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應(yīng)良
潛山人怎么也料不到,斗風(fēng)箏斗到1 942年的時候,卻斗出了一段名震天下的傳奇。
斗箏定婚
安徽潛山一帶的老百姓,幾乎人人都會斗風(fēng)箏,當?shù)刈怨乓詠砭陀小笆滦£柎?,彌陀山上斗風(fēng)箏”的習(xí)俗。
那年,潛山有張、許兩家。張家是當?shù)赜忻墨C戶,常年雇著百多名獵手,打下的山珍野味、硝制的貂狐皮毛,上銷武漢三鎮(zhèn),下賣徽寧兩地;許家開著偌大的竹器作坊,雇的工匠也不下百名,生意遍布大江南北。
張家三公子張鷂原本在武漢念書,那年因武漢淪陷,只好回潛山老家,張家老爺決定趁此機會給他完婚,看中的媳婦就是許家幺姑娘許鳶。這許鳶也念過新式學(xué)堂,性子又剛烈,眼看婚期臨近,她突然提出要和張鷂斗風(fēng)箏:以三日為限,不管用什么方式,張鷂贏,她就自備嫁妝如期過門,若是輸了,她寧可到彌陀寺里出家當姑子,也不嫁張家。
張家老爺一聽,胡子都氣歪了:這么多年來,年年斗風(fēng)箏,年年勝的都是許家,這妮子提出這條件,不明擺著是想悔婚嗎?可張鷂一聽,卻喜不自禁;“斗就斗!我就不信斗不過她。哼,這丫頭向來說一不二,不趁此機會壓壓她的氣焰,將來還不定怎么騎我頭上哩!”
看兒子態(tài)度這么堅決,老爺只好應(yīng)承,于是連忙重金請來縣城的斗箏高手,選箭竹作龍骨,皮紙糊兩翅,還讓鐵匠用精鋼打鷹嘴,花了三天三夜,做了一個扎扎實實的“鷂子箏”。
斗風(fēng)箏那天,張鷂一大早就到彌陀山上搶占有利位置,許鳶也不計較,就選了一個與張鷂相對的山嘴站定。張鷂神氣活現(xiàn)地將鷂子箏放上云端,許鳶一看,胸有成竹地一抬手,一只狀如彩鳳的鳶箏也隨風(fēng)扶搖直上青天。大家一看,紛紛叫好,也爭先恐后地將自家風(fēng)箏送上了天。一時間,碧海長空之上,彩蝶飛舞,百鳥朝鳳,場面頗為壯觀。
張鷂見得此景,鼻子里“哼”了一聲,突然將手中的箏線猛一收起,只見空中那只鷂子箏立刻呼嘯著朝許鳶的彩鳶箏撲了過去,一路飛撲,一路將正在天上飄搖的各式風(fēng)箏撞得翼折線斷。原來,張鷂那鷂子箏的箏線,是在滿是碎玻璃細塵的糨糊中煮過的,普通箏線自然一碰就斷。不過,這難不住許鳶,只見她不慌不忙將手一松,手中的箏線碌子立刻就像風(fēng)車一樣飛轉(zhuǎn)起來,彩鳶箏一眨眼沖上了云霄,把鷂子箏遠遠拋在了下面。
張鷂一看惱了,大喝一聲,猛收箏線,又突然快速放線,讓鷂子箏急遽下墜后在空中不斷地繞圈。許鳶一時躲避不及,那彩鳶箏的箏線和鷂子箏纏在了一起。張鷂見計得逞,禁不住得意地哈哈大笑起來??稍S鳶還是不慌不忙,輕舒手臂將手中的箏線碌子逆向旋轉(zhuǎn),彩鳶箏立刻靈巧地反轉(zhuǎn)起圈來,在空中留下一道又一道優(yōu)美的弧線,最后重新沖上了云霄。
原來,許鳶對張鷂這一手早有防備,彩鳶箏的箏線是用桐油泡過的,硬如鋼絲,韌如弓弦。而張鷂一時收勢不及,鷂子箏反倒撲騰幾下后就直直墜落下來。張鷂氣急敗壞地沖著許鳶說:“算你狠!我就不信明天治不了你!”
