灘師,引水領航之人。
贛江上游十八灘水道,便有灘師為南來北往的舟船引航。他們終年累月同險灘惡水打交道,生存的依靠,就是水上這些星羅棋布、暗藏殺機的灘頭。
憑記載,宋代大詩人蘇東坡,舟行至贛江十八灘的第一個灘頭黃公灘,船撞礁石,險些送了性命,詩人感嘆不已,賦詩一首:“十八灘頭十八名,一為恐惶更縹神。人生俗子為名利,誰敢踩舟在此行?!币虼嗽娭螅先藢⒋它S公灘改為恐惶灘。水上船家流傳民謠有:“贛江十八灘,好似鬼門關。十有九舟險,關關心膽寒。”、“十八灘上灘鎖灘,二百水路彎打彎,往前路口哭聲切,天柱門前尸難還?!?/p>
沒有灘師領航,外來的船只,休想過得十八大灘。
灘師把守著灘頭,似乎有點像江洋大盜,要打此路過,留下賣路錢。正因為有灘師的存在,贛江之水行船過渡才有生機,才現(xiàn)活力。
“往前灘”又稱“往前路”,它是十八灘航道最為險要的灘頭。灘的尾端座落著陳家村,此村是解放前灘師們居住的集中點。陳家村的周圍除了石頭就是沙土,草木稀少,不長林,不出糧,村上人都是靠走船放排為生,門前屋后的水路就像自家的菜園那般熟悉,洪水走哪條路,枯水行哪條溝,都攔不倒他們。起初外地來的船只上贛州,要請當?shù)氐拇駧椭^灘,年月一久,村上的人就明白了,只有他們陳家村的人才識得這條水路,漸漸的大家就干上了這個引渡領航的職業(yè)。最早的灘師,也就這樣形成了。
灘師對河道上的水流、暗礁、險灘了如指掌,何時轉舵,何時點篙,何時打錨,他們駕輕就熟,得心應手。如此精粹嫻熟的撐船功夫并非一日之寒,他們大都是子承父業(yè),世代相傳。
據(jù)說陳家村有一名綽號叫“二棍子”的灘師,3歲時,父親就將一根繩子栓在他的腰上,扔進水流里隨船拖動,灌飽一肚子水被提上船來嘔吐干凈,接著又扔進水里去,一直到他能夠在水面上跟著船一樣自由自在的浮起方才罷休。6歲時,他還被父親用這法子扔在浪水里,那一堆堆暗藏在江底的礁石,碰撞得他全身青一塊紫一處的,只要還有一口氣,父親絕不允許他上船來歇口氣。13歲時,滿腦子都是水路圖的二棍子就能獨自操船過灘了,再兇險的水路都不在話下。二棍子到18歲那年,已經(jīng)是聞名十八灘水道的灘師了。凡有舟船到此,點著名要請陳家村的二棍子領航,全部的家當和性命押到這樣的灘師身上才能放心。
暗礁林立,漩渦湍急的灘道,船一入水流,便像一條受傷瘋狂的野牛,咆哮的惡水浪尖之上難以駕馭,每一處彎口都驚心動魄。這種時刻,灘師就如身陷千軍萬馬的廝殺戰(zhàn)場,吼叫聲中,尸橫遍野,浪水飛濺,盡顯英雄本色。
灘師要吃上這碗灘飯又談何容易,每一回領航都是腦袋拴在腰間,命懸一線,幾經(jīng)生死。送過一趟船,就得翻山越嶺徒步返回,接著又再送下一趟船。春夏秋冬,酷暑嚴寒,他們在領航的途中,人都似一根繃在弦上的箭,掌舵撐篙啟帆打錨,半點不得分心,一旦觸礁破船,說不定就得傾家蕩產(chǎn),還有可能要遭到船民幫會的追殺。
灘師,稱得上是這條江上最神勇的好漢。
新中國成立,政府為疏通治理贛江上游航道,50年代中期,先后派出幾批工程隊伍,利用幾年的時間,徹底炸開了十八灘。
百余年來,曾經(jīng)以兇險灘路為驕傲為榮耀的灘師,從此告別故鄉(xiāng)的水土,他們與暢通無阻的贛江一樣劃上了新時代的句號,成為今日江上之傳奇,而那古老的灘師號子也將成為那一段歷史的寫照:
咦喲嗬,嘿喲嗬
打起篙喲
掌起舵喲
纜索一根心頭鎖
灘頭數(shù)里難得活
咦喲嗬,嘿喲嗬
三九四九不見日
三伏四伏不見風
走起來喲
喊起來喲
江面飄出一條船
灘師背上一座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