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路
《水滸傳》中出現(xiàn)的第一個“八十萬禁軍教頭”不是林沖,而是林沖的同事王進。比起林沖,王進顯然十分低調(diào),既沒多大名氣,也沒太多情節(jié),只因為沒有賞識他的上司。
當時的禁軍教頭和今天的軍隊教官不同,沒有科學的管理和實際的考核事務(wù),所以他們的工作內(nèi)容很稀松,很多人請病假、事假,往往半個月甚至幾個月不來上班。這種情形一直到高俅做了太尉才有了改變。
新官上任三把火,高俅從高官跟班搖身一變成了殿帥府太尉,于是他一上來就看花名冊,結(jié)果看到了教頭一欄里王進的名字。高俅立刻留意了。
原來,高俅當年還是東京(今開封)城里幫閑打混的足球小子“高二”時曾耍過棒,結(jié)果遇上一個高手。高手動手之際將高俅一棒打翻,讓高俅整整三四個月都臥床不起。這個高手正是禁軍里面的王教頭。當年那個王教頭是否就是花名冊上的這個王進呢?
很快,手下人告訴高俅,當年打得高俅屁滾尿流的王教頭是王進他爹,退休且去世好多年了,王進就是接老爹的班才得了禁軍教頭這碗飯吃。高俅冷笑了一聲:當年我治不了你爹,難道今天還治不了你嗎?這筆賬正好和你慢慢算。
于是高俅開堂和殿帥府所有人員見面,按照手續(xù),各呈手本,開報花名。但王進沒有來見他,因為請了病假。
王進的病假是真是假?《水滸傳》對此一字不提,只說他請了半個月的病假,但是事后也不見王進咳嗽、吃藥,倒是長途奔走一點兒不慌,與史進過招也無半點兒病弱跡象。所以,王進的病假很可能是假的。
有了這個把柄,高俅十分高興,立馬差人抓王進過來問話。王進只好來見,對著高俅拜了四拜,然后立在一邊,高俅便質(zhì)問他三條罪狀: “這廝!你爺是街市上使花棒賣藥的,你省的甚么武藝!前官沒眼,參你做個教頭。如何敢小覷我,不伏俺點視!你托誰的勢要,推病在家,安閑快樂!”
第一條是說王進老爹使棒的罪過。其實使棒有什么罪過?高俅無非是記恨王進老爹將自己打了的往事。第二條高俅是說前任的過錯,做事太沒原則,居然隨隨便便就讓王進做了教頭。這條當然是虛的,高俅不至于為了這個去找前任的不是。高俅列舉的第三條就落到王進身上了:自己上任第一天正要立威,王進居然敢裝病不來上班,這是什么意思?
真正的過錯就是第三條,但這種錯可治可不治,可大治也可小治,根源卻在第一條,高俅就是要讓王進來償還當年王進老爹的錯。所以幾句話一說,高俅便喝令左右拿下王進來打。
好在王進平日里與同事們相處得很好,人緣不錯,所以在大家?guī)兔φf情下,王進最終躲過了這一頓打。
然而王進是個聰明人,他一抬頭,認出了太尉原來就是當年的“高二”,心里立刻明白了。他回家跟老娘一說,老娘比他更明白: “我兒,三十六著,走為上著?!毖巯赂哔垂倘火埩四氵@一次,日后怎么辦?就算你賠著小心也擋不住他的算計。就算高俅不算計你,殿帥府里能沒幾個陰險小人?他們?yōu)榍蟾毁F,說不定就拿你當墊腳石,尋些不是收拾你,來討高俅高興,這樣一來你豈不是更慘?所以,思來想去,還是趁被套牢之前提前離場方為上策。
老娘這么說,其實王進也是這么想的。他已然想到梁山有個老種經(jīng)略相公,其手下軍官都很欣賞自己的槍棒,若是去那里,估計就不會有禍事。于是母子一合計,立刻向梁山奔去。
然而這事并不真的可行。王進出逃之后,高俅大怒:“賊配軍在逃!看那廝待走那里去?”結(jié)果王進成了通緝犯,懸賞文書發(fā)到了全國。
幸虧王進并沒有真的去梁山,前期落腳到了華陰縣史家莊,而通緝文書顯然沒有發(fā)到這么偏遠的鄉(xiāng)下地方,畢竟誰能想到王進在大逃亡半途還能停下來收個徒弟教棍法呢?
等到王進在史家莊教完史進這個徒弟再去梁山,已經(jīng)過了許多時日,高俅抓人的心思也沒那么迫切了,各州抓不到人也基本歇菜,而老種經(jīng)略相公那邊也沒把這通緝令當回事,事情慢慢就淡化了。于是王進抵達了西北,后面的情節(jié)《水滸傳》便不提了。
盡管王進的名氣沒有林沖高,但他比林沖幸運一些:及早抽身,避免了家破人亡、被逼上梁山的命運。
有意思的是,雖然《水滸傳》沒有提到王進后來的故事,但王進這人是有真實原型的,歷史上他也確實是得罪了高官,后來抵達梁山,當了個小軍官,立了些戰(zhàn)功,后又轉(zhuǎn)到北宋名將種師中的旗下。種家軍在北宋是一支戰(zhàn)斗力不錯的勁旅,王進在種家軍中大』身手,后來在金軍進攻太原的戰(zhàn)役中戰(zhàn)死沙場,可以說死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