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到底有多聰明?給你看一個故事。
肯尼亞,安波塞利國家公園。
聽說公園里生活著許多非洲象,附近的兩名土著——一個馬薩伊人和一個坎巴人——慕名前來游覽。兩人都懷著絕對的友好進入公園,并分頭尋找大象。意外的是,整整兩天,馬薩伊人都沒見著一頭大象,坎巴人卻全程都有機會和大象互動。請教公園管理人員后才知道,不是馬薩伊人運氣不好,而是這里的大象一聞到他的氣味就躲進了高草叢。
原來,幾十年前,生活在這個地區(qū)的馬薩伊人狩獵大象,而坎巴人則沒有這個習慣。所以,大象把馬薩伊人當作敵人,并記住了他們的氣味,直到現(xiàn)在。
瞧,大象就是這么聰明!它們的大腦和我們一樣,擁有超過1000億個神經(jīng)細胞。如果某種氣味和曾經(jīng)的危險聯(lián)系在一起,它們就會根據(jù)當時的情況,做出戰(zhàn)斗或逃跑的選擇。
你肯定聽說過,就算幾百年前的事兒,大象也能記得。它們記得饑荒時代的取食地點,一旦發(fā)生旱情,能準確地找到那里。象群里年長的雌性把古老的記憶一代一代傳下去,確保每頭大象都能記得。
那么,大象是怎么把自己知道的事告訴同伴的?當然不是圍著篝火講故事。它們有自己的辦法,比如……跺腳。
不開玩笑,這是真的!
大象天生懂得使用復雜的社交“語言”。有真正的聲音,有氣味語言,有肢體語言,還有其他一些神秘的語言。
在你了解這些之前,請做兩道選擇題。(順便拿這些題考考你的爸媽。)
1.當一頭大象走近另外幾頭大象,抽動自己的耳朵,它的意思是:
A.我到了,我們走吧!
B.我可以和你們一起玩嗎?
2. 當兩頭大象打架時,其中一頭大象豎起自己的耳朵,并微微抬起頭,它的意思是:
A.沒啥可說的,我就是這兒的老大!
B.我錯了,我認輸 。
題目有點兒難?哈,這都是大象世界最常見的兩種情形。
第1題的答案是A。如果大象想要軟萌地請求和你一起玩,它才不會抽動耳朵,而是擺動自己的頭部。意外吧?
第2題的答案也是A。在選擇如何投降這件事上,大象是一種保守的動物。它認輸?shù)姆绞绞俏⑽⒌拖骂^,并垂下耳朵。高調地抬頭翹耳?那不是大象的風格。
上面這些是大象世界的通用語言。當然,它們的身體語言遠遠不止這些。
當一頭大象拍打兩只耳朵,搖擺自己的尾巴時,通常表示“我很快樂”;
當一頭大象豎起耳朵并把尾巴伸直的時候,說明它遇到了威脅;
當一整群大象都一動不動地站著,把鼻子高舉在空中,或者把鼻子放在地上,那是因為它們全被嚇著了。
想知道一頭大象在注意什么,不要看它的眼睛,要看它的鼻子!
大象可以待在原地,身子動也不動,但它的鼻尖一定在移動——它靠嗅覺獲得大量信息。大象的嗅覺比獵犬還要好。它們靠氣味來搞清楚許多問題的答案,比如,我的朋友早餐吃了什么?最近誰去了附近的那個水坑?這跟前有肉食動物嗎?
還有些問題的答案,它們是從其他大象留下的“特殊信息”——體液中獲得的。一小滴尿液或者口水可以透露很多,比如大象去過哪里,它都做了些什么。
現(xiàn)在,請你低下頭,好好聞聞你自己,再回想一下今天在你身上都發(fā)生過什么。這個味道就代表今天的你,猜猜看,明天你還會記得嗎?
你可能見過大象舉起長鼻子,使勁兒噴出空氣的樣子。這是它在說話。
大象是利用聲音的大師,它的聊天能力絕對襯得起它的塊頭——它會用超過70種不同的聲音來溝通,從低聲哼哼到大聲叫,包括輕聲哭泣。亞洲象連鳥兒常用的啾啾聲都能發(fā)得出。
我們用耳朵接收聲音,大象也會。不過,這不是它唯一的方法,它還用腳掌來“聽”。大象的腳掌上有一塊厚厚的脂肪墊,能接收到從地面?zhèn)鬟f過來的次聲波,那是一種人耳聽不到的很低很低的隆隆聲,同樣由其他大象用腳掌傳遞過來。當然啦,大象傳遞這種聲音的方式是……跺腳。
當一頭大象想表達點什么,就不停地跺腳——畫風還真有點特別。
看看右邊這張圖,一群大象聚在一起,高高地舉起頭,使勁撲扇著各自的耳朵,期間還不斷伸出長鼻子觸碰身邊的大象。請問,這群大象怎么了?
A.剛剛發(fā)生了一件喜事,它們正在慶祝。
B.它們正在密謀“掃蕩”附近的某個村莊。
猜B的同學,拜托不要陰謀論,你錯了。正確的答案是A。
大象很喜歡觸碰。當一頭小象感到疲憊或有壓力的時候,會蜷縮到媽媽的膝蓋下方,就像你小時候玩累了,蜷縮在媽媽的懷抱里一樣。
當一頭雌象用鼻子碰另一頭雌象,它大概在說:“最近怎么樣?”
當一頭雄象把它的鼻子纏在一頭雌象身上,它的意思是:“我喜歡你!”
當一頭大象用它的鼻子推另一頭大象,它是在宣示主權:“退后!你讓我有點兒心煩!”
現(xiàn)在,如果你想嘗試做一回勇士,我們?yōu)槟銣蕚浜昧俗羁茖W安全的偽裝,然后——到象群里去吧!這里有一個小任務交給你。
你面臨的情景類似右圖。你剛找到一處肥美的覓食地,希望說服象群跟你同去。你要綜合使用各種語言傳遞信息。
沒時間去象群的讀者,請掃描二維碼,回復“大象說話”可得答案。
小哥白尼·野生動物畫報2018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