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紫姣
摘 要:近些年,隨著社會進程的加快,人們在不斷滿足物質生活的基礎上逐步向追求精神文化生活上跨越。因此,城市廣場的建設已經成為一個城市發(fā)展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延安也不例外,作為紅色文化的代表地,延安市的廣場建設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在建設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通過對延安已建成廣場的分析總結,找出當前廣場景觀設計中的一些不足??梢越o今后的廣場景觀設計提供些許參考。
關鍵詞:延安;城市廣場;景觀設計;地域文化
延安,古稱延州,屬于陜北地區(qū),作為紅軍長征的終點和中共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革命根據地,故有革命圣地的紅色文化代表之稱。延安也是國務院首批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又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延安精神教育的三大教育基地。因此,延安作為紅色文化代表,也帶動了當地旅游產業(yè)的發(fā)展,成為全國著名的紅色文化旅游城市。延安現已建成了許多廣場,如體育廣場、南門廣場、延安革命紀念館廣場、火車站廣場、鳳凰廣場、大橋廣場等等。
一、城市廣場景觀設計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城市的居民不斷增多。城市廣場在城市發(fā)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城市廣場作為城市的會客廳,成為保護和展示一個城市地域文化、民俗文化、歷史文化的主要公共場所。廣場的景觀設計既體現了城市的現代化建設水平,又折射出城市的文化內涵和精神面貌。
城市居民作為廣場的最主要受眾群體,廣場景觀設計的好壞關系著人們的日常生活質量。因此,在城市廣場的建設中,不僅要考慮城市的精神風貌,也要滿足居民的使用要求,將現有城市廣場景觀設計的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
作為紅色文化代表圣地,延安的城市廣場景觀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到歷史文化和地域特征的因素,建設具有代表性的,體現當地內涵的城市廣場。
二、城市廣場景觀設計中現存問題
在城市廣場的建設中,因時間和數量的要求,廣場景觀設計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構成城市廣場的一般要素包括:綠地、鋪裝、雕塑、景觀小品、水景、照明、公共導視系統。在廣場景觀設計中忽略了這些因素,只是在任意拼湊。廣場的景觀設計大多千篇一律,缺乏地方特色,不能因地制宜。對廣場的定位不明確,地域文化特征展示不明顯,生態(tài)環(huán)境要素考慮不周全成為廣場景觀設計中的主要問題所在。紅色文化和黃土高原作為延安最具代表的文化和地域特征,應在廣場的景觀設計中作為首要參考的依據和著重表現的地方。
設計中太注重視覺效果,忽略人們的使用感受,群眾的參與感不強。服務設施不夠完善,不能滿足多方面的功能需求。
三、城市廣場景觀設計中遵循原則
1.整體性原則
城市廣場的景觀設計中,要做到主次分明,特色突出。通過一條景觀主線,將一些需要表達的景觀節(jié)點串聯起來。使整體與局部之間既統一又有細節(jié)的變化。
2.“以人為本”的原則
在廣場的景觀設計中,要充分考慮使用人群的情感、心理和生理的需要。設計應強調廣場與人之間的關系,著重考慮人的使用需求,使廣場真正成為人與人交流聚會的場所。例如,在地面鋪裝時,注意雨雪天氣路面太滑,應使用防滑磚,廣場既要有足夠的硬質鋪裝以供人們活動,同時也要有足夠的綠化地,為人們提供的一定的納涼場所。在公共設施的選則和布局中,根據人體工程學的要求和人對空間感受不同來定位。座椅、公廁、售貨亭等公共服務設施,雕塑、景觀小品、噴泉等景觀的營造,使廣場更具內涵和感染力。加強了人與廣場的互動性,使人們可以在廣場休閑、娛樂、健身中找到歸屬感。
