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小小
一
戚繼光早在13歲的懵懂之年便與原配王氏有了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當時戚父是登州(今山東蓬萊)衛(wèi)指揮僉事,王父是當?shù)氐囊幻麑④?,兩位父親私交很好,談笑間就將兒女的婚事暗中敲定。只是,對于這個年齡的戚繼光和王氏來說,情事還很虛無,二人并沒有太在意。從小就受父親嚴格管教的戚繼光更是無暇顧及,他整日在刀劍中恣意放飛自我,在書卷里神游四方,任時光將他打磨成一個英俊挺拔的青年。
轉(zhuǎn)眼五年過去了,戚父已去世,戚繼光繼承了父親登州衛(wèi)指揮僉事的職位。身為戚家長子的他不得不用稚嫩的雙肩扛起家庭的重任。而之前約定的成婚日子也悄然來臨。
這讓戚繼光喜憂參半:喜的是,自己終于立業(yè)后要成家了;憂的是,自己還來不及在心底描繪心儀女子的模樣,現(xiàn)實便讓情感塵埃落定??墒怯懈改钢?、媒妁之言,他也只能在心底默默祈禱,希望妻子不會讓自己失望。
可喜的是,在蓋頭掀開的那一刻,戚繼光的擔憂一掃而光。面前的女子英姿颯爽,少了一絲嫵媚卻多了幾分清朗,少了一絲柔弱卻多了幾分堅毅,不似嬌媚花朵,卻似綠樹一棵。
她挑眉一笑,說話時如清泉從心底劃過,不矯揉、不造作,仿佛故人歸。那一刻,戚繼光在心底暗暗嘀咕:自己心儀的女子其實就應該是這個模樣。
婚后,二人相處十分和睦。戚繼光晨起練功時,她在一旁看著,興起時還握劍與他一起對打。她劍風凌厲,竟讓他屢落下風。戚繼光心底的一絲自負漸漸被她的利劍橫掃,變成濃濃的愛慕。
更讓戚繼光感動的是,戚父兩袖清風,家底薄弱,衣食住行都不盡人意,而出身將門的她毫不在意,在粗茶淡飯里和他談笑風生。她還挽起袖子親自下廚,為他細心烹飪每一道菜肴。得知他愛吃魚,她做好魚后全部端到他面前,“強行”令他吃掉,自己卻不嘗一口,笑吟吟地看著他吃下去。
身在官場,總免不了人情應酬,他囊中羞澀,她便拿出嫁妝,一次次將銀兩塞人他手中——寧愿自己身無長物,也不愿夫君在人前窘迫。每一兩銀子都刻著她對他深深的維護與愛戀。
既可談文論武,又可兩情相悅,得妻如此,夫復何求?戚繼光對妻子的愛意日漸濃厚。
他沒有想到,她給他的驚喜不僅如此,在此后漫長的軍旅生涯里,她始終是最亮的那抹色彩,助他一步步成長,成為從無敗績的名將。
二
倭寇入侵,戚繼光離開家鄉(xiāng)登州,開始了漫漫抗倭路,從此,他一生金戈鐵馬,將所有熱血盡灑疆場。而王氏也從此跟著他顛沛流離,將青春年華付于鮮血與殺伐。
她這樣的性格注定不會默默無聞,她始終彰顯著自己與眾不同的一面:會煲好湯送入軍營,溫暖他受了委屈的胃;也會給他行軍作戰(zhàn)的建議,更會生氣時不管不顧地將自己的不滿朝他發(fā)泄,不管他身邊是不是有其他將領(lǐng)在——她才不屑看別人的目光。
不過好在她的話總是有理,他慢慢習慣了對她言聽計從。于是在士兵面前,他是鐵骨錚錚的將軍,一轉(zhuǎn)過臉,便將笑臉與柔情全部留給妻子。他懼內(nèi)的名聲很快隨著他抗倭的名聲一起傳揚開來。
在那個時代,怕老婆并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何況他是殺伐決斷的將軍,屈于女子實在有損威望。他卻不以為意,不管外人如何評價,他只知道這個女子值得自己俯首帖耳,值得自己言聽計從,值得自己小心呵護。
她不僅是他深愛的妻子,更是他最親密的戰(zhàn)友,有她在,無論走多遠,他的心都安定如松。
嘉靖四十年 (1562年),臺州之戰(zhàn)爆發(fā)后,戚繼光帶兵征討,王氏與“戚家軍”的家眷所在的新河城內(nèi)的守軍則很少。誰都沒有料到,倭寇會如潮水一樣涌來。此時的新河城如危城一般,輕輕一推,便會立刻倒下。眾人如驚弓之鳥,王氏卻鎮(zhèn)定自若:她讓城內(nèi)的老弱婦孺都穿上盔甲站在城頭,假裝成守軍很多的場面,一出空城計被她玩出了新高度。倭寇遲遲不敢攻城,最后竟狼狽撤軍。
