例。對照組: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齡47~75歲,平均年齡(61.12±8.23)歲;干預組:男11例、女14例,年齡46~78歲,平均年齡(60.36±7.17)歲;兩組膽結石手術患者的一般資料分析(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干預)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健康宣傳和基礎護理,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并做好詳細記錄;干預組(個性化護理):
1.2.1 溝通介紹:患者入院之時,護理人員應該熱情主動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交流,第一時間與患者及家屬介紹醫(yī)院科室的具體情況、主管醫(yī)師、護士長以及主要護理人員,以便配合治療和護理。護理人員要帶領患者進行各項檢查并反映給主管醫(yī)師,方便主管醫(yī)師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同時,護理人員要全程陪同,整潔的儀容儀表、溫和的態(tài)度和溫柔的語言,給患者及家屬留下良好的印象。
1.2.2 飲食護理:由于膽結石患者需要手術治療,患者常出現術前焦慮的現象,常引起食欲不振等不良現象,且大部分的患者會出現膽汁反流性胃炎等并發(fā)癥,因此護理人員應叮囑患者家屬在準備患者膳食方面,多以流質食物及清淡飲食為主,盡量避免辛辣刺激性及高油脂性食物[2],同時要按時輸營養(yǎng)液,補充患者每天所需的能量,幫助患者保持體力。
1.2.3 心理干預:由于膽結石手術需要通過手術治療來改善患者的病情,在整個手術治療以及術后治療過程中,患者需要長時間的住院觀察治療,因此不同病情的患者相應程度上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術前焦慮的現象。護理人員應該加強對患者術前不良情緒以及心理狀態(tài)的觀察,同時還要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重視對患者的心理干預,通過與他們的溝通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環(huán)境,幫助患者建立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還要認真、耐心聽取患者的傾訴,必要時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3],幫助患者保持一個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配合治療。
1.3 觀察指標:本次對比試驗,以分析觀察兩組患者術前焦慮程度以及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為標準。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 20.0軟件處理,進行t或卡方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在實驗結束后,兩組患者術前焦慮程度見表1。兩組患者的焦慮、煩躁、抑郁以及情緒激動的比較干預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患者焦慮程度對比[n(%)]
2.2 實驗結束后,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見表2。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干預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
膽結石是發(fā)生在膽囊內的結石,其發(fā)病率與年齡增長成正比,膽結石通過手術治療得到有效的控制[4],但膽結石患者在術前較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臨床上采用的常規(guī)護理方式未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術前焦慮情況,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治療效果。與常規(guī)護理干預相比,人性化護理干預能從根本上解決現存的護患之間的矛盾,同時人性化護理干預的本質在于激發(fā)人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創(chuàng)新性,從而實現預定的目標。對膽結石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干預,能幫助患者更好的了解自己病情,了解自己的治療情況,不僅能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術前焦慮情況,增加患者的依從性,提高患者治療效果,從而達到提高患者的康復率的目的[5]。
通過本次對50例膽結石手術患者進行研究表明:兩組患者術前焦慮程度以及護理滿意度比較且干預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總而言之,個性化護理對膽結石手術患者的術前焦慮有良好的護理作用;因此,個性化護理是一種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的護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