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要]目的 分析探討在小兒護理中應用肢體語言溝通的綜合效果及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26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所接受的臨床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兩組,參照組(62例)接受常規(guī)護理措施,研究組(64例)接受常規(guī)護理同時加用肢體語言溝通。對比分析兩種護理方式的臨床效果。結果 研究組治療配合度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理質(zhì)量評分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價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對兒童護理工作中強化肢體語言溝通模式,更利于提高護理質(zhì)量組,獲取患兒家屬的認可。
[關鍵詞]肢體語言溝通;小兒護理;應用價值;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8)5(c)-0178-03
Application of body language communication in pediatric nursing
LI Jua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Pingxiang City,Jiangxi Province,Pingxiang 337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 and clinical value of applying body language communication in pediatric nursing.Methods A total of 126 children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April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accepted clinical care methods.The reference group (62 cases) was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 and the study group (64 patients) was received regular care and communicated using body language.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nursing method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 The degree of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study group was satisfied with the nursing work,the degree of evalua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s It is more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and obtain the approval of the family members of children in strengthening the body language communication mode in children nursing work.
[Key words]Body language communication;Pediatric care;Application value;Effect
醫(yī)院中,兒科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科室,患兒的最大特點就是年齡普遍較小,各項身體機能尚未發(fā)育完全,對疾病的抵抗力和防御力不夠,并且由患兒的溝通表達能力較差,再加之對陌生環(huán)境的恐懼感,患兒很容易哭鬧,對于護理治療的配合度較差。所以對于患兒的護理,不僅需要重視患兒的病情,還需要兼顧患兒的情緒,增強患兒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感[1]。而肢體語言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本文主要對小兒護理工作中應用肢體語言溝通的實際應用效果實施探討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入選的126例研究對象均來自2015年3月~2017年4月于我院接受住院治療的患兒,經(jīng)過我院醫(yī)學倫理會的批準同意下開展本研究。納入標準:患兒年齡均<7歲,患兒家屬均簽署了書面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有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嚴重肝腎不全、血液疾病、代謝紊亂疾病、精神障礙性疾病以及智力問題。按照臨床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研究組(64例)和參照組(62例)。研究組男33例,女31例;年齡8個月~6歲,平均(3.3±0.9)歲。參照組男35例,女27例;年齡7個月~6.5歲,平均(3.4±1.0)歲。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參照組保持病房安靜、病房、床單的清潔,每日保持2次通風和濕式清掃地面,嚴格消毒,保持病房舒適;依據(jù)病情向患兒家屬系統(tǒng)性的講解關于疾病知識,疾病成因、易發(fā)生的并發(fā)癥類型、預防方法、日常注意事項、相關治療方法等知識,嚴密監(jiān)測患兒病情變化情況,保持規(guī)律的作息;叮囑、督促患兒家屬遵醫(yī)囑定時、定量用藥,實施常規(guī)健康宣教,依據(jù)患兒病情及身體營養(yǎng)情況制定飲食計劃。若患兒在護理治療期間存在哭鬧的情況下,及時與患兒家屬溝通,獲取家屬支持,配合醫(yī)護人員完成護理和治療操作。
研究組在實施上述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強運用肢體語言溝通。①培養(yǎng)護理人員的觀察能力,提高運用肢體語言溝通的能力和水平:訓練護理人員運用肢體語言的溝通技巧,強化運用肢體語言溝通意識,保持和藹的態(tài)度,溝通時要保持耐心,重視患兒情緒,增強患兒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②重視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護理人員要重視自己的著裝,保證穿戴整潔、儀表端莊,在與患兒溝通中,要盡量與患兒保持一致的高度,使眼睛能夠與患兒形成直視,對表現(xiàn)良好的患兒,需要通過鼓掌、豎大拇指等方式對其進行鼓勵和贊揚。若患兒出現(xiàn)哭鬧時,通過按摩、撫摸安撫患兒情緒,并在日常開展例行檢查,通過撫摸患兒緩解其恐懼感;③對肢體語言的溝通力度進行強化:護理人員要準確掌握患兒感覺,了解患兒生理及心理方面的需求,通過利用肢體動作、面部表情與患兒進行非語言性的交流和鼓勵,讓患兒能夠明確醫(yī)護人員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④重視了解患兒需求:護理人員保持和藹的態(tài)度,溝通時要保持耐心,重視患者情緒,在溝通時需要保證微笑,傾聽患兒心聲,并通過點頭或搖頭表示贊同或反對,消除陌生感,獲取患兒的信任;⑤做好患兒的心理安慰工作:當患兒接受侵入性護理操作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對患兒進行心理撫慰,并指導患兒家屬要做好溝通和安慰工作。若患兒存在嚴重的恐懼情緒時,需要通過撫摸、握手鼓勵患兒、利用玩具、糖果等方法轉移患兒注意力。
