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云鄉(xiāng)
北京的長夏,天氣酷熱。現(xiàn)在住在高樓里的人們,不能不借助現(xiàn)代的科學技術發(fā)明如電風扇、空調(diào)、電冰箱等等玩藝消暑降溫,可當年老北京的四合院里這些玩藝全都沒有,但在四合院里消暑度假,卻比現(xiàn)代用先進的技術制造的低溫更適合人體的自然條件,更舒服也更充滿涼意,令人神往不置。
四合院里的人們怎樣消暑度夏呢?簡言之就是冷布糊窗、竹簾映日、冰桶生涼、天棚蔭屋,再加上冰盞聲聲,蟬鳴陣陣,午夢初回,閑情似水,這便是一首夏之歌了。
冷布糊窗,是不管大小四合院,不管貧家富戶,最起碼的消暑措施。冷布名布而非布,非紗而似紗。這是京南各縣,用木機織的一種窗紗,單股細土紗,織成孔距約兩三毫米大的紗布,再上綠色漿或本色漿。干后燙平,十分挺滑,用來當紗窗糊窗,比西式鐵絲紗以及近年的塑料尼龍紗,紗孔要大一倍多,因而極為透風爽朗。
老式四合院房屋窗戶都是木制的,最考究的有三層。最外護窗,就是塊木板,可以卸下裝上,冬春之交可擋寒風灰沙,不過一般院子沒有。二是豎長方格交錯成紋的窗戶,夏天可以支或吊起。三是大方格窗,是夏天糊冷布及卷窗的,俗曰“紗屜子”。入夏之后,把外面或里面窗吊起,把紗屜子的舊紙舊紗扯去,糊上碧綠的新冷布,雪白的東昌紙作的新卷窗,不但屋始洞然,而且空氣暢通,清風徐來,爽朗宜人了。
糊冷布最便宜,因而一般貧寒家也有力于此。只是冷布不堅固,一夏過后,到豆葉黃、秋風涼的時候,日曬、風吹、雨打,差不多也破了。好在價錢便宜,明年再糊新的。
在窗戶上糊冷布、糊卷窗的同時,門房上都要掛竹簾子了。竹簾子考究起來是無窮無盡的,“珠簾暮卷西山雨”,穿珠為簾,固然珍貴,但一般琉璃珠簾,也值不了多少錢。倒是好的竹簾,十分高貴。如《紅樓夢》中說的蝦米須簾、湘妃竹簾以及朱漆竹簾等等,都是貴戚之家的用品。一般人家,掛一副細竹皮篾片簾子就很不錯了。
隔著竹簾,閑望院中的日影,帶露水的花木,雨中的撐傘人;晚間上燈之后,坐在黑黝黝的院中乘涼,望著室中燈下朦朧的人影,都是很有詩意的。北京人住慣四合院,喜愛竹簾子,去夏回京,見不少搬進高層樓宇中居住的人,也在房門口掛上竹簾子,只有這點傳統(tǒng)的習慣,留下一點四合院的夢痕吧。
四合院消暑,搭個天棚是個十分理想的。尤其是北京舊時天棚,工藝最巧妙。不過搭天棚比較費錢,要有一定的經(jīng)濟條件才能辦到。舊時形容北京四合院夏日風光的順口溜道:“天棚魚缸石榴樹,老爺肥狗胖丫頭?!边@在清代,起碼也得是個七品小京官,或者是一個糧店的大掌柜的才能辦得到,一般人談何容易呢?
搭天棚要用四種材料:好蘆席、杉槁、小竹竿、粗細麻繩,這些東西不是搭天棚的人家買的,而是租賃的。北京過去有一種買賣,叫“棚鋪”,東南西北城都有,是很大的生意。它們營業(yè)范圍有兩大項,一是包搭紅白喜事棚,結婚、辦壽、大出喪,都要搭棚招待賓客。二是搭天棚,年年夏天的固定生意,它們備有許多蘆席等生財,替顧主包搭天棚,包搭包拆,秋后算賬。年年有固定的主顧,到時來搭,到時來拆,絕不會有誤,這是舊時北京生活中樸實、誠懇、方便的一例。
北京搭天棚的工人叫棚匠,是專門的行業(yè),心靈手巧,身體矯健,一手抱一根三丈長的杉槁,一手攀高,爬個十丈八丈不稀奇,個個都是身懷絕技的把式,因而北京搭天棚,可以說是天下絕技。
四合院搭天棚,能障烈日卻又爽朗。一是高,一般院中天棚棚頂比北屋屋檐還要高出三四尺,所以障烈日而不擋好風。二是頂上席子是活的,可從下面用繩一抽卷起來,露出青天。在夏夜,坐在天棚下,把棚頂蘆席卷起,眺望一下星斗,分外有神秘飄渺之感。
天棚不但四合院中可搭,高樓房同樣可以搭。協(xié)和醫(yī)院重檐飛起,夏天照樣搭四五層樓高的天棚,可張可闔,嘆為觀止,真有公輸般之巧。1982年夏天到協(xié)和醫(yī)院看望謝國楨老師,見西門也搭著天棚,又矮又笨,十分簡陋,不禁啞然失笑。看來北京搭天棚的技藝,今天的確已成為“廣陵散”了。
與天棚同樣重要的消暑工具,是冰桶。大四合院的大北屋,炎暑流金的盛夏,院里搭著大天棚,當?shù)匕讼勺狼胺胖蟊?。明亮的紅色廣漆和黃銅箍的大冰桶閃光耀眼,內(nèi)中放上一大塊冒著白氣的亮晶晶的冰,便滿室生涼,暑意全消矣。即光緒時詞人嚴緇生所謂“三錢買得水晶山”也。
小戶人家住在小四合院東西廂房中,搭不起天棚也沒有廣漆大冰桶,怎么辦呢?窗戶糊上了新冷布,房門口掛上竹簾子,鋪板上鋪上涼席,房檐上掛個大葦簾子,太陽過來放下來,也涼陰陰的。桌上擺個大綠釉子瓦盆,買上一大塊天然冰,冰上小半盆綠豆湯,所費無幾。休息的日子,下午一覺醒來,躺在鋪上朦朧睡眼,聽知了聲,聽胡同口的冰盞聲,聽賣西瓜的歌聲……這一部四合院消夏樂章也可以抵得上“香格里拉”了。
除此之外,還有余韻。北京伏天雨水多,而且多是雷陣雨,下午西北天邊風雷起,霎時間烏云滾滾黑漫漫,瓢潑大雨來了,打得屋瓦亂響,院中水花四濺……但一會兒工夫,雨過天晴。院中積水很快從陰溝流走了,滿院飛舞著輕盈的蜻蜓,檐頭瓦壟中還滴著水點,而東屋房脊上已一片藍天,掛著美麗的虹了。
搬個小板凳,到院中坐坐,芭蕉葉有意無意地扇著,這時還有什么暑意呢?
(閻蕊森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