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痕跡管理”在基層被廣泛應用?!昂圹E管理”的優(yōu)勢在于通過保留下來的文字、圖片、視頻等資料,有效還原基層干部對工作的落實情況,供日后查證。然而,據(jù)部分基層干部反映,為避免在上級檢查時被問責,在日常工作中,他們不得不過分在“留痕”上做文章,背離了“痕跡管理”的初衷?!昂圹E管理”逐漸演變?yōu)椤昂圹E主義”,成為形式主義的新變種。
最近,市委黨建門戶七一客戶端和“黨建頭條”微信公眾號相繼推送了《基層干部要填的“本本”竟多達11種?這種新形式主義必須剎??!》《警惕!“痕跡主義”在基層流行,已成形式主義新變種》《基層鄉(xiāng)鎮(zhèn)“形式主義泥潭”,根在哪?怎么破?》《人民日報:凡事都要求“工作留痕”也是形式主義》等相關文章,網(wǎng)友的評論十分踴躍。廣大基層干部紛紛通過留言、后臺私信等方式,批評“痕跡主義”等形式主義新變種,呼吁去“虛痕”留“實跡”。
萬事萬物,過猶不及??茖W、適度的“痕跡管理”是提高工作質量、激發(fā)工作積極性的有效途徑,而檢查考核工作若只以“痕跡”為依據(jù),則會給基層工作帶來不必要的負擔,使工作實效大打折扣。考核看重的,應該是提高工作效率、帶來積極成效的“實跡”,對于“兢兢業(yè)業(yè)”填表格之類的“虛痕”,還是盡快糾正工作方式,給干部節(jié)約點時間,給百姓少添點麻煩的好。
如何用好“痕跡管理”這把“雙刃劍”,把基層干部從無效的“虛痕”中解放出來,為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帶來規(guī)范化實在化的效果?網(wǎng)友的評論值得參考。
馫伯爵:短文短會,少文少會,無紙化辦公,精簡機構,機構裁員……但在個別地方,越提倡越走向反面。所謂工作“抓鐵有痕”,有的地方卻是抓在“百度”里,抓在辦公室天馬行空的文字舞蹈間,抓在打印機上。各種名目的創(chuàng)建稱號,剛剛才開會提出,立馬就要你弄出前兩年關于創(chuàng)“××”的各式各樣的資料來,還統(tǒng)一資料名目、格式、裝訂要求,稍不合格,就要求重來。人力不算什么,紙張油墨電力也不算什么。上級部門弄資料搞不贏,就到下級部門抽調(diào)人員;下級部門搞不贏,就要挨批評被通報被扣分。
迎風紅醉:本來提倡無紙化辦公,現(xiàn)在卻是紙越用越多,墨盒和硒鼓越用越多。
水底石:形式主義害人不淺!有的單位提倡無紙化辦公,但檢查時卻只是看誰的資料做得扎實,只有把“痕跡”整好,年終考核才會得高分。
牡丹花下戲: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工作好不好要看實績。做出了什么,群眾的口碑比看材料實在!
南彭~沈漢霞:把群眾滿意度作為考核的重要指標本來很好,可是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一些部門用電話代替實地走訪,有時候幾十個人的電話反饋就“代表”了干部群眾的意見,有時一個“不滿意”就把工作成績抹殺了,既不看橫向數(shù)據(jù),又不進行縱向比較,更不給被考核單位申辯的機會,如此以偏概全,也是讓基層很傷心?。?/p>
天馬:優(yōu)化考核設置,在目標考核中注重群眾的口碑和工作實績的剖析,而不是在紙堆里搞考核,實事求是咋就落不到實呢?
然:形式主義總是變起花樣出現(xiàn),大家都很反感。抓落實要注重解決過程中的問題,而不只是留痕,留再多痕問題沒解決也是白搭。
冰玲瓏:管理要留痕,要可追溯,是質量管理的要求。至于其他工作要不要留痕,個人認為可以參照《檔案法》,該留的必須留,不能違法;沒有價值的不必留,要把握好度。
益2018:我認為留痕是必要的,但留痕不能當成一種單獨的工作任務來進行考核。
秋天:工作留痕沒錯,現(xiàn)在的問題是信息化的意識有了,但信息化的管理工具沒跟上,需要用更先進的信息化手段來處理這些基礎工作,把基層干部的精力解放出來,更好地做實事。
我心永恒:檢查的確是促進工作的有效手段。但現(xiàn)在一些檢查偏重于看資料,感覺是“有資料,就有過程、有成績”,盲目夸大了“工作記錄”在檢查過程中的作用,似乎有記錄才能表明干過工作,沒記錄就沒干過工作。還有,做同一項工作,有時不同部門都在發(fā)文,為了應付多個部門的檢查,基層就要做好幾種記錄,你說,有啥子必要?難道記錄能說明一切?應該改進檢查的手段,部門應該協(xié)同檢查,檢查要注重結果,把大家從資料堆里解放出來!