鷂鳶相爭
當夜,這一對俏冤家斗風(fēng)箏的事兒,被潛山人添油加醋地傳得神乎其神。于是第二天,連那些走街串巷的小販們也禁不住放下手中的營生,跑來看稀奇。
這一次許鳶來得早,經(jīng)昨日一比,她知道張鷂不可小覷,所以特地讓作坊里的工匠幫忙,將坊里的百節(jié)龍箏扛了來,那個放龍箏用的箏線碌子比紡車還大。許鳶依然選在昨日的山嘴位置,安置穩(wěn)了箏線碌子后就開始奮力搖起來,片刻工夫,百節(jié)巨龍搖頭擺尾地冉冉升空,引得看熱鬧的人無不嘖嘖贊嘆。
張鷂也來了,可奇怪的是他竟然沒帶風(fēng)箏,而是帶著他家的那些獵手,個個身背火銃,腰掛彈丸葫蘆。大伙兒不禁犯疑,不知他葫蘆里賣啥藥。只見張鷂兩手按了個喇叭狀,嬉皮笑臉地朝許鳶大聲嚷嚷:“媳婦兒,你不是說,不管我用什么方式,只要斗下你的風(fēng)箏就算贏嗎?嘻嘻,那就看我今天如何收拾你吧!”說完,他從獵手手中拿過一桿獵槍,瞄準百節(jié)龍箏的頭“轟”地就是一槍。大伙兒想不到張鷂會使這么下作的招數(shù),個個搖頭。
許鳶氣得柳眉倒豎,如果不是她出手如電,一撥手中的綱線將龍頭避開,差一點就著了張鷂的道兒。張鷂見一槍不成,急了眼,就揮手讓獵手們舉槍齊發(fā),一時間,彌陀山上就像爆竹鋪子著了火,“噼里啪啦”的聲響震得滿山的鳥雀驚飛而起。許鳶見勢不敢掉以輕心,她一手放箏線,一手推拉搖移穩(wěn)穩(wěn)把著龍頭,百節(jié)巨龍在空中閃挪騰移,盡管被火銃彈藥打得龍鱗飛舞,但依然在頑強地升騰。
到晌午時分,許鳶放盡了手中的箏線,此時百節(jié)巨龍已經(jīng)遠遠飛出了火銃的射程外,在九天之上穿云破霧。張鷂沒了轍,只好望龍興嘆,悻悻而歸。
遠走高飛
到了第三天,整個潛山可謂萬人空巷,甚至一些久病臥床的老者聽說“鷂鳶爭斗”的奇聞,也禁不住要讓自家后生抬著來彌陀山上瞧瞧熱鬧。
這一次,張鷂拿出了一副拼命的架勢,大清早就已經(jīng)帶著大隊人馬趕到彌陀山上排兵布陣起來。張鷂的大哥官至炮兵少將,眼下正帶著部隊龜縮在潛山一帶打秋風(fēng),沒想張鷂為了娶得美人歸,竟然動用起他大哥的人馬來。待得大家看清了是這么回事,不禁為許鳶擔(dān)憂起來:炮一開火,就連鐵打銅鑄的家伙也會被炸得支離破碎,何況這竹扎紙糊的風(fēng)箏?
大家正揪心的時候,只見許鳶和一個小丫頭坐著膠皮大車來了,大車用青布遮得嚴嚴實實,也不知里面藏了什么法寶。車在山嘴口停下后,許鳶從車上下來,然后從青布下拿出一只黑翅白肚的喜鵲箏,只輕輕一拋,喜鵲箏就鼓風(fēng)而上,遠遠望去,不一會兒就成了米粒大小。大家有些納悶:就憑這,她今天想斗贏張鷂?