1.3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家屬對護理工作的評價結果、兩組患兒遵醫(yī)囑行為評價結果以及護理質(zhì)量評分情況。利用本院專項問卷調(diào)查表評價護理服務,并計算患者填寫的調(diào)查表評分:問卷的總分為100分,60分以下為不滿意,60~80分為滿意,非常滿意則為80分以上。滿意度=(總例數(shù)-不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護理依從度評價標準,完全配合:患兒在接受吃藥打針等護理治療過程中未出現(xiàn)恐懼情緒,并能夠積極配合;部分配合:患兒在接受護理治療過程中可進行配合,但是愛哭鬧并出現(xiàn)了一定恐懼、抵觸情緒;完全抵觸:患兒在接受護理治療過程中的哭鬧現(xiàn)象較為嚴重,不配合護理治療,甚至無法完成治療[2],總依從度=完全配合率+部分配合率。護理質(zhì)量評價:主要評分項目為護理文書書寫質(zhì)量、基礎護理、消毒隔離以及護理安全,各項評分均為100分,各項評分越高表明護理質(zhì)量越優(yōu)。
1.4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數(shù)據(jù)輸入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對護理工作依從度的比較
研究組的總依從率為95.31%,明顯高于參照組(83.8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護理質(zhì)量評分的比較
研究組護理質(zhì)量評分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2.3兩組家屬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比較
研究組總滿意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3討論
隨著醫(yī)療技術水平、護理水平和護理質(zhì)量的逐步提高,而人們對于護理質(zhì)量所提出的要求也在隨之增高,由于兒科患者的特殊性,使其成為了臨床護理中的風險高發(fā)地[3]。兒科中收治的患兒年齡普遍較小,在實施治療、護理過程中缺乏自理能力且治療的依從性較差,且表達能力及溝通能力水平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使護患間的溝通交流帶來了較大的難度[4]。在實施護理中,由于患兒無法準確、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感受,給護理人員對患兒病情及感受的準確了解造成了一定困難。因此對兒科實施高效的臨床護理工作,成為了醫(yī)院乃至患兒家屬都重點關注的問題。
身體語言溝通,就是利用非言語形式實施溝通,通常是利用手勢、目光以及表情語言等身體運動、或者是通過靜態(tài)無聲的衣著打扮、身體姿勢以及空間距離等形式來實現(xiàn)溝通[5-6]。而對肢體語言的合理利用,可以使交往質(zhì)量得到有效提升。肢體語言溝通具有廣泛性、簡約性、連續(xù)性以及不受環(huán)境限制的優(yōu)點[7-8]。而在對小兒護理過程中加強肢體語言溝通的應用,可使護理人員通過目光、表情、姿勢以及身體運動等多種方式,使患兒能夠了解護理人員想要表達的意思,使護患間的空間距離得到有效縮短[9]。而為了在對患兒實施護理過程中更好的應用肢體語言溝通,首先需要加強護理人員的觀察能力,因為患兒的表達能力較差,有時候很難將自己的感受準確的表達出來,需要加強對患兒肢體語言、患兒情緒、心理以及感受等方面進行解讀和了解,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患兒出現(xiàn)的不適癥狀及不良反應,實施針對性的護理[10-11]。在與患兒交流中,通過與患兒眼睛保持平視,重視加強與患兒眼神的交流,縮短了彼此間的距離感[12],并在護理中保持微笑,語言輕柔,使患兒對醫(yī)護人員的陌生感和恐懼感得以有效消除,可更好的配合護理工作[13]。在對患兒進日常檢查時,護理人員保持和藹的態(tài)度,溝通時要保持一定耐心,重視患兒情緒,在溝通時需要保證微笑,對于表現(xiàn)好的患兒要進行表揚和肯定,使其更愿意配合護理工作[14];患兒由于年紀較小,對于疼痛的耐受度較差,當實施一些侵入性治療和檢查過程中,患兒會由于不適、疼痛而出現(xiàn)哭鬧的情況。此時,護理人員就需要通過撫摸患兒頭部、或者在必要時通過抱著患兒進行安撫,使其感受到安全,使情緒得到平復[15]。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兒對于護理工作的依從度顯著高于參照組,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的評價均要優(yōu)于參照組,提示通過應用肢體語言溝通可以使患兒對護理服務的配合度及依從都得到相應增加,更利于提高護理服務質(zhì)量及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小兒護理工作中加用肢體語言溝通可獲取更優(yōu)的護理效果,對于改善患兒預后、提高護理工作滿意度、減少醫(yī)療糾紛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李文英.在小兒護理工作中應用肢體語言溝通的效果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29):111.
[2]王小梅,陳芳,李莉.肢體語言溝通在小兒護理的臨床價值[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6,23(3):379-380.
[3]李國花.小兒護理過程中采用肢體語言溝通的臨床應用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7,23(5):143-144.
[4]燕凈.肢體語言溝通應用于小兒護理工作的臨床研究[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6,18(A2):1462.
[5]王愛珍.肢體語言溝通聯(lián)合個性化護理在小兒護理工作中實施的效果評價[J].甘肅科技縱橫,2015,44(11):91-92.
[6]黃祿瑋.肢體語言溝通在小兒護理中的運用評價[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6,1(10):92-93.
[7]吳淑芳.肢體語言溝通對小兒護理的應用價值探究[J].當代醫(yī)學,2017,23(14):89-90.
[8]王麗霞.肢體語言溝通在小兒護理的臨床價值探討[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36):7014-7015.
[9]張莉莉.肢體語言溝通應用于小兒護理工作中的效果分析[J].醫(yī)藥前沿,2017,7(2):260-262.
[10]劉璇.小兒護理工作中肢體語言溝通的臨床應用[J].母嬰世界,2016,26(5):77-78.
[11]周久鈺.肢體語言溝通應用于小兒護理工作的臨床分析[J].現(xiàn)代養(yǎng)生,2015,14(16):224.
[12]王春紅.肢體語言溝通在小兒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探析[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6(33):6871-6872.
[13]李慧.肢體語言溝通應用于小兒護理工作的臨床分析[J].今日健康,2015,14(12):147.
[14]姬靜娟.肢體語言溝通應用于小兒護理工作的臨床分析[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6,24(7):166.
[15]劉麗,李華.肢體語言溝通在兒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價值[J].河北中醫(yī),2015,37(10):1576-1578.
(收稿日期:2018-03-06 本文編輯:崔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