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冰冰
多年以后,當年僅18歲的丁俊暉,一舉擊敗“臺球皇帝”斯蒂芬·亨得利,從時任北京市長王岐山手中,接過斯諾克中國公開賽冠軍獎杯與鮮花后,準會想起8歲那年,第一次由父親丁文鈞帶他去斯諾克球場的那個午后。
抗戰(zhàn)時期,太湖西岸,一戶鹽商人家領養(yǎng)了一個聰敏好學的小女孩。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小女孩從小就懂得助人為樂,做人做事注重規(guī)矩。成年后,女孩成為母親,舉家搬遷到蘇州創(chuàng)業(yè),并先后誕下3個男孩、1個女孩。4兄妹中的三哥丁文鈞,便是丁俊暉的父親。
13歲那年,丁文鈞便與父母一起下鄉(xiāng)去農村插隊,每天放學割草做農活。那個年代讀書資源有限,每個村的生產隊只有兩個讀高中的名額,丁家4兄妹讀到初中便遺憾地告別學堂。
在丁文鈞先生的印象中,父親常常教導他們:“雖然認字不多,但用字不能錯?!笔芑萦谧孑叺慕虒c言傳身教,在丁家心里,始終認為比在學堂里學到的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書本之外那些做人做事的知識。
這條祖訓對丁文鈞先生的童年以及日后的人生觀產生了很大影響。在他看來,中國的文字復雜又微妙,用錯了意思就完全變了?,F(xiàn)代社會,有些時候僅僅一條短信息里,錯別字可能就有好幾個。過于追逐物質,人心容易浮躁,專注力隨之下降,便難以做成大事。
青年丁俊暉在面臨要不要把斯諾克作為終生職業(yè)這個問題時,并未與家人產生分歧。丁文鈞先生與愛人陳習娟一致認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能做到極致,就可以當作職業(yè)做下去。既然選擇了一條“曲徑通幽”的道路,只有每一步都走得正、行得端,方能長遠。
識人如識字。在親友的介紹下,丁文鈞與陳習娟喜結連理,組建家庭。氣度大方、性格透明,兼具東方傳統(tǒng)女性特有的溫婉氣質的陳習娟,與性格同樣直爽透明,對社會、對家庭有著很強責任心的丁文鈞,共同努力著,讓這個家庭朝著“詩與遠方”駛去。
丁俊暉的童年在父母身邊度過,家庭氛圍輕松、溫馨。父親丁文鈞不僅關注他的訓練、比賽,事后還會及時總結經驗。童年時期家庭經濟條件不是很富裕,沒有請私人教練,用心良苦的父親就帶他去臺球城,專找高手多的地方去學習切磋。搬到廣州后,丁文鈞便開始全職負責他的學習與比賽。
小朋友在小時候難免會惹大人生氣。但在丁文鈞看來,小孩子是沒有錯的。他說:“小孩子出生在我們這個家庭,如果他身上有什么缺點,都是我們家長帶給他的。小孩子一出生什么都沒有,我們教他對的,他才會對;我們教他錯的,他就會錯。小孩子一旦犯錯了,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打小孩、罵小孩。作為家長這時首先要做的是反思,小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正是因為你教得不對,才會出現(xiàn)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p>
丁文鈞憶起一件小事,那是在丁俊暉很小的時候,有一次小朋友之間互相扔石頭嬉戲,丁俊暉誤傷了對方的眼角。知道這件事后,丁文鈞買了禮品,帶著小暉去人家家里賠禮道歉?!盎貋淼穆飞?,我說:“小暉啊,小朋友疼不疼?他說疼,我說:‘如果扔到你的眼角,你也會疼的是不是?他說是的。這樣告訴他錯誤的后果是什么,把道理說給他聽,他就懂了。教育講究方式方法,身為家長一定要有耐心,有的家長一味地只知道打罵:你罵他,他沒有面子;你打他,他只知道疼,不知道究竟怎么回事。他犯錯后,你一定要把道理講給他聽,這樣他才會明白?!?h3>父親節(jié),不被時差阻隔的愛