張鷂猜不透許鳶唱的是哪出戲,可今天是斗風(fēng)箏的最后一天,要想把許鳶娶回家,就只能贏不能輸啊!所以他不敢大意,像模像樣地指揮起來,只聽一聲令下:“開火!”那一發(fā)發(fā)炮彈果真就從彈膛里躥出來,團團火舌在大伙兒頭上呼嘯而過,震得彌陀山地動山搖。喜鵲箏哪經(jīng)得起如此狂轟,翅膀早被打成了篩子。
可許鳶卻臨危不亂,眼看被打成了篩子的喜鵲箏搖搖欲墜,她趕緊讓小丫頭從青布下又拿出一只帶風(fēng)車的喜鵲箏,往箏線上一扣,風(fēng)車迎風(fēng)“呼啦啦”一轉(zhuǎn),喜鵲箏轉(zhuǎn)眼就快如閃電般地飛上了天空,正好將“篩子箏”穩(wěn)穩(wěn)托起。大家看得又驚又喜:許鳶這一手,不正是傳說中的斗箏絕技“送箏”嗎?得以一見,真乃三生有幸啊!
張鷂斗得興起,許鳶沉著應(yīng)戰(zhàn)。兩個人你打損一只,我放接一只,你打損兩只,我放接一雙,一直打到黃昏,誰也不服誰。許鳶提出斗風(fēng)箏,其實也是想借此機會顯顯身手,讓張家今后不要小瞧了自己?,F(xiàn)在,她一看目的達到了,索性將膠皮車上的青布扯了,把剩下的十幾只喜鵲箏統(tǒng)統(tǒng)掛上孔明燈,一起送上了天空。
可就在此時,云層里突然鉆出一只灰色的大鳥風(fēng)箏來,翅膀上兩盞燈籠一閃一閃的。許鳶心里一驚:這是張鷂在玩什么名堂?而此時張鷂也看到了大鳥風(fēng)箏,本來他見許鳶放空了車上所有風(fēng)箏,就想順坡下驢把人馬帶回去,沒想許鳶這又玩什么新花招?,張鷂二話不說,氣急敗壞地朝他的人馬大喊一聲:“還愣著干啥?只要是天上飛的,都給我打!打下來回去重重有賞!”隨著他一聲令下,彌陀山上重又炮火齊發(fā),“火鳥”猝不及防,瞬間就變成一個大火球,從空中直落下來,一頭栽進了彌陀山下的清水湖中,激起沖天巨浪。
張鷂和許鳶,還有那些看客們,突然覺得情況有些不對頭,也顧不得什么斗不斗的了,蜂擁趕到清水湖邊,這才發(fā)現(xiàn):什么大鳥風(fēng)箏,分明是一架鬼子飛機!露出湖面的翅膀殘骸上,能依稀看到刷著白底紅心的太陽旗。這下大家慌了神。
當天深夜,重慶電臺播出一條驚天新聞:一架日軍飛機在安徽潛山彌陀山上空被一股不明武裝力量炮火擊落,機上乘員無一生還,死者中有一名是在中國戰(zhàn)場上被擊斃的職務(wù)最高的陸軍軍官。
張、許兩家人頓時嚇得面無人色:豈料這對小冤家,斗風(fēng)箏竟斗出彌天大禍來,日本鬼子哪會輕易放過他們?兩家人決定連夜將張鷂和許鳶送出潛山,讓他們遠走高飛。至于兩人后來縱穿千里大別山,輾轉(zhuǎn)數(shù)月奔赴延安參加革命,還策反張鷂的少將大哥率部投誠,這是后活,不提。
多少年以后,潛山老百姓中還有津津樂道于此事的。甚至傳言說,張鷂和許鳶在學(xué)校念書時就加入了共產(chǎn)黨,他們事先已經(jīng)知道鬼子飛機那天要經(jīng)過潛山上空,所以才故意導(dǎo)演了這么一場斗風(fēng)箏的大戲;而張鷂的大哥那時其實已經(jīng)暗地投向了共產(chǎn)黨,否則堂堂一個少將,怎能隨便把部隊調(diào)出來?
有好奇者曾就此事多次采訪至今還健在的張、許夫婦,可他們總不置可否,笑而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