3.文化內涵原則
不同城市的文化各具特色,廣場的主題、風格、形式都會對廣場產生直接影響。根據延安地方特色,展現延安特有的紅色文化屬性成為廣場景觀設計重要考慮因素。延安的廣場也闡釋了同一區(qū)域同一文化中的不同表現內容和表達方式。延安南門廣場作為20世紀30年代,全國各地進步青年奔赴延安的見證者,是記載這段歷史和感受這段歷史的重要場所。在廣場設計時,忽略了這一重要信息的表達,沒有達到廣場當初的定位。在后期的廣場改造提升中,加入景觀小品、背景浮雕和人物圓雕的設計,通過復原場景的雕塑,使廣場上的人們可以感受革命文化的力量與震撼,營造身臨其境之感。
4.效益兼顧原則
城市廣場時應時刻牢記并處處體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并重的原則,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兼顧的原則,切不能有所偏廢,切不可顧此失彼。
5.多樣性原則
城市廣場應在滿足城市景觀設計的整體性的原則下,以多樣化的空間形態(tài)融入多樣化的城市生活。同時,廣場上的建筑和景觀形式也應該多樣化,使廣場的紀念性、藝術性、休閑性等融為一體。
四、城市廣場的構成要素
1.鋪裝
鋪裝是廣場設計的一個重點。在設計時應根據不同地方的使用需求進行鋪設,游園區(qū)域可以加鵝卵石鋪裝,增加田野情趣,對人往往更有親切感。兒童玩耍區(qū)域,應盡量使用軟質鋪裝,避免兒童在玩耍過程中出現的一些不必要的傷害。在重要的景觀節(jié)點設計上,可以考慮地雕的使用,一些具有地域性的文化歷史故通過畫面表現出來。在對廣場的修飾性上,通過不同形狀和色彩的鋪裝劃分空間區(qū)域。
2.景觀雕塑與小品
雕塑成為廣場景觀中的點睛之筆,在設計上,應針對廣場的主題要求,要與廣場的環(huán)境相符合,對廣場起到烘托作用。景觀小品應對所處的地域環(huán)境的歷史文化和時代特色的反應。設計時應提煉當地的地方特色和藝術符號,布置出得當能夠美化環(huán)境、展示文化、陶冶情操小場景。
3.水景與照明
廣場中的水景有噴泉、跌水、瀑布等形式,尤其以噴泉最為常見。在設計中,應充分考慮經濟與地理氣候因素,營造一些安全親水空間。在跌水跌落的下方設置硬地廣場供人停留、休憩,同時也是最佳的觀賞角度,潺潺水聲更為廣場增添一些聲趣。水景的形態(tài)要符合形式美的韻律,水體在廣場中的形態(tài)一半通過邊界圍合而成。
照明也是廣場設計中十分重要的構成要素。不僅僅是照明作用,還可以通過不同形式,不同顏色的燈光營造不一樣的分為,豐富夜晚景觀多樣性與趣味性。
在照明和水的設計上,提取當地的地域特色元素,應用到燈具和水景的營造上。
4.植物綠化
在綠化的設計中要嚴格貫徹綠地系統多樣性原則,在植物選擇上,要根據地區(qū)的環(huán)境氣候條件,結合植物的生態(tài)習性的主題。
延安南門廣場的綠化設計中,有喬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形成美麗多樣的生態(tài)景觀環(huán)境;冠大蔭濃的落葉喬木給人們提供了夏日的納涼空間。在植物的種植中將觀葉樹、觀枝樹、觀果樹、觀花樹進行搭配起來。通過樹陣、孤立樹、花壇、花叢、花帶形成不一樣植物景觀。在活動區(qū)域可以種植銀杏、欒樹、白皮松、紅楓、丁香、紫葉李、木槿等觀花、觀葉樹,增強活動區(qū)域活潑、濃郁、色彩豐富的氛圍。在名人故事展示區(qū)域,種植桑樹、國槐、刺槐、臘梅、玉蘭、柿樹等樹種,營造出大氣簡潔幽靜之美。使用延安本土植物進行搭配,可以有效保證植物的存活率。
五、結語
城市廣場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公共活動場所,也是體現一個城市精神風貌與歷史文化的重要途徑。我們在進行廣場景觀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到城市地域文化特征,在進行鋪裝、植物、景觀小品等的設計上盡可能提取有效元素,將特有的地域文化宣揚,強化廣場主題,從而營造出人與自然和諧的公共環(huán)境空間。
參考文獻:
1.林佳,現代城市廣場景觀設計的研究,《致富時代》2016年第03期
2.徐暉,魏宏遠,淺析現代城市廣場的景觀設計,《工程技術》2016年06月
3.馬澤,連振西,城市廣場水景設計淺析,《美與時代-城市版》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