此一戰(zhàn)讓她成為聲名赫赫的巾幗英雄。他得勝歸來,看著完好無損的新河城,心底的得意與驕傲不言而喻??粗伙L霜侵染的臉,他在心里默默許下相守一生的諾言。
只是,縱然兩情相悅,縱然琴瑟和鳴,也總有一些痛會在暗處輕輕撓著人心,讓人在夜深人靜時輾轉(zhuǎn)難側(cè)。
他的痛就是膝下無子,可這又何嘗不是她的痛?也許是天生頑疾,也許是軍旅艱苦所致,她一直無所出(一說她先后有子,只是都夭折了)??v使她不在乎別人怎么看,心里的恐慌也開始慢慢滋長,怕年老無依,更怕情感無所依。
自古倒在生育下的愛情數(shù)不勝數(shù),她又豈敢有僥幸之心?只是,她不習慣用諾言綁架愛情,所以,心底的那些痛,她默默承擔,從不在他面前表露半分。而他也從來不說,怕惹她傷心,也怕相對無言。
最深的痛一定是不愿觸摸的那個傷疤,可越是不去觸摸,心底的恐懼與慌亂便會愈加恣意瘋長。
三
隨著年齡的增長,無子的傷痛慢慢成為戚繼光揮之不去的心病。人生那么短,他怕再也沒有機會享天倫之樂,更怕斷了戚家的香火,來日九泉之下無臉見先祖。但是這痛,他又怎么能對妻子說呢?
痛到極致,便想突圍。他英名遠播,想擇一人生兒育女并非難事。于是他在外面悄悄納了妾,生了兒,育了女。只是這一切,他小心隱藏,不敢讓妻子知道分毫:無子已是傷痛,又何必讓她再受傷害?
然而這一切到底還是沒能瞞過王氏的眼睛。
她是那樣旗幟鮮明的烈女子,豈能蒙受這樣的羞辱?她當即揚言,要將他殺掉以解心頭之恨。
在那個男子三妻四妾的年代,遇到這種情況時,他完全可以瀟灑地揮揮手,將她從身邊掃去,此后盡享齊人之福、天倫之樂。但此時距離他們成婚已近二十年,愛早已深入他的骨髓,在她與孩子之間,他突然發(fā)現(xiàn),他最愛的、最想相守一生的,還是她。
于是,他迎著她的怒火回到家中,在她的怒目圓瞪下,回憶這些年來的點點滴滴,回憶他們一起走過的風風雨雨。他用萬千柔情卸下她凌厲的攻勢。她丟下手中長劍,與他抱頭痛哭。
她又何嘗不知,他是世上最愛自己的那個男子?只是,世事捉弄,他們的愛沒能抵擋住“無后為大”的世俗。此后,他將最愛的孩子過繼到她的名下,再不到妾室處走動,只與她挽手看日月,歡喜度流年。
似乎一切都皆大歡喜。
可她心底的裂痕怎么也無法修補,想著多年恩愛終是敗在無子下,她的心寒了又寒。她不是忍辱負重的女子,她一生快意江湖,寧折不彎,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如今,那么多粒沙子吹進眼中,縱使他愛意濃濃,她還是會心生怨意,會對愛情心灰意冷。
她的脾氣變得越來越暴躁,越來越易怒,一件芝麻綠豆大的小事都能在她那里掀起驚天巨浪。于是,爭吵開始成為他們婚姻的常態(tài)。而過繼給她的兒子忽然病逝,成了壓垮他們愛情的最后一根稻草。新痛舊傷一起襲來,她再也無法忍受與他同室而居,帶著滿身傷痛黯然回了娘家。
最艱難的日子,她都與他同進同出,不曾有任何退卻。這一次,他知道她終將一去不返。他唯一能做的,是將自己的多年積蓄贈送給她,只愿她的晚年不會太凄苦。
事實上,她的晚年怎么樣不得而已,戚繼光的晚年卻是凄苦無依的。晚年的他不僅得了肺病,還被朝廷嫌棄,窮困到了沒錢抓藥的地步。在貧病交加的風雨之夜,想著與她相守的那些日夜,想著紅蓋頭掀開時她英姿颯爽的臉,他的心里想必會漫過層層悔意吧:若不為子嗣所累,只與她相守到老,該是怎樣曼妙的時光啊……
只是世間安有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愛情與孝道,他想兩不相負,最終卻負了最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