起源于歐洲的斯諾克每年都有很多比賽在國外舉辦。10多年來訓練與比賽交替的倒時差生活,使丁俊暉養(yǎng)成了晝伏夜出的起居習慣。為了讓兒子專注比賽、兼顧家庭,給他更多的私人空間,丁文鈞決定放下身為父親心中的牽掛,與“小暉”保持一定的空間距離。
盡管如此,每年的父親節(jié)與傳統(tǒng)佳節(jié)當天,丁俊暉一定會破例早起,第一時間發(fā)送信息給遠在國內的父親,讓父親在清晨一醒來就看到來自8個時區(qū)之外的祝福。這令丁文鈞很感動,父愛是一份不輕易表達的情感,子女的愛又何嘗不是如此。
憶起當年決定起“俊暉”這個名字的初衷,丁文鈞坦言是因為覺得這兩個字很響亮,富有朝氣。有趣的是擁有這個響亮名字的主人的性格另一面,卻是一個寡言善思、沉穩(wěn)內斂、幽默善良有擔當的男孩。
對于性格內向的丁俊暉來說,是父親引領他走進斯諾克世界的燈塔。2003年,丁俊暉在英國開啟了他的職業(yè)斯諾克生涯。初到英國訓練時,看到父親50多天來,在異國他鄉(xiāng)面對語言不通、沒有朋友、飲食、住宿等諸多不便的局面,一向習慣于父親十幾年如一日地陪伴,解決訓練之外的所有問題、只需安心專注于訓練的丁俊暉,毅然對父親說:“爸爸你回吧,我會煩你。”對此,丁文鈞不但沒有像有些父母那樣感到失落或傷心,反而很欣慰,他覺得這是孩子的能力變強、長大的表現(xiàn)。于是他對丁俊暉說:“好,你幫我訂機票吧?!蹦且豢蹋A感,雄鷹要展翅蒼穹了。
正如作家龍應臺在《目送》中所講:“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p>
其實這一場由丁俊暉主動提出父子分別的背后,恰恰是丁俊暉壓力最大、最需要親情的時刻。他選擇不讓父親跟著受累,獨自扛起這份責任與孤獨。
父親回國后,丁俊暉每天都按照預定的目標完成高強度訓練,但一回到住處便獨自放空,有時甚至發(fā)呆一兩個小時緩解心理壓力。那時他的目標只有一個:在異國,活下來,贏得比賽,讓父母能生活得好一點?!澳菚r想的不是在第一輪、第二輪能夠取得成績,而是必須贏得職業(yè)賽冠軍?!泵刻煊柧毥Y束后,每每想到只給自己一年時間去超越全世界96名頂尖高手,巨大的壓力與孤獨感,便從四面八方向這個當時只有15歲的少年襲來。
斯諾克,來自于英語Snooker,意為“阻礙、障礙”,參賽選手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沖破對手制造的21只臺球變幻莫測的阻礙,先于對手取得高分。這其中有一種打法,通過擊球讓主球強烈旋轉,使其在前進的過程中突然轉向繞過障礙球,通常用來解救高難度的斯諾克。
15歲的丁俊暉在異國他鄉(xiāng),人生軌跡就像斯諾克臺案上的“香蕉球”。面對重重障礙,他不斷地尋找新的提升與突破,承受期待與壓力,接受失敗與孤獨。那段“強烈旋轉”的日子里,唯一能讓他感覺開心的事情就是站在球桌邊打球。
丁俊暉的天賦與努力,很快引起了那一年的斯諾克世錦賽冠軍彼得·艾伯頓的注意。在此之前,從未有哪一位球員的球風讓艾伯頓為之驚嘆——那份與15歲年齡不符的超常穩(wěn)定度與專注度實在令人無法忘記。而這僅僅只是一個開端,2011年溫布利大師賽成為他職業(yè)生涯的又一座高峰,在這個只邀請世界排名前16的球員參加的比賽里,他再次奪冠。盡管如此,他并未故步自封,依然走在不斷超越自我的路上。這一次,他繞過了很多人難以繞過的那道叫做“自滿”的障礙。面對人生這場看不見的“香蕉球”,丁俊暉再次獲勝。
江蘇宜興,這座先后走出了畫家徐悲鴻、吳冠中的江南小城,自古以來就以蘊藏石英巖、石灰?guī)r等堅硬礦產著稱,這里的陶土燒制出的紫砂壺更是全國聞名。太湖的水,宜興的土,12歲之前的丁俊暉在這里出生、成長,完成了最初的斯諾克啟蒙之路。
從小就喜歡《三國演義》《水滸傳》的丁俊暉,生活中話語并不多。他選擇在賽場上該“出手”時就“出手”。每一次“出手”,皆源自他骨子里對斯諾克事業(yè)的摯愛。
新賽季開始,“香蕉球”又在轉了,對于丁俊暉而言,一切并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