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琳博
(哈爾濱市水務科學研究院,哈爾濱 150001)
五九七農場位于黑龍江省寶清縣境內,隸屬于黑龍江農墾總局紅興隆管理局。五九七農場地理坐標為E131°47′~E132°45′,N46°17′~N46°49′,場部南距寶清縣城20 km,北距福利屯(集賢縣)87 km,友寶鐵路、依饒公路穿行農場。該農場東以撓力河為界,與寶清縣東升鄉(xiāng)、八五三農場相望;北以七星河為界,與友誼縣(農場)相鄰;西北與寶清縣七星河鄉(xiāng)、西與寶清縣涼水鄉(xiāng)相毗連;南以慶蘭溝、地河、農場六排干為界,與寶清縣十八里鄉(xiāng)、青原鎮(zhèn)接壤。全場土地面積962.07 km2。
五九七農場屬于中溫帶大陸性季節(jié)氣候,氣象特點是春季旱澇無常,夏季受東亞季風影響炎熱而漫長,秋季低溫多雨,冬季漫長,干燥嚴寒。
據五九七農場氣象站資料,多年平均氣溫4.1℃,極端最高氣溫37.2℃,極端最低氣溫-35.4℃。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22 mm,多年平均蒸發(fā)量(E601)1 433 mm,全年日照時間2 231 h,5~9月份作物生長期日照數1 040 h,≥10℃有效積溫2 625℃。全年無霜期147 d,結凍期160 d。全年大風多發(fā)生于3~5月份,冬季多西北風、夏季多東南風,歷年平均風速3.3 m/s。初霜期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初,終霜期一般在5月中上旬結束。
五九七農場西南為完達山余脈的低山區(qū),除中部的大孤山、頭道山、二道山、三道山4座山崗外,其余均為平原。地勢自西南向東北方向傾斜,南高北低,局部地區(qū)微地形復雜,大致呈頭向東北的奔鹿狀。西南部低山區(qū),海拔高程在100~500 m左右,沿山丘陵地帶,分布在一管理區(qū)西部和場直地區(qū),面積75.6 km2,占總土地面積的8%;西半部平原區(qū),海拔在65~75 m,地面坡降在1/100~1/3 000之間,分布在一、三管理區(qū)大部,面積為282.4 km2,占總面積的30%;東半部低洼區(qū),海拔高程56~65 m之間,地面坡降在1/3 000~1/10 000之間,分布在二、四、五管理區(qū),面積596.7 km2,占總面積的62%,此地介于七星河、撓力河匯合處,大部分常年積水。因此,五九七農場的地貌有“一崗、三平、六洼”之稱。
本區(qū)屬于三江連通灌區(qū)范圍之內,待灌區(qū)修建到項目區(qū)后,將利用地表水灌溉,可以實現旱能灌要求,也可實現旱改水。
旱田區(qū):根據五九七農場氣象站1967~2015年降水資料顯示,年平均降水量為522 mm,5~9月份作物生育期多年平均降水量為416 mm。根據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1999年9月《五九七農場撓力河流域排澇骨干工程補充初步設計報告》成果,項目旱作物(玉米)生育期需水量為341 mm,根據逐日降水、蒸發(fā)等資料分析,扣除蒸發(fā)和滲漏等損失,大氣降水基本可以滿足旱作物生育期需水要求。
水田區(qū):水田區(qū)灌溉水源為地下水,灌溉方式為井灌。項目區(qū)水田面積23.232 3 hm2。根據《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guī)范》(GB50288—1999),確定水田地下水灌溉設計保證率為85%,灌溉水利用系數為0.85。
采用黑龍江農墾勘測設計研究院《黑龍江墾區(qū)紅興隆各農場第四系淺層地下水資源調查與評價報告》成果,項目區(qū)補給模數為15.15(104m3/km2·a),開采模數為12.32(104m3/km2·a)。項目區(qū)地下水補給量為472.4×104m3/a,可開采量為384.1×104m3/a。
根據灌溉排水規(guī)范,并考慮項目區(qū)自然社會特點,水田井灌區(qū)灌溉保證率為85%,灌溉水利用系數為0.85。
項目區(qū)水田面積23.232 3 hm2,本次設計只考慮水田灌溉需水量。
項目區(qū)位于撓力河流域,項目區(qū)土壤狀況、氣象情況等均與撓力河上的龍頭橋灌區(qū)范圍內的接近,因此該項目水田灌溉制度選用龍頭橋水庫灌區(qū)的現有灌溉制度。根據《黑龍江省三江平原龍頭橋水庫灌區(qū)工程初步設計報告》(已批復)成果,查得龍頭橋灌區(qū)水田凈定額為6 362.40 m3/hm2,灌溉水利用系數取0.85,毛定額為7 485.18 m3/hm2,灌水率為8.55 m3/(s·104hm2)。本項目規(guī)劃水田為23.232 3 hm2,需水量為17.38×104m3。
該項目區(qū)內無工業(yè)及農副產品加工廠,人畜飲水量較小,忽略不計。項目區(qū)總需水量按農業(yè)灌溉需水量即水田灌溉需水量計算。項目區(qū)總需水量為水田灌溉需水量為17.38×104m3。
項目建成后,水田灌溉面積23.232 3 hm2,需水量17.38×104m3。項目區(qū)現有供水機井1眼,按設計出水量110 m3/h計算,生育期機井運行93 d,每天工作18 h,供水能力為18.41×104m3。水量供需平衡情況見表1。
表1 水稻供需水量平衡表
由表1可知,可供水量大于需水量,水土資源供需平衡。
項目建設中的主要工程是改造排水溝道,修建道路及田間建筑物,這些工程可改善田間生態(tài)環(huán)境,使農田旱能灌、澇能排、路能通。除施工期營運機械對周圍環(huán)境有一定的影響,但與原有生活區(qū)相比,影響甚微。該項目設計方案科學合理,符合相關行業(yè)的專業(yè)技術規(guī)范、規(guī)程要求,技術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