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山
受巫蠱事件牽連,漢宣帝劉詢不到一歲便開始蹲監(jiān)獄,是掖庭令張賀把他撫養(yǎng)成人的。所以他兒時的玩伴不是皇親貴戚,而是長安胡同里那些到處瘋跑的小野孩,戴長樂就是其中之一。后來劉詢坐上了龍椅,不忘舊情,順手把戴長樂拽進了上流社會。
戴長樂出身底層,突得高位,有些得意忘形。有一回,漢宣帝要去祭祖。在古代,拜祭太廟可是最隆重、最莊嚴的儀式之一,因為怕出錯,得事先彩排。彩排時,皇帝不能出席,要找個替身,找誰呢?漢宣帝挑的是戴長樂。
戴長樂回去后就跟一幫朋友吹噓了一番,說想不到這輩子還能過一回皇帝癮。戴長樂剛吹完,就有人把他給舉報了。挨了這記悶棍,戴長樂不甘心,四處調(diào)查是誰舉報的他,最終查到了平通侯楊惲身上。于是他開始秘密搜集楊惲的種種“劣跡”,實名舉報。
戴長樂在給漢宣帝的舉報信中是這樣寫的——
左馮翊太守韓延壽被逮捕,楊惲寫信替他求情。別人問他:“你求情好使不?”他說:“難說,這年頭,好人不長命。”他還做了個粗俗的比喻,說他自己就是個戴草帽的老鼠,一旦貓來,他進不了洞,整不好就得被貓吃了。他說的貓指的就是陛下您。
前不久匈奴使者來訪,大贊咱們大漢威德遠布,表示匈奴單于近期要來朝覲天子。這是多好的事,可楊惲在背后說,匈奴使者說的都是沒影兒的話,是在忽悠陛下。匈奴人壓根兒就沒安好心,只想占咱們便宜,想不到陛下還當真了。
楊惲聽說匈奴單于被部下殺死的消息時,竟然借題發(fā)揮說:“這種不成器的君主,不聽大臣的忠言,死了活該。就像秦朝,誅殺忠良,終究會滅亡,假如秦朝重用忠臣,肯定能統(tǒng)治到今天。所以說那時和現(xiàn)在,不過是一丘之貉!”他把大漢置于何地?把陛下置于何地?
除此外,戴長樂還說,楊惲不但曾在背后詛咒漢宣帝早點死,還用夏桀、商紂來敲打漢宣帝,用久旱不雨來說漢宣帝德行有虧等。為了搞倒楊惲,戴長樂真是沒少費工夫。這些話,平心而論,還真不是什么捕風(fēng)捉影,但離開了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并經(jīng)過戴長樂斷章取義、添油加醋之后,具體有多少可信的成分就不好說了。而且,從戴長樂的舉報信可以看出,他從前和楊惲的關(guān)系可能還不錯,可能還是哥們兒,但哥們兒一旦反目,從前說過的那些私房話就成了匕首、投槍,出手即置人于死地。
楊惲對此進行了反擊,不過沒什么力度,一是拒不認賬,二是私下找人串供,沒成,還被抓了個現(xiàn)行。主審此案的最高法院院長叫于定國,他倒不一定有意坑楊惲,但他肯定沒幫楊惲。按照法律程序,于定國定了楊惲大逆不道罪,量刑方面則恭請圣裁。
這次,漢宣帝沒宰了楊惲,大概是他認為楊惲是官宦子弟,還立過擎天保駕的大功,即便有錯那也屬于內(nèi)部矛盾,可以調(diào)解,不一定非得流血。同時,因為幾句風(fēng)涼話處死朝廷重臣,皇帝受到的輿論壓力還是很大的。所以,對于這次戴長樂、楊惲互撕事件,漢宣帝各打五十大板:都撤職了事。
楊惲被開除以后,依然照說不誤,指桑罵槐:“這樣的朝廷,不值得我為他賣命。我有好幾個朋友,一心為國,最后怎么樣?全被宰了?!睋?jù)說,他還開了個講壇,整天講他外祖父的《史記》,大講帝王隱事。
這年四月發(fā)生了日食,漢宣帝坐臥不寧,有人來告楊惲的狀,說他拒不悔過,在家聲色犬馬。漢宣帝等了幾年,連封檢討書都沒等到,對楊惲徹底死心了,下令嚴查,在他家中搜出寫出朋友孫會宗的《報孫會宗書》,其中不乏牢騷之語。漢宣帝不由得震怒,下旨將楊惲“腰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