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煒
摘 要:我國電子技術(shù)的發(fā)展及電視傳播藝術(shù)的成就,逐漸將電視傳媒推向全新的一個時代,而如何將極具創(chuàng)造性的新聞采訪工作做好,已經(jīng)成為當前電視新時代對新聞記者所提出的新要求。對于電視新聞記者來講,“七分采訪,三分后期制作編輯”,由此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新聞采訪的重要性及采訪技巧的藝術(shù)性,所以,做好新形勢下的電視新聞采訪工作尤為重要。鑒于此,本文主要針對電視新聞采訪工作問題及采訪技巧進行了探討,以供同業(yè)人員參考借鑒。
關(guān)鍵詞:電視新聞;采訪;問題;技巧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09-0229-01
現(xiàn)階段,我們正處于二十一世紀多媒體時代,電視新聞采訪隨之活躍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要想利用好的文章好的新聞奪人眼球,則需要從新聞采訪過程中尋找技巧。在電視新聞采訪中如何通過靈活的采訪技巧來順利的結(jié)束采訪流程,不僅要求采訪前期記者的良好心理素質(zhì),還需要在新聞采訪中采取有針對性的采訪技巧和方法切實完成具備信息傳播意義的、高質(zhì)量水準的新聞報道。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很多電視新聞記者容易出現(xiàn)采訪不當、采訪不細致等問題,導致新聞效果不理想。所以,在電視新聞采訪中要掌握相應的技巧和方法,抓住采訪細節(jié),全面做好電視新聞采訪工作。
1 電視新聞采訪的概念
在《電視采訪學》中,我國著名的學者朱羽軍將電視新聞采訪定義為:電視新聞工作者通過電視技術(shù)中可兼容的一切手段,為實現(xiàn)新聞內(nèi)容的大眾傳播所做出的素材采集活動。這里所指出的電視新聞采訪是廣義上的采訪,也就是記者采集新聞素材的過程。新聞采訪是記者為了得到新聞素材在了解、掌握客觀情況的基礎(chǔ)上所進行的社會調(diào)查。記者面對復雜多變的客觀世界,需要向廣媒體受眾傳播有價值的、真實可靠的信息,那么就需要進行深入、全面、有效的新聞采訪,借助于廣泛的信息采集,最快速的傳播新聞。新聞采訪是記者的一項特殊基本功,是其了解事實真相的必由途徑。
2 電視新聞采訪中的常見問題
2.1 準備上不及時
在前期電視新聞采訪內(nèi)容的準備上如果不及時,勢必無法取得理想的采訪效果。其原因就要在于在電視新聞采訪過程中需要新聞采訪記者對整個事件起因進行全面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采訪結(jié)果緊扣主題,才能保證整個采訪過程溝通的暢通性。舉例而言,對于采訪中涉及到雙方對立的法律問題,極易使記者無法清楚的掌握具體事件,引發(fā)主觀方面的傾向情緒,導致采訪的內(nèi)容無法向受眾真實的予以呈現(xiàn),繼而帶來負面上的影響。
2.2 提問偏離主題
就整個電視新聞采訪過程而言,提問是最重要的、最主要的交流導向。由此可知,只有在采訪過程當中真正的抓住實質(zhì)性的、重點的提問,才可以增強問題的針對性,才能夠準確的將提問結(jié)果表達給人們。大量的事實充分表明,就目前來看因有些記者在從業(yè)之初缺乏工作經(jīng)驗或者能力不足,提出的問題有時會偏離主題,難以發(fā)現(xiàn)問題的關(guān)鍵,致使被采訪者的回答變得不明確,甚至使被采訪者不知怎樣作答,這樣的電視新聞采訪便隨之失去意義。舉例來說,記者在沒有全面了解一件事情時就開始采訪,“請問您的想法是什么?”,對于諸如此類的問題,如果被采訪者給予簡單回答便毫無意義。在電視新聞采訪中,可以與被采訪者首先從較為輕松的話題聊起,循序漸進的切入主題,只有對事情發(fā)生的前因后果進行大致了解,才能找到問題的提問方向,從而得到有質(zhì)量、有價值的新聞報道。
3 新形勢下電視新聞采訪工作技巧
3.1 明確采訪對象,了解采訪背景
通常,電視新聞采訪工作基本上均為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溝通,在電視新聞采訪之前,記者要提前將采訪對象選定并確認好,在開始采訪工作之前,要全方位的對被采訪人物、新聞事件的有關(guān)背景進行了解,熟悉其中涉及到的相關(guān)政策法規(guī)等。在對大量一手材料予以掌握后,經(jīng)過系統(tǒng)化的篩選、分析、判斷以及提煉,整個采訪思路才能更加清楚,繼而增強新聞報道主題的明確性。詳細的來說,要將需要提問的問題提前準備出來,在征得被采訪者同意的基礎(chǔ)上,并且在實現(xiàn)對采訪對象進行充分準備的前提下,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雙方進行面對面采訪、交流。因面對面采訪大多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使采訪更加全面深入,需要面對最重要的新聞事件當事人,因而提問之前做好準備十分重要。
