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能力是一個中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而閱讀概括能力是閱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概括能力的考查常常在全國各地的中考試卷中占一定比重。本文意在以統(tǒng)編教材中經(jīng)典的文本《孤獨之旅》為教學設計載體,通過師生共同分析答題示例的思維過程,提煉生成概括的一般方法,從而促成學生一般概括能力思維訓練的形成。
關鍵詞:中考;閱讀概括;方法
一、閱讀概括能力的重要性及考查情況
在語文學習中,概括能力是基礎能力之一?,F(xiàn)概括能力強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感受能力、鑒賞能力就強。歷屆語文考試大綱都會涉及到概括能力的考察。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加強對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1]較強的閱讀概括能力,能讓學生迅速抓住閱讀材料的主要信息,并且按照一定的要求來建構信息,使閱讀能力提高,使語言表達更準確簡潔洗練。
本文所涉及的閱讀中的概括,是指對文中信息進行提煉,對所敘事件、所說道理、所言事物、所抒情感等綜合地進行判斷、理解、分析和整合。
現(xiàn)代文閱讀概括能力是初中學業(yè)水平測試的重要組成部分。試卷上幾乎都能看到它的影子。如2017年重慶中考閱讀《少年書架》第13題對事件、主要內(nèi)容的概括,2018年福建《好沉的一抔土》第13題對心情變化原因的概括,2018年上?!恫豢苫蛉钡某鞘酗L景——斑馬線》第12題按要求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概括等等。
二、閱讀概括能力訓練方法舉例
葉圣陶先生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例子”的作用發(fā)揮好了就可以舉一反三。用學生熟知的文本作為思維訓練的載體,可以消解學生與文本的陌生距離感,讓學生更容易關注自己的思維形成過程,使要探討的概括方法更易聚焦。
我們以人教版統(tǒng)編教材九年級上冊第16課《孤獨之旅》為載體進行閱讀概括能力訓練展開論述。這里略去《孤獨之旅》課文。根據(jù)文本的實際,為了化繁為簡,便于集中關注思維過程和思維產(chǎn)品,我們將題目設置得淺顯易懂。
1.請概括第 36段段意。
2.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36-42段的主要內(nèi)容。
3.請概括第21段的主要內(nèi)容。
4.請概括杜小康的心理變化過程。
(一)中心句提取法
要概括 36段內(nèi)容,需在整體感知文意的基礎上,細讀第36段,在描寫中我們仿佛真切地感受到黑云壓頂、狂風斷葦、天昏地暗的緊張與恐慌之感,暴風雨歇斯底里地來了。學生能輕松的感知到關鍵詞“暴風雨”、“天氣”、“惡劣”,可是需要把這些關鍵詞變成通順的語言表達,本段的第一句話就順理成章的成為我們的最佳選擇——“那天,是他們離家以來所遇到的一個最惡劣的天氣”——段首中心句。為了引導學生自己體會感知,我們可以設置幾個連續(xù)性的問題:該題你的答案是什么,你是怎樣思考得來的?你為什么要找這個句子?這個句子其實就叫什么?由此,我們直接提取了本段首句,即中心句來概括該段的段意。因此,可以把這種概括方法叫做中心句提取法。值得一提的是,中心句能“提取”的前提是文本中已經(jīng)存在;其次,段中心句出現(xiàn)在文中的位置不定,可能是段首、段中或者段尾。
(二)分層組合法
它是指先將考查的文段分作幾個意義相關的層次,接著分別概括每一個層次的意義要點,最后“按要求”將各要點去“重”并“異”組合起來。這里的去“重”并“異”指的是如果上下兩層意思有重復交叉的地方就去掉一者,只保留一次相同的意思,以避免我們組合時出現(xiàn)意義重復,也可糾正我們分層時不夠準確的劃分;對于上下兩層意思均不交叉的情況,就采取并列保留下來的方法。如:
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36-52段的主要內(nèi)容。
先將36-52段進行層次劃分,可以是第一層(36段—49段)層意是:在暴風雨夜,杜小康獨自去尋找分散的鴨子,他感覺自己長大了。第二層(50段—52段)層意是:鴨子下蛋了,杜小康與鴨共成長。
采用分合法得到第36-52段的主要內(nèi)容是:在暴風雨夜,杜小康獨自去尋找分散的鴨子,鴨子下蛋了,杜小康與鴨共成長。這里“他感到自己長大了”與“杜小康與鴨共成長”就要采用去“重”方法,相同的意思只保留一次,即“杜小康與鴨共成長”。
(三)要素概括法
請概括第21段的主要內(nèi)容(情節(jié))。
可能得到的答案是:杜小康來到蘆葦蕩,面對蘆葦蕩感到害怕和膽怯了。
這種概括法,思維結果是由諸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結果等要素構成。而要素的選擇是要據(jù)文本側重表達的意思來決定?!豆陋氈谩返牡?1段,強調的意思是杜小康終于還是來到了蘆葦蕩——“蘆葦如綠色浪潮直涌到天邊”、“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而產(chǎn)生的害怕和膽怯。因此選擇的要素就是“誰(人物)+做某事(事件)+結果如何”三者來構成答案。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方法特別適用于小說中對故事情節(jié)的概括。
(四)截詞概括法
請看題:通讀全文,請概括杜小康的心理變化過程。
注意審題,第一,要從全文去思考表示“心理”的詞;第二,“變化”,那就意味著不止一兩個詞;第三,“過程”,那就得注意答案中心理變化詞的先后順序??纯次覀兇鸢傅臉嫵桑?/p>
茫然和恐懼(5段)——害怕、膽怯(21段)——恐慌(26段)——孤獨(28段)——不再忽然的恐慌(33段)
我們直接截取了原文中表示杜小康心理變化的詞。并按照心理變化的先后順序依次組織起來的。從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回答這類概括題的方法是:截取文中有一定內(nèi)在聯(lián)系的關鍵詞,并按一定的順序組合這些詞,進行綜合性的表達。
三、值得注意的問題
閱讀本身是一項復雜的心智勞動,概括作為閱讀中攝取信息的重要能力其方法也有很多,囿于篇幅和載體《孤獨之旅》的特殊性,在此也不可能涵蓋所有的概括能力考查方法的應用介紹
語文是靈動的,方法是靈活的,也很難找到萬能的鑰匙來解決每一道相似的題目,這應該是語文不同于其他學科的重要特質。此文研究的對象,還是應該主要在現(xiàn)代文閱讀體系中來參照。
參考文獻:
[1] 陳玉華. 中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D].華中師范大學,2008.
[2] 教育部組織編寫,《義務教育教科書 語文 九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作者簡介:
姓名:唐超瓊 1984-06 性別:女 民族:漢 籍貫:四川中江 學歷:大學本科 職稱:中學一級 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