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成
1940年9月,德國開始對首都倫敦實施戰(zhàn)略性轟炸。大量民房被炸毀,工廠、學校、工業(yè)中心等遭到重創(chuàng),眾多市民在轟炸中喪生。
一天晚上,連日的轟炸仿佛已經過去,整個城市都沉浸在一片祥和之中。長期生活在戰(zhàn)爭中的倫敦市民想借此機會緩解一下緊張的神經,于是有人向廣播電臺提議播放幾首樂曲,讓大家高興一下。
廣播電臺的工作人員馬上將這一提議告訴了臺長,臺長又向倫敦市長請示。市長權衡再三,下發(fā)了播放的批示。
隨后,一首世界著名交響曲立刻傳遍了倫敦的大街小巷,人們聽得如癡如醉。可就在這時,一聲巨響打破了這個城市的祥和氛圍,緊接著,炸彈像雨點般飛瀉而下,倫敦頃刻間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
敵人的轟炸機怎么會突然出現呢?原來,當人們陶醉在音樂中時,一架敵機正躲在離倫敦不遠的夜空中偷偷觀察著這里的一切,并伺機實施轟炸任務。
這是德國轟炸機群的一架領航機。這架飛機上裝有接收方向很強的無線電收信機,是德國花費巨資新研制的導航設備,專門用于夜間導航。當飛機的航向對準倫敦的廣播信號發(fā)射塔時,收信機收到的廣播信號就強,一旦偏離了這個航向,信號就會變弱甚至沒有。這樣,轟炸機就可以依據信號的強弱來不斷修正航向,準確地飛向目標區(qū)域。
正是倫敦廣播電臺播放出的強大音樂電波引來了德軍轟炸機,讓其順著電波,在音樂聲中飛臨倫敦上空,把大量的炸彈投向倫敦市內,使市民遭遇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