3.2 提前設(shè)計采訪內(nèi)容,做到善于發(fā)問
如何在電視新聞采訪過程中發(fā)問,需要在采訪工作開始之前實現(xiàn)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通常涉及采訪提問內(nèi)容所耗費的時間要遠遠大于采訪所用的時間。對于一些適用于任何場合、任何時間且毫無個性、以不變應萬變的問題,不僅會讓被采訪者覺得枯燥乏味,還會使新聞的受眾越來越膩煩,而記者更是無法實現(xiàn)提問的真正目的。記者所提出的問題應當是巧妙而又簡潔的,通過簡單的提問將被采訪者對整個問題的回答引出,這樣的提問和采訪工作可以說是成功的,新聞采訪工作最為忌諱的就是記者說很多話,造成被采訪者不知道從何作答。同時,要給予被采訪者充分的尊重,不管是政府領(lǐng)導還是普通百姓,均應當從心理上予以應有的尊重,不論身份的高低均擺在同等位置。
在電視新聞采訪前,記者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對最切中要害的問題進行精心設(shè)計,以便于確保采訪過程的良性狀態(tài)。因為只有電視新聞采訪切實成為整個電視節(jié)目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時,才會使受眾既想知道記者是否將其最想了解乃至意識到但是未能表達的問題提出來,又想知道被采訪者做出怎樣的回答,這樣的提問能夠彰顯出記者的個人語言魅力、對新聞事件的了解深度以及對整體節(jié)目效果的把握。精彩的提問及回答可謂是互為添彩,要求記者才采訪中不可拖泥帶水,對每一個問題都要進行精心設(shè)計,靈活的應變采訪過程,根據(jù)不同的被采訪者采取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的方式,將受眾迫切想了解的問題引出。
3.3 充分掌握采訪語言技巧
眾所周知,電視新聞采訪主體是人活動,記者需要在眾目睽睽的環(huán)境當中與人打交道,與此同時還要采用最快速的提問方法,在短時間內(nèi)得到需要花費數(shù)多小時才能得到的信息,這就要求記者具備扎實的語言功底,熟練掌握語言技巧。要學會“八面玲瓏”,見什么人說什么話,比如采訪對象是工人、教師等,需要熟悉他們的語言習慣,進而一步一步的加以引導,這樣才能保證與被采訪者之間和諧交流;如果采訪的是農(nóng)民,則需要把握好他們的語言習慣、說話特點,掌握好心理活動,切勿提出較大的問題,而是應當以家庭收入、家庭情況甚至種幾畝地等最為家常的事情著手,引導他們說出我們所需的信息。
3.4 把握并控制好采訪中的細節(jié)
常言道:細節(jié)決定成敗。而電視新聞采訪細節(jié)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整個新聞采訪過程的成敗,只有在新聞采訪中詳細報道事件的細節(jié),經(jīng)采訪得出的新聞作品才能夠更為具體生動。因此,電視新聞記者要具備較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專業(yè)的洞察能力,具備獨立的采訪思維模式,并且能夠挖掘出采訪過程中的細微點以及容易被忽視的閃光點,使新聞報道內(nèi)容更加切合實際、新聞報道形式更為獨特,以便符合廣大受眾的口味。新聞采訪的真實性是采訪工作中最為主要且重要的一項基本原則,電視新聞采訪資料和素材都要齊全,內(nèi)容要具備豐富的感情色彩,這樣的電視新聞節(jié)目才更能博人眼球,讓受眾積極主動的對事件背后的真相進行了解。所以,記者要擬定好采訪的提綱,在采訪中緊扣采訪提綱展開提問,同時在把握好周圍信息動態(tài)的基礎(chǔ)上做到隨機應變,仔細比對掌握的采訪信息和采訪材料,從而形成清晰明了的采訪思路,達到預期的采訪目的。
參考文獻
[1]思治春.如何應用采訪技巧來提高電視新聞采訪質(zhì)量[J].西部廣播電視,2017,5(2):127-128.
[2]楊明亮.電視新聞采訪中記者的提問藝術(shù)與技巧[J].藝術(shù)科技,2017,7(5):346-347.
[3]孫重輝.如何運用采訪技巧提高電視新聞采訪質(zhì)量 [J].新聞傳播,2017,6(